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120例救治体会] 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www.zhangdahai.com--证明范本】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185-1672 (2008)-08-0699-01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多发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病情 严重,来势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是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死亡原因,成为人类最 大杀手之一,如何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是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科2003年8 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12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16~86岁,平均 41.5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103例,挤压伤9例,坠落伤5例,利器伤3例。损伤部位:颅脑101例,胸部58 例,腹部46例,四肢37例,骨盆15例。损伤两个部位69例,三个部位37例,四个以上部位14 例。
   1.2 急诊处理 首先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监测呼吸、 血压、脉搏,如病人意识、呼吸 、血压、脉搏有异常,需做出快速反应,短时间内判断有无脑胸腹的致命伤。对呼吸功能做 出评估,注意呼吸是否通畅。呼吸道常由于舌后坠,血块、异物、呕吐物而堵塞,导致窒息 ,如不及时解除会立即致死。急诊处理应迅速清除口咽部血块、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 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功能障碍还可由开放性、张力性气胸、大量血胸等引起,对这 类伤员应立即封闭伤口,行胸腔闭式引流。循环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张力性 气胸、心包填塞等,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迅速给予液体复苏,快速输入平衡液扩容 ,同时做血交叉配血、输血。在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同时,尽快有重点的全身检查,边检查 边了解病史。根据初步检查,了解所怀疑的创伤部位,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救治方法,选择简 便、快速的检查方法,避免因检查而延误抢救。
  
   2 结果
  
  本组120例,急诊死亡15例,入院后死亡26 例,后期死亡10例,治愈69例。早期 死亡原因主要为重症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出血及严重肝脾损伤,后期死亡原因主要为重症 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具有伤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处理棘手、死亡率高等特 点,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统计,因创伤而死亡的伤员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 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1]。目前一致认为,早期救治是严重多发伤抢 救成功的 关键,强调“黄金1小时”。因此,院前急救非常重要,国内近年也有明显的发展。但是目 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基层医院及欠发达地区,仍停留于“救而不治”的时代,使创伤 病人获确定性治疗的时间间隔延长,绝大多数病人在急诊室才得到进一步系统诊治,现场 急救仍停留于吸氧、输液,简单包扎伤口偶的水平。急诊室是伤后院前抢救的连续,是提高 生存率的关键。刘玉仁等[2]报告急救一体化可提高生存率。在目前院前急救体系 尚不发 达的情况下,在急诊室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显得特别重要,国内有些严重创伤,多发伤在 急诊科一期手术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分析 本组早期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我院急诊科的建立尚不完善,有些危重病人不能在急诊 科进行手术,需要由急诊科到医技科室进行必要的检查,再到相关的科室做术前准备,再到 手术室进行手术,这段时间一般要超过1小时。
  漏诊是临床医师在多发伤诊治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有时候是致命的。Albrektsen等 的尸检研究表明,创伤患者有34%的漏诊率。造成漏诊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有主观因素,也 有客观因素。田万管等报告��[3]�,主观因素包括:早期和入院后评估不充分、没有 安排适 当的检查、技术原因造成的不充分的影像学资料、判断错误。我们体会,在多发伤的诊治过 程中,要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才能最终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漏诊。
  
   参考文献
   [1] PARRM,IALABDIT.DamagecontrolSur gery andintensivecare.Injury,2004,35(7):71 3
   [2]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中国急救医 学,2002,22:413
   [3] 田万管,周宝林,滕青山,等.多发伤救治漏诊原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2004,20:345
   (收稿日期 2008-07-06)(编辑 岳 ��)

推荐访问:救治 多发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zhengmingfanben/2019/0310/62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