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密闭空间实心针头【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方法】

【www.zhangdahai.com--教师述职报告】

  【摘 要】 目的研究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方法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用同一批号针头穿刺两批号密封瓶胶塞及两批号针头穿刺同一批号密封瓶胶塞,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各穿刺148次,一共进行2 368次穿刺,观察各朝向穿刺时胶塞碎屑是否形成,将4种方法穿刺时胶塞碎屑形成的结果、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使用16号针头穿刺密闭瓶胶塞取药,4种方法中以“左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垂直进针穿刺法从密闭瓶内取药时,若使用16号针头,最好采用“左向法”,它可以减少16号针头垂直穿刺密闭瓶时胶塞碎屑的形成。
  【关键词】16号针;垂直穿刺;胶塞碎屑
  
  密闭瓶是抗生素类粉针剂药物常用的包装瓶,由于此类包装瓶盖内层为胶塞,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用连接注射器的针头穿过胶塞吸取药物,针头穿过胶塞时容易形成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混入药液。但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16号大针头成了护士们经常采用的吸药针头,针头越大产生胶塞碎屑的机会越大。为研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实用方法,2005年3~11月,我们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注射器:采用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B 15810-2001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规格:30 ml/支。 溶媒:本院生产的医用生理盐水,规格:500 ml/瓶。
   第1组:同一批针头穿刺两批密封瓶胶塞。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密封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第2组:两批针头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针头: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批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套用针,规格:16号针头。密封瓶: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霉素钠,规格:80万U/瓶。
  1.2方法
  1.2.1备物将药房所发药物随机分为左向法组、右向法组、上向法组和下向法组。将上述青霉素瓶吸出药物后,并确认瓶内无胶塞碎屑后留下4 h内使用。本实验法均由对此操作熟练的同一人右手操作,操作者及另外两人一起观察确认,以肉眼能看到的胶塞碎屑为有碎屑形成,同一人记录,实行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
  1.2.2操作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针梗与胶塞平面成垂直状穿刺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将针尖斜面转向左(即左向法)、右(即右向法)、上(即上向法)、下(即下向法)4个方向进针,观察4种方向进针胶塞碎屑形成与否。要点:即“垂直进针、一穿刺、五吸推、三观察法”。第1种方法:常规消毒瓶塞后,用注射器吸取10 ml盐水,排好气,然后左手持密封瓶使其长轴呈水平面位或接近水平位,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即“左向法”,使针梗与胶塞平面呈垂直状并且避开原针眼处刺入瓶内,注入生理盐水。将瓶连同注射器一起斜向上,反复吸出和稍用力推注各5次,以保证针头在穿刺时形成的胶塞如堵在针梗内也被彻底推入瓶内,然后观察瓶内有无胶塞碎屑,确认后将瓶内生理盐水全部吸到注射器内,拔出针头,再观察注射器内有无胶塞碎屑,最后拉开注射器活塞吸入4 ml空气,反复振荡注射器3次后,再观察注射器内有无胶塞碎屑。第2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右食指指腹面即“右向法”。第3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上方即“上向法”。第4种方法:按上述方法,在刺入密封瓶前将针尖斜面朝向下方即“下向法”。以上4种方法每批号针头及每批号密封瓶胶塞各穿刺148次,共穿刺2 368次。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将同一批16号针头穿刺两批密封瓶胶塞及两批号的16号针头分别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的2 368次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同批号针头穿刺两批号密封瓶胶塞
   1)批号Ⅰ青霉素密封瓶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2.123,P=0.007),其中右向法、下向法及上向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862,P=0.002)。上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52次穿刺中有4次每次穿刺有2粒胶塞碎屑形成,下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50次中有1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3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形成1粒/次胶塞碎屑。同批号针头不同朝向穿刺批号Ⅰ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1)。
  
   2)批号Ⅱ青霉素密封瓶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776,P=0.000)。其中右向法与上向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下向法及左向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19.432、21.956,P均为0.000)。左向法与下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514,P=0.000)。上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26次中有1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还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下向法穿刺出现胶塞碎屑的54次中有2次每次形成2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同批号针头不同朝向穿刺批号Ⅱ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2)。
  
  2.2两批不同针头穿刺同一批号密封瓶胶塞
   1)针头Ⅰ右向法与上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875 5,P=0.005 0);上向法与下向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243,P=0.0717);下向法与右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0.691 3,P=0.000 0);右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926 6,P=0.002 8);上向法、下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037 9,P=0.000 0)。以左向法穿刺胶塞形成率最低,其中左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27次穿刺中有2次每次穿刺分别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上向法出现胶塞的28次穿刺中有6次穿刺每次分别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3次每次穿刺分别形成3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4粒胶塞碎屑;下向法出现胶塞的63次穿刺中有5次穿刺形成2粒/次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针头Ⅰ不同朝向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3)。
  
