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卧不安_“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探

【www.zhangdahai.com--感谢信】

  【摘要】“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历代医家对此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详细研读《黄帝内经》原文、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应当理解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胃气逆调,表现为不得安寐。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篇》,对于“卧不安”历代医家多有不同的理解,或以为“不得安寐”,或以为“不能平卧”,近代亦有人[1]谓之“喘息不安”,即西医学所指“端坐”。笔者在详细研读《内经》原文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平卧”、“端坐”之解不妥,结合临床实际,应当理解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胃气逆调,表现为不得安寐。兹将理由分析如下:
  首先,结合《内经》原文的环境加以理解。“胃不和则卧不安”所出《素问・逆调论篇》:“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本段话,黄帝与歧伯一问一答间,将脏气上逆的症状、病因病机展现于前。黄帝所提出的六种症状,实际上两两归因于下文歧伯所答之“阳明逆”(即胃气逆)、“肺之络脉逆”和“水气之客”(即肾气逆)。三者之中,除了“络脉之病”对人的影响不大外,胃气逆和肾气逆皆能导致“不得卧”。其实,以古人行文习惯,“起居如故”与“得卧”并见,已无形之中为“不得卧”做了注解,即与睡眠有关。后人之所以有“不能平卧”、甚至“端坐”之解者,笔者窃以为皆与“水气之客”所致之“喘”一症有关。诚然,“水气之客”可见“行而喘”,“不得卧”,甚至端坐呼吸,此处“不得卧”尚且可以理解为“不能平卧”,但是那是对肾气上逆而言,而非胃气逆,“阳明逆”见症除了“不得卧”以外,只有“息有音”或“息无音”。况且,通观《黄帝内经》,中言“不得卧”有“不能平卧”之意者,只有此处与《素问・评热病论篇》中“诸水病者,不得卧”,显然,这两处皆水气为病。而言“不卧”、“不得卧”者,可见《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寒热病》等篇,且多与“目不瞑”、“不得瞑”并提,皆有不能安寝之意。
  其次,研究古文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字词的考究。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对“卧”的解释为:“卧,休也。”“休,息止也。”显然为卧与作息相关提供了佐证。
  再者,临床上“胃不和”影响睡眠的证据也同样证实笔者对“卧不安”的理解。在对1000例失眠症临床调查中,属中医脾胃本病兼不寐者136倒,失眠症伴见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结肠炎等病约占躯体疾病的24.59%[2]。
  《内经》中对于睡眠机理的论述有三:其一,从阴阳的角度。《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应自然,故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其二,从跷脉的角度。《灵枢・脉度》云:“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言跷脉经气之盛衰决定人的觉醒与睡眠,并通过其司目之开合来体现寤寐的生理状态。其三,从营卫气的角度。《灵枢・营卫生会》云:“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灵枢・口问》又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则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可见,营卫出入有序、离合有常乃人体寤寐之生理。阴阳、跷脉、营卫三者之间又紧密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皆可导致失眠。《灵枢・大惑论》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得瞑矣。”是言多种疾病,只要导致“卫气不得入于阴”,皆会引起睡眠障碍。《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可见,营卫二气,皆来源于胃中所生之清气,脾胃失于化生,则营卫虚少,卫阳当出而不出,当入阴而不入,出现寤寐失常的病理。
  
  参考文献
  [1]廖鸿灵.“胃不和则卧不安”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3):13~14
  [2]许良.“胃不和则卧不安”今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22

推荐访问:不和 不安 浅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anxiexin/2019/0326/372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