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是怎么引起的_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www.zhangdahai.com--感谢信】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重症,致命、致残率均高。发生机制是因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继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使冠脉某支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发生该支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缺血半小时左右心肌发生部分坏死,1小时左右心肌大部分坏死。心肌细胞坏死致部分室壁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左心室体积形态改变(重构),影响泵功能,引起心功能不全。受损心肌引起电传导不稳定,致严重心律失常。心肌间质充血、水肿,炎症浸润,坏死细胞溶解,形成肉芽组织,然后纤维化。大块坏死累及心壁全层,丧失电激动,心电图出现坏死Q波。波及心包可致心包炎,波及心内膜可形成内膜附壁血栓。心腔内压作用下坏死心壁向外膨出,可导致心脏破裂或室壁瘤。
  急性期病死率曾达30%~40%,经数十年的努力已明显改善,但仍在5%~10%。病人发病急,24小时内,特别是发病1~2小时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半数。及时就医,正确诊断,不仅可降低住院病死率,对病人脱险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分类
  1.按病期分类,最常用。(1)急性期:指起病后1~2周,心电图ST段上抬,出现异常Q波的演变过程。(2)亚急性或近期:指起病后2~4周,症状改善,心电图ST段回到基线,酶恢复,可以在家按医嘱治疗。(3)陈旧性:坏死需4~6周愈合,心电图多留下病理Q波。及早治疗部分病人不出现异常Q波或Q波逐渐变浅或消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负重。
  2.根据心电图有无异常Q波,分为Q波梗塞和无Q梗塞。无Q梗塞病变范围小,症状轻,病死率低,但容易发生再次梗塞,治疗不应忽视。
  3.根据有无心电图ST段抬高,分为(1)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2)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段抬高刚发病的AMI,是紧急再灌注疗法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征,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无ST段抬高的靠症状及酶学诊断,大多数用内科治疗。
  临床表现
  AMI病人中2/3并无严重冠脉狭窄,常因神经体液因素,使斑块不稳定、破裂形成血栓致病。易发生在午前6~12时,如已有冠心病者不宜晨练。饱餐特别是过多脂肪餐、大量吸烟、饮酒、生气、便秘使排便用力、沐浴水过热、冷空气等均易促使发病。
  1.症状:多数病人突然出现胸闷痛,不同于一般心绞痛,时间超过20分钟,达数小时。疼痛程度重,病人不安、出汗,有濒死感。休息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特别是高龄、糖尿病、有过脑血管病的病人,急性心梗时也可以不觉得胸闷痛,而以呼吸困难起病;亦可因心律失常(如下壁梗塞急性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致晕厥)起病。剧烈胸痛、严重呼吸困难、晕厥都应及时就医。晚上发病也不要等到天亮!最好叫120急救车,因车上有心电图及除颤器,可以早处理。
  2.心电图:对诊断意义大,又简单,可在床边进行。发病后最早出现T波高尖,继而ST段上升,出现异常Q波。这些改变在数小时~数天内演变,具特征性。不仅能诊断AMI,还可以大致确定梗塞部位、范围,估计患病时间。AMI是否能溶栓、介入治疗,也要看ST段情况。病人应注意将平时的心电图保存好,就医时以供比较。有些病人有正常变异的ST段抬高,高尖T易误诊。
  3.实验室检查:特征性的改变是血清中心肌酶增高,如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CK在发病3~6小时已增高,GOT迟些,LDH更迟。早增高者高峰也早,恢复也快。同时监测几种酶,对判断发病时间有益。AMI时CK等增高程度,对判断病变范围以及溶栓治疗是否达到再通目的有用。近年来测血清肌钙蛋白(CTnT)更敏感,血清肌红蛋白起病3~6小时已升高,恢复也快。
  如果没有条件测CK,也可以测血白细胞、血沉,一般心绞痛时不增高。典型的病人根据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可以尽快诊断。为了抢救濒死心肌,分秒必争地送往有条件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医院。
  治疗
  检查与治疗同时进行。积极考虑是否能在再灌注疗法中受益,果断采取溶栓或介入治疗。同时毫不放松循证医学已证实的有效治疗措施。
  中老年病人剧烈胸闷痛立即呼叫120车救护或立即送医院。测得常规心电图有ST段抬高或ST段下移或T波高尖或倒置,应立即给氧吸入。嚼服阿斯匹林300毫克。抽血送酶学检查。建立输液通道,以便用药。亦可用葡萄糖―胰岛素―钾液滴注。
  AMI早期死亡原因为室颤,室颤前常有室早、室速。及时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室颤需及时除颤,使病人转危为安。
  ST段抬高者发病3小时以内如无禁忌证,首选静脉溶栓治疗。因ST段抬高的病人,大多数存在形成血栓闭塞的有关动脉。3小时内多可成功溶栓,血管再通者达80%以上;超过6小时者仅能有一半成功;但起病12小时以内均可受益。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效果无太大差别。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是易出血的病人,能导致出血,特别是脑出血。
  近几年对前壁广泛心梗病人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获得比溶栓更好的效果。且无出血之虑。但需在90分钟内进行。要求有熟练的医护人员和设备。如果病人于90分钟内送不到符合条件的大医院,则尽快用溶栓治疗。
  对无ST段抬高的AMI不主张急性期溶栓或介入治疗。一般内科治疗,预后较好。
  在密切监测心律、心率、心功能情况下给抗缺血、抗血小板(阿斯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早期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经循证医学证实能改善预后。近年来推荐用低分子肝素(LMWH),早用他汀类强化调脂治疗。
  康复治疗及预防
  过去对AMI强调绝对卧床数周,致使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体力下降,发生褥疮、骨质疏松、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高龄者往往因此卧床不起。目前主张早期活动和心理治疗,认真执行二级预防措施及服药。早活动、早下床,按个体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绝对卧床1天→床上洗漱→床上活动中小关节→活动大关节→下床大小便→扶床而行→走廊行走→上下一层楼。无并发症者1~2周完成上述活动。如果活动时心率大于170―年龄(如70岁时大于100次/分),血压下降,或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下移,或有心绞痛,则减少活动量。
  认真对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肥胖),戒烟限酒,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已有冠心病者可以减少AMI发病。三十余年前我院回顾性调查,发现AMI发病前常有近期心绞痛加重,安静时亦发生心绞痛或新出现的心绞痛,当时我们称之为“梗塞先兆”,强调及早治疗可以使绝大多数病人不发生梗塞。目前对这类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应进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效果更好。至于已患心梗病人,不要再患心梗非常重要。不论是否进行过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置入支架或搭桥手术,均不能一劳永逸。我们多次遇到出院病人带2~4周药,服完后自觉很好,擅自停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调脂药,加上生活方面不注意(如抽烟、过累)而再次梗塞。医生不应只重视介入手术,忽视生活指导。病人和家属千万不能太大意。药物至少要备2周以上。不要等服完药再去开药而使药物间断。是否该停药或有副作用时,要听从医嘱。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防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anxiexin/2019/0424/925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