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情况

【www.zhangdahai.com--考察材料】

在改革中发展 在创新中壮大
——XX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情况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中低山区,属贫困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85个村,有农业人口11万户43万余人。2004年,全县生猪出栏47.5万头,农业人均1.1头,小畜禽出栏840万只,农业人均19只;
畜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8元,占人均纯收入增加的66.4%;
畜牧增加值3.32亿元,占农业总增加值的54.8%;
畜牧产值6.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6.3%;
实现畜牧财政收入670万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托起了农业经济半边天,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
 
  今天,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巩固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是畜牧部门面临的新课题。1998年以来,我局在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面改制,组建乡镇畜牧兽医协会,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使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在体制、人事、管理、网络四个方面得到了理顺和完善。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为全民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完全理顺;
生产发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检疫、行业管理等公益性职能设置合理,人员工资补贴、公用、项目等支出进入财政预算;
畜牧兽医协会实行民办、民管、自我发展,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指导;
村级动物防疫实行聘用驻村制度,责任到村到人,国家定额补助。五年多的时间检验,改制后人员稳定,经济实力普遍增强,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畜牧事业长足发展,动物防疫效果明显提高。

  一、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前的状况

  1998年前,我县有乡镇畜牧兽医站24个,动物检疫站2个,由乡镇站代管的分站19个,总体上存在四大弊端:

  (一)人员臃肿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总数为632人,其中: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动物检疫、行政执法工作的72人,占11.39%;
从事动物诊疗、防疫注射和兽药饲料经营服务工作的376人,占59.49%;
退休人员184人,占29.11%。

  (二)素质低下

  在岗职工中:45岁以上有364人,占81.25%,35岁以下的仅95人,占21.1%;
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41人,占31.47%,小学及以下文化的156人,占34.82%。同时,服务技术由父传子或师传徒的占72.3%,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仅占4.2%。职工素质根本无法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三)编制混乱

  1997年,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纳编事业干部(工人)仅9人,占在岗人数的2%,临时人员439人,高达98%;
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同站共事的占56.7%。造成了管理难的局面。

  (四)家底薄弱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各类集体、国有资产总值仅有7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82万元,流动资产237万元,人均占有不足1.2万元;
职工工资、公用支出不能进入财政预算。多年的积累和收取的防检费为支付退休人员和公益性工作人员的微薄工资而耗尽,部分退休职工生活费无着落,部分站陷入瘫痪状态。

  二、实施全面改制的共识和思路

  1997年,我局领导班子调整加强后,新的领导班子从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落后现状看到了畜牧部门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要实现科技兴牧、依法治牧,要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原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根除弊端,实施全面改制。

  (一)改制的指导思想

  1、改全民性质和集体性质混合型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原集体所有制资产和人员向社会分流。

  2、实行全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干部职工一律实行聘任和聘用制度,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

  3、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生产发展、科技推广和行业管理等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服务职能。

  (二)改制的思路

  总的目标是:人员精减、体系完善、职能加强、素质提高、实力增强。

  1、对从事畜牧生产发展、技术推广、动物防疫检疫、行业管理等公益性职能的聘用干部(工人),一律实行全员聘用制;
因工作需要,编内干部(工人)不足部分,由县人事局、畜牧局共同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人员。所有人员工资、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进入县级财政综合预算。

  2、对从事动物诊疗、经营等服务性工作的人员解除原劳动关系;
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民建、民管原则组建乡镇畜牧兽医协会,作为畜牧产业、疫病诊疗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并挂靠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诊疗和经营服务活动,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开展驻村动物防疫注射工作。

  3、在协会成员中聘用动物诊疗、阉割技术人员作为驻村动物防疫员,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分村负责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注射工作。一年一聘,收支自理,县局定额补助。

  4、对原集体资产实行折价,以原集体所有制身份人员按在站工作工龄所占份额比例作一次性分流补偿。

  三、改制的具体运作

  (一)统一组织,分步实施

  1、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工作由县局统一组织,县局局长任改制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局兽医站、财务股、办公室为主要实施部门。

  2、先点后面、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实施的范围以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分站为单位独立进行。

  3、县局集中力量首先选大、中、小5个乡(镇)站试点,试点成功后即在全县分步推开。
 
  (二)清产核资、分类处理,资产重组、集中使用

  1、由县局改制小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共同对本站的债权、债务、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集中清理登记,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折价或公开竞价。

  2、划清资产中的国家投入部份和集体积累部份。

  3、将集体积累部份按现有职工在站工作年限、贡献大小进行核算后,一次性全额分摊到人头。凡分流出站人员按分摊金额作一次性补偿(含退休人员),编内干部(工人)和通过人事局重新返聘的临时人员分摊部份不发给个人,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个人帐户。补偿给个人的资金包括站内自有资产(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职工在80年代整站时占有的流动资产。改制分流人员中,一次性补偿高的达到2--3万元,低的也有数千元。

  4、国家历年的累计投入,以固定资产形式归新的畜牧兽医站所有,作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用房,其权属收归县局统一管理;
职工住房按国家房改政策出售全部产权。

  (三)合理分流人员,妥善安排

  原站内职工先与所在站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再视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分流。分流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需要且具备畜牧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和检疫工作等条件的,可参加县人事局和畜牧局组织的统一考试,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进站,并签订临时人员聘用协议。所有在岗人员则不得从事行业执法涉及内容的经营活动。

  2、有经营能力,愿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并服从管理的,在自负盈亏的原则下,统一办证,依法自主经营;
进入协会的,可以享受国家税费减免政策。

