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感应性精神病1例报告 感应精神病

【www.zhangdahai.com--个人整改措施】

  [摘要] 本文报道1例感应性精神病患者资料,原发者由于婚姻挫折而导致分裂样精神病,继而感应对其同情的姐姐产生妄想。该患者从病因、病程和愈后几个方面都比较符合感应性精神病。
  [关键词] 典型;感应性;精神病;报道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b)-136-02
  
  感应性精神病是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其妄想内容相似的一组精神病。临床上该病相对比较少见。现将感应性精神病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原发者(感应者)
  患者A,女,25岁,农民,初中文化,性格内向,话少,交往好。因婚姻受挫,出现精神失常,失眠,每晚只睡2~3 h,语无伦次,自认为神仙在跟她说话,让她成大王,时哭时笑,烧香烧纸;说“打你咬你”,但未动手;毁物;自述肚中有脏物,要吐出来,大便出来,为此反复上厕所,并作呕吐状;进食少,半流质,说神仙不让她吃饭;外出能自归。发病后在家中口服安眠药、中药(具体药名不详),求神,病情不见好转。家人遂将女儿送到其姐(患者B)家中,二人闭门不出。姐妹自幼关系密切,患者B素无主见,事事听从于患者A,患者A先于患者B 1个月入院。
  1.2 继发者(被感应者)
  患者B,为患者A的二姐,女,32岁,农民,初中文化,脊柱后凸。性格老实,内向,胆怯,温顺善良,并有迷信观念。25岁结婚,婚后1年,因感情不和,离婚,再婚后育有1男1女皆健康,夫妻感情不和。既往史:脊柱后凸,平素身体健康;无脑外伤及相关抽搐史,无药物过敏史。现往史:患者对妹妹的婚姻非常同情,否认妹妹有精神病,还祈求神灵保佑妹妹顺利,于妹妹发病后7 d出现精神失常,表现为:失眠、外出能自归,自哭、自笑、自唱,疑心家人跟踪,述父亲为流氓;无伤人毁物行为,骂人,20余天前服农药,在某正规医院洗胃抢救脱险;发病以来,生活自理差,大小便未见异常,在家中服地西泮治疗无效而转入医院。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胸腹透、心电及脑电图检查均正常。精神科检查:能自行步入病房,衣着欠整齐,外貌与年龄相符,对检查合作;意识清,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完整,自我定向好;存在被害妄想,无幻听、幻视综合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可,计算力及分析力可;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否认有精神病,无自知力。
  1.3 住院治疗
  原发者患者A行强制住院治疗,物理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思维内容暴露好,述神仙在跟她说话,自述肚中有脏物,需吐出,便出。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用氟哌啶醇10 mg/d,氯丙嗪50~400 mg/d。治疗1个月后,被感应者患者B入院,二人住同一病房,曾同时爬墙外越,同时攻击某一对象,兴奋骚动。经治疗5.5个月(后1.5个月,姐姐出院,二人分开),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自知力未完全恢复。门诊继续治疗5个月,精神状态正常。
  被感应者姐姐患者B,于妹妹发病后1个月入院治疗,与原发者在同一病房,对妹妹言听计从。用氟哌啶醇、氯丙嗪治疗2个月,无明显疗效;因无钱继续住院医治而出院,与原发者分开,1个月后症状消失。愈后承认受其妹妹影响产生妄想(自称为不正确的想法),能正常料理家务,照顾孩子。随访1年,精神状态正常。
  2 讨论
  感应性精神病首先由Baillarge(1860年)报道,1877年Laseque和Farlet把二个相互密切接触的人之中,有一个人首先患了精神病,逐渐将其妄想传递给另一个人的临床现象命名为“二联性精神病”[1]。随后,根据关联病人数的多少,又有“三联性精神病”、“四联性精神病”、“五联性精神病”等出现[2-7],甚至还有全家人被感应而导致的“全家性精神病”[8]。1983年Lehmann认为此类精神病系精神感应所致,故提出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 Psychosis)一词。尽管对感应性精神病的分类存在争议,但近来已趋于统一,如DSM-IV把它归入“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内,ICD-10把它归入“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内,CCMD-2把它归入心因性精神障碍,CCMD-2-R改为“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之短暂精神病性障碍项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其归入“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感应性精神病之所以少见,与其定义中以下几条限定有关:①感应者已经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且是与被感应者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②妄想内容相似;③患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本文病例,虽然表面上与以上限定条件有诸多不同,但实质上与以上几条非常相符:①表面上,原发者的姐姐早已结婚多年,仅在发病后与其姐姐短时间同住,但实质上其早年长期共同生活所建立的亲密关系并未解除,②表面上原发者与继发者的妄想内容相差很大,但妹妹发病期的“神仙说话”实质上与姐姐发病前“祈求神灵保佑”极为一致,③虽然二人并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正常条件下与外界交往不存在条件限制,但在原发者发病后家人将其送到这患者B家,二人闭门不出这段时间内的外界交往甚少。
  另外,本文中其他方面也有助于对该病例的确诊:①被感应者对感应者的同情可以见于病前,既自身婚姻不顺利,因此对感应者的婚姻挫折特别同情;②被感应者对感应者的依赖还可见于住院后,妹妹说“跑”,二人同跑,妹妹说“骂”,二人同骂,妹妹说“抢”,二人同抢;③从病程看来,被感应者后于原发者7 d发病;④从治疗效果看,住院治疗2个月后,与原发者分开,1个月后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王伟航.对“感应性神经病”的几点看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4):252.
  [2]周元甲,李建芬,顾志明.一组三联性精神病报告[J].云南医药,1999,20(5):383.
  [3]廖汉光,谈成文.一宗四联性精神病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1996,9(4):253.
  [4]潘道明.一家四联性精神病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1995,8(4):263.
  [5]王秀红.四联性精神病临床报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5):276.
  [6]苏雪倩,钟杏圣.一组五联性旅途精神病的随访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1996,9(3)195-196.
  [7]聂桂芳.感应性精神病七例集体发作[J].实用临床医学,2003,4(4):75-76.
  [8]胡学政.联合性精神病一组报告吴学芬[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2):127.
  (收稿日期:2011-01-07)

推荐访问:精神病 感应 典型 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erenzhenggaicuoshi/2019/0420/8421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