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中药贴敷疗法 中药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www.zhangdahai.com--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关键词】中药;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55-02   
  近年来,笔者在门诊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数百例,疗效较好,现将资料完整的97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7例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1岁者54例,1~2岁者31例,2岁者12例。发病后4日就诊者23例,5~6日者38例,1~2周者24例,2周以上者12例。腹泻次数4~5次/日者37例。大便镜检多数病例有脂肪滴及少许白细胞,无红细胞及脓球。有轻、中度脱水者58例。来诊前曾用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痢特灵、新霉毒、庆大霉毒、氨基苄青霉毒)。治疗时间最短者3天,最长者28天。
  2治疗方法
   2.1健脾止泻汤:党参10克、白术7.5克、佛手5克、陈皮5克、茯苓5克、乌梅5克、焦山楂5克、麦牙5克。水煎服,一剂分两日服,日3次。根据年龄及病情,随证加减。湿重者以苍术易白术;伤食者加内金、神�;腹胀重者加木香;久泻或滑脱不止者加诃子、粟壳;体温升高者加葛根;伴脱水者加石斛、五味子。
  2.2捏脊疗法: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腹泻的小儿在腹泻时,特别强调要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在平时应注意不要伤及脾胃,应尽力避免食用冰凉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味道过重的食物,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要让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医者以双手拇、食、中指端将患儿腰骶部皮肤捏起,沿脊柱向头部捏捻,每捏捻3次用力向上提拉1次,至大椎穴处,然后再以食、中、无名指端沿脊柱两侧,自大椎穴向下梳抹至腰骶部,每次7遍,日一次。操作前,先将捏脊部位皮肤及双手十指末端涂以滑石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用力适中,不可粗暴,以防损伤患儿皮肤。
  3治疗结果
   痊愈:腹泻停止,其他症状消失,共79例(占81.44%);好转:腹泻次数减少,其他症状明显改善,共15例(占15.47%);无效:症状未好转,共3例(占3.09%)。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2天,平均5.25天。
  4病案举例
   [例1]王 男,1岁,2010年6月28日初诊。患儿于10天前,发烧,轻度咳嗽,鼻流清涕,经某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肌注庆大霉素、安痛定,两天后出现腹泻,绿色水样便,一日数10次,伴有呕吐。复去某医院,诊为“急性男肠炎”,又口服磺胺咪、痢特灵,肌注庆大霉素,静点先锋霉素等无效,病情日趋加重而来我科。查体:体温正常,神乏体倦,消瘦,皮肤弹力减弱,面 ,舌淡红,无苔,指纹淡,达气关。心肺正常,腹膨软,肠鸣音增强。便常规:白细胞6~8/高倍视野。诊为腹泻(脾胃虚弱、气阴两虚)。治疗以健脾和胃为主,佐以补气滋阴,投以健脾止泻汤加减,党参10克、白术7.5克、佛手7.5克、焦山 楂7.5克、茯苓10克、陈皮7.5克、乌梅5克、金樱子7.5克、石斛5克,水煎服,一剂分两日服,日服3次,配合日一次捏脊疗法。
   二诊(6月30日):腹泻减轻,大便成糊状,但仍神乏,上方去金樱子,加菖蒲7.5克,仍配合捏脊疗法,继服两剂而愈。
   [例2]刘 ,6个月,2010年7月1日初诊。半月前,因喂养不当而致腹泻,绿色粘液便,自服黄连素不见好转,遂去医院就诊,拟诊“肠炎”,予以磺胺咪、痢特灵治疗,无好转,继用庆大霉素肌注,静点氨基苄青霉素,病情逐渐加重,水样便,伴有不消化食物,日10余次。查体:神疲无力,腹胀,肠鸣音亢进,皮肤弹性差,苔薄白,指纹紫滞,达气关。大便常规:黄色,稀水便,脂肪球(++),白细胞1~3/高倍视野。诊断:腹泻(食积型)。治疗益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健脾止泻汤加减:党参7.5克、白术7.5克、佛手5克、焦山楂5克、麦芽7.5克、茯苓7.5克、陈皮5克,诃子5克、金樱子7.5克。水煎服,一剂分两日服,日3次,配合日一次捏脊疗法。
   二诊(7月3日):大便次数减少,且已成形,但仍少动神乏,上方去诃子、金樱子,继服两剂,症状消失。
  5讨论
   小儿腹泻病因比较复杂,不仅有致病菌的感染因素,而且常常取决于小儿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免疫状态等。目前,许多基层医生往往重视细菌感染的治疗,甚至在没有明显肠道感染依据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致使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应当引起重视。本文病例因条件所限,未作进一步检查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与捏脊疗法配合,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治疗特色。
  我省人事部门的规定,要求论文必须够一个完整的页面,即一个页面上不能有其他文章的一个字,否则论文无效。

推荐访问:腹泻 小儿 中药 疗法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jingshijiaoyuxindetihui/2019/0329/432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