   2)针头Ⅱ下向法与右向法、上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89 6,P=0.028 6);右向法、上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956 2,P=0.000 2);下向法与左向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6.502 0,P=0.000 0)。以左向法穿刺胶塞形成率最低,其中上向法形成胶塞碎屑的40次穿刺中有2次每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下向法出现胶塞碎屑的55次穿刺中有7次每次穿刺形成2粒胶塞碎屑,有1次穿刺形成3粒胶塞碎屑,有1次形成4粒胶塞碎屑,其余均为每次形成1粒胶塞碎屑。针头Ⅱ不同朝向穿刺同一批密封瓶胶塞碎屑形成情况(表4)。
  
   以上结果可见,在使用16号针头溶药加药时形成胶塞碎屑最少的针尖斜面朝向依次是: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下向法。
  
  3讨论
  
   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几乎是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操作,使用注射器吸药加药目前也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在溶解密封瓶装的粉针剂时,需要注入溶媒后,经振荡待药物完全溶解后,再穿刺将药物吸出。如果反复穿刺胶塞,胶塞碎屑形成的几率增加,而且需要再次消毒瓶口,这样既增加棉签及消毒溶液等材料的消耗,又增加准备药物的时间,使得治疗时间向后推迟。而采用16号大针头吸药,只进行一次穿刺,经反复吸推,由于是大针头可很快将药物溶解和吸出,可节约时间用于完成其他工作,方便、快捷,能体现高效率。因此,在加药时有相当一部分的护士喜欢采用16号针头。
   陆小惠用12号针头研究得出,将针头固定在一个角度,针头斜面转向左侧,针尖与瓶塞保持45°可减少胶塞碎屑的形成[1]。作者采用的是斜穿法,据调查,垂直进针穿刺法目前仍是广大护理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胶塞中间部位进行穿刺,是相对不容易刺伤手,也不容易造成针头污染的较安全的方法。当前护士工作量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不足,多数人在匆忙中进行加药操作,采用侧插法如角度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造成针头污染或刺伤手部。本研究使用的是多数人常采用的垂直进针穿刺法,并且使用的是16号针头,所得效果同样体现了“左向法”的优越性。
   针对胶塞碎屑产生的问题,高长英等[2]报告一次性侧孔针头优于斜面针头,但其所用材料未能明确看出有否可比性,而赵霖等报告在防止胶塞微粒产生方面,如相同条件下,斜面针头和带侧孔的针头效果是一样的[3]。由于带侧孔的针头冲击力不够大,在溶解粉剂时存在很多不便,因此,目前临床上还广泛采用斜面在针头顶端的针头进行吸药和加药。有作者进行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的实验观察[4],提及针头斜面问题,要求进针时针梗要与胶塞成一角度。其研究表明,进针时的针尖斜面朝向与胶塞碎屑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目前临床工作中,我们还是依靠肉眼来观察有无胶塞碎屑形成。在加药后,如果因为一时的忙碌,忘记检查药物有无胶塞碎屑存在,虽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都是末端有过滤作用的输液管,并且可以阻止胶塞碎屑进入人体,但患者及家属看到胶塞碎屑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在使用16号针头进行加药时,如果使用本方法,可以减少胶塞碎屑的形成,在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或减少护患纠纷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翠淑报告,胶塞微粒的产生与瓶塞的质量有关,而与穿刺针的粗细无关[5]。因而建议药物生产厂家尽可能采用高质量的胶塞以适应临床,但胶塞的质量问题并不是护士所能解决的,从本实验观察得出,穿刺同一质量的胶塞时左向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本方法是专门研究16号斜面针头在溶药、吸药和加药时的效果,从减少耗材、节约时间和人力方面,它可以使医疗单位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本方法是目前从密封瓶内取药时减少胶塞碎屑形成的较好的方法,但并非是绝对不形成胶塞碎屑的方法,因此,吸药后仍然需要常规认真检查药物。
  
  参考文献
  1陆小惠.12号针头穿刺胶塞配药无胶粒污染的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16(1):33
  2高长英,张秀俊,宋智贤.应用一次性侧孔针头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A):42
  3赵霖,王华生,韩忠福,等.溶药用注射针头及药液瓶橡胶塞微粒污染影响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2
  4王丽霞,田春梅,王素枝.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240
  5李翠淑.胶塞微粒污染输液液体的实验研究.荷泽医专学报,1998,10(3):36
  (收稿日期:2007-06-27)

推荐访问:碎屑 针头 穿刺 密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jiaoshishuzhibaogao/2019/0323/306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