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上升原因简析:流行性出血热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关键词】流行性心血热;疫情;发展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吉林省重点防制的传染病,我市近几年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地区疫情已由农村渐向城市扩延,由以往的单一野鼠型向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衍变,省、市政府都很重视此项防治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疫情持续上升。本文主要对我市EHF疫情情况、上升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我市近年来EHF的流行规律、掌握流行动态、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来自辽源市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
  
  2结果
  
  2.1历史概况流行性出血热从最初发病到现在共发生521例,死亡15例。我市各县区的首发病例分别发生在东丰县1971年、东辽县1991年、龙山区1999年、西安区2001年,从发生病例到2000年,每年发病数均为个位数字,从2001年开始,发病数逐年增加,到2006年达到历史高峰,发病率14.20/10万,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排名由原来全省的第4位上升到第1位,从1971~2000年30年间全地区共发生病例77例,从2005~2006年共发生病例322例,发病数明显上升,2006年发病191例,比2005年上升45.80%。
  
  2.2近几年疫情现状见表1。
  我地区出血热的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近两年城区发病明显增加,2005年比2004年城区发病数上升50.00%,2006年比2005年城区发病数上升122.22%。
  时间分布:明显季节性,有春季、秋冬季2个高峰。近两年每月都有病例发生,7、8、9月病例明显减少,有明显的季节性。
  人群分布: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36% ,年龄分布在8~85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15~55岁的患者占83.02% 。性别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为4.9∶1。
  
  3疫情上升原因分析
  
  ①灭鼠工作存在灭鼠方法不科学、鼠药效果不显著、农村鼠密度过高、灭鼠资金欠缺的问题,导致带毒鼠活动猖獗;②人群疫苗接种率低,远远达不到保护目的,无法在群众中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③政府投入资金欠缺,由于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疫苗费用过高,农民难以承受,导致接种率偏低;④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宣传不到位,一些偏僻乡镇对信息闭塞;⑤群众防病意识薄弱,对出血热危害认识不足;⑥我地区周边地区是我省出血热高发区,造成我地区带毒鼠增多;⑦由于基层防保人员工作不保,造成工作消极懈怠,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
  
  4几点建议
  
  4.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要充分认识到此次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真抓实干,不流于形势,不应付了事,要切实屡行职责,真正控制住疫情蔓延的态势,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4.2加强部门协作,密切配合,科学灭鼠,有效降低 传染源要有针对性地选好时机、地点、方法,统一时间开展灭鼠,提高灭鼠效果,减少人群感染机会。
  4.3加大疫苗接种力度严格执行我市出血热疫苗接种实施方案,接种对象为16~60岁的重点人群,有疫情发生的乡镇中的重点人群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60%,其他地区重点人群应达到40%。
  4.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知识的覆盖面在加大新闻媒体宣传的同时,各级卫生防患者员要通过日常工作时机,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预?到危害性,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有效降低发病率。
  4.5加强出血热监测工作要加强对疫区人间、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及鼠间带毒率监测,了解主要疫源地的变化趋势,开展疫情的预报和预测。
  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及时报告疫情。各级疾控中心要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做好新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核实诊断及流行毒株的监测,为科学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辽源市 出血热 疫情 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403/535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