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www.zhangdahai.com--行政管理论文】

姜 恒 吕国铭 吴慧敏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包括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明确进一步发展的任务和战略等。这些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也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一定的理论基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继续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全党全社会一以贯之地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骄不躁,踔厉奋进,扎实有效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期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实际上,对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由于党内逐渐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坚持党对一切革命工作的领导,认清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明显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制订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正确把握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把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与新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逐步过渡的步骤,走出一条“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对当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正确认识,提出并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才史无前例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考验,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地将其推向了21 世纪。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把握我国不断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论断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量的可变性,也表明党的十三大明确的、至少要上百年才能跨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的情况下,也会呈现出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GDP 先后迈上1000 美元、4000 美元的大关,目前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超过10000 美元,即将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这一重要论述指引着我们党,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本世纪中叶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到那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产生质的飞跃、历史性的大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论断,接着他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胜利之际提出来的,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就其理论逻辑而言,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未来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有一个科学预测。列宁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将经历“初级形式的、发达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一个科学预言。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比较发达的”发展阶段的科学预判。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一个科学论断和党的十三大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都有相关论述。

(二)就其历史逻辑而言,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一脉相承

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各革命阶级,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赢得人民高度信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夺取了中国式社会主义“一化三改”的伟大胜利,在中华大地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立足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历史性抉择,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农村到城市、从特区到内地,从沿海到沿边沿江,从南方到北方,经济发展快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领导人民创造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束时,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三)就其现实逻辑而言,从十八大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又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据统计,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比,到“十三五”规划结束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我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成功解决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世界脱贫奇迹。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更为积极的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奋勇向前;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成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

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党领导人民明确发展任务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是新发展阶段党领导人民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明确发展任务的理论依据。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党偏离了原来的正确认识,导致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曲折。尽管如此,党领导人民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并汲取曲折教训的基础上,恢复了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

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们党牢牢把握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经验,既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又看到我国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如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梯次性明显,产业发展层次性突出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发生转变后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当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也没有改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很早就确立的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就提出要建成工业国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就大体形成了先用15年时间搞工业化建设的共识,到1954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到1964年12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郑重地宣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时,“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表述有所变化,把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改为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我们党又重申了这一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确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发展思路,从解决温饱问题入手,首先着眼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农村生产力,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借用传统文化的小康概念,赋予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的新内涵:强调“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不穷不富,日子好过;
人均不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从总量上看,由于我国一是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小康后在世界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个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党领导人民在两次提前实现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昂首阔步走进21 世纪,党领导中国人民又经过20年的奋斗,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 万亿元,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基本实现,第三产业产值成为第一,高等教育得到普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超过十三亿的中国人民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近十亿的中国人民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经之路,具体体现为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规模逐渐扩大,质量逐步改善,效益日益提高,人均收入大幅增长;
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社会更加和谐。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如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清醒地认识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强调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首先,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在本质要求上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其次,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指导,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抓手,确保经济中高速度发展。这既是我国作为经济人口大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也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第三,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快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某些高科技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亟待尽快解决,需要加快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加快科技攻关和突破。第四,高质量发展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把蓝天碧水还给人民,还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碳排放宏伟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中国人的贡献。第五,高质量发展是在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条件下的发展,坚持互利共赢、取长补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化对外开放,扩大与世界合作交流,继续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党领导人民奋力实现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成就有目共睹。党领导人民在“十四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设计了未来三十年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科学规划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 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将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上,本质将体现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上,先进理念将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发展道路的本质性和时代性将体现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上。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现代化发展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现代交际(2016年11期)2017-02-15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3期)2016-04-19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推荐访问:发展阶段 贡献 理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2023/0610/6094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