  3、对擅长动物诊疗,愿从事防疫、诊疗、阉割等工作的,由县局集中培训,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可从事动物诊疗工作,同时聘用为村级防疫员,履行动物防疫义务,实行分片包干,依法承担指定村组的畜禽预防注射工作,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管理,待遇采取县局补助和服务收入相结合

  (四)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政策到位、保障健全

  1、全县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改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后,经县编委核定编制为90人,至2004年底,实际纳编人员38人,经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招聘临时人员32人;
现有在岗人员70人,退休2人,共计72人。所有人员的工资、公用和专项支出纳入财政综合预算。2003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进一步明确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人财物归县局”的管理体制。

  2、站长实行县局聘任制,两年一聘;
职工一律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一年一聘;
工资采取绩效岗位工资,打破档案工资制。新进站人员原则上招聘五大生或大中专毕业生。所有职工(在编和临时工)三年内必须取得畜牧兽医专业和经济专业的双文凭。

  3、完善保障制度,对新聘用人员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四、改制的效果

  至2002年9月,我县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包括19个分站)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

  (一)人员精简、开支减少、稳妥实施、平稳过渡

  1、全新的人员配置。全县自1998年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三定”以来,纳编聘用干部9人、招聘干部18人、大中专毕业生安置6人、五大生招聘干部5人,与县人事局共同招聘畜牧专业临时人员32人,共有在岗人员为70人,2名退休人员。聘用驻村动物防疫员182人。

  2、原集体所有制职工全面分流。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分流人数达到575人,分流幅度达到90.9%,基层站职工由原有的632人减少为72人。

  3、由于改制方案考虑周全,操作合理稳妥,对职工思想工作也做得较细,方方面面体现了县局的关心体贴,没有发生职工抵制改革等事件。

  4、在经费开支上,职工工资人头开支每年减少25万余元,退休人员工资每年减少30万余元,两项每年节约开支55万余元。

  (二)队伍素质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成效显著

  1、职工素质提高。现有的70名职工中,65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占92.85%;
有82%的职工实现了畜牧、经济双文凭;
职工平均年龄35岁,基本实现了中、青两结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队伍总体素质大幅度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反映很好。

  2、业务水平提高。实行人员招聘上岗后,执法认真无误,至今尚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县内畜禽疫病得到很好控制,七年无一起重大疫病流行;
畜牧生产发展较快,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与改制前相比:2004年比改制前的1997年,畜牧财政收入增长2.5倍,防检费收入增长5倍,畜牧产值增长60%,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增加12个百分点;
生猪出栏增长28%;
牛、羊、禽兔免疫注射率提高到75%以上,生猪预防注射率达到100%。

  (三)体制理顺,地位提高,职能加强,队伍稳定

  县编委正式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人事权、财权、业务权统归县畜牧局管理;
畜牧生产发展、防疫检疫、行政执法的职能得到强化,管理更加规范;
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

  (四)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1、职工收入明显提高。2004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940元,比改制前的1997年增长4.2倍,其他职工福利增长3.6倍;
职工人均经费达到1.8万元,比97年增长4.1倍。

  2、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实现了站站有办公地点,人人有休息地点或住房。1998年至2004年底,有9个站新修了办公室,7个站新修了职工住房,3个站购置了汽车,20多个站购置了摩托车,固定资产总值净增154万元。

  五、几点主要的体会

  (一)改革要有敢于突破的精神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发展,畜牧部门才能生存壮大,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全面改制是一个县级畜牧部门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关键是领导决策层面,领导班子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进取、善于创新局面。

  (二)稳定的领导班子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条件

  96年以前,我县畜牧局领导班子几乎没有稳定的时期,主要领导变动频繁,班子成员人心浮动,职工思想也不稳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主客观条件都无从谈起。1996年以后,由于畜牧业的大发展和新班子争取到县委、县政府对畜牧局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领导,县局领导班子在近10年的时间实现了相对稳定,因而确保了畜牧局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全面改制工作一以贯之。

  (三)各级的支持是改制的重要保证

  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制工作,从方案确定和初期试点都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有力支持。省畜牧食品局、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及市畜牧局多位领导先后多次来我县指导和调研乡镇站改制情况,亲自到改制试点的沙河、加乐、双河、庆符等多个乡(镇)站走访调查,提出了重要的建设性意见,促进了我县乡镇站改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畜牧局的改制举措,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享受企业改制优惠政策,县体改委及时审核下达批文,县委组织部、人事局对乡镇站人事体制改革中的定编、分流和招聘给予大力的帮助,县人大、财政局及时增加财政预算,各乡镇党委、政府自始至终都给予了支持和协调。

  (四)大胆、稳妥是改制成功的关键

  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实施全面改制的策划和部署是大胆的,在许多领域突破了旧的观念和界限。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落脚于稳妥把握,自始至终坚持三个确保,即重视和利用点上经验,确保全面铺开后的顺利实施;
重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确保分流人员的平稳过渡;
重视改制方向和政策的把握,确保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畜牧公益事业功能的巩固。


  (五)改制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人员分流到社会,能力弱、技术差,再就业和生活有些困难。

  2、退休职工解除劳务关系,分流时一次补偿不如每月到单位领退休工资划算,思想工作较为困难。

  3、部分边远乡(镇)经济落后,家底薄,补偿低,改革的难度相对较大。

  我县乡镇站改制工作第一步较成功的尝试,只是全县畜牧系统改革的开始。从2005年起,我局将在全系统的用人体制、分配体制、机构设置等领域展开全面的改革。我们坚信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我县畜牧事业将会在改革中更加发展、壮大。

推荐访问:兽医站 改制 畜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kaochacailiao/2021/0219/13233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