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挽歌是什么意思 青春期的一曲挽歌

【www.zhangdahai.com--拓展训练体会】

  读罢郭明辉的《1983年的手抄本》,脑海中不由蹦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扉页上那几句话,大意是: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生的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郭明辉与歌德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相距甚远,然而,流淌在他们笔下的青春期男女的那种哀怜和酸楚,给人感觉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1983年的手抄本》娓娓叙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对青年男女初恋的故事。应届高中毕业生陈景观借助小小作弊,高考取得了好成绩,即将远走高飞。命运的改变,他不仅为家庭挣得了脸面,也为自己赢得了芳心。同学沈小玉暗暗喜欢上他,悄悄向他敞开心扉,俩人逐渐坠入爱河。他们演绎的原本是羞涩、甜蜜、梦幻般的青春故事,然而,万料不到的是,就在这对初恋青年亲热、温存的时刻,竟然碰上了“拉网行动”,双双万般尴尬地落入“严打”的法网。
  作品并非简单地讲叙一个爱情故事,其着眼点是描写和揭示青春期男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躁动。贯穿作品的是当时坊间流传的手抄本《少女之心》。陈景观一直盘旋脑际,孜孜设法读到这个手抄本。这昭示了一个青年人对性的好奇和渴望。他喜欢上沈小玉,看重的也并非是她的人品和美貌,吸引他更多的是沈小玉那“鼓鼓的、圆圆的屁股”。当同伴点拨他沈小玉就是“手抄本”时,他情不自禁想偷尝那禁果。这里,我们无须对陈景观作道德的评判,我们应该承认,处在那个年龄段的健康青年性意识的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被封建意识禁锢了几十年乃至上千年之后,面临改革开放的潮头,整个社会也开始了包括性意识在内的人性的觉醒和躁动。“这是人生的至洁至纯”,没有什么好遣责的。然而,“人性的复归”却遭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处”。这才是社会悲剧!
  手抄本《少女之心》,笔者当年听说过,可惜没有机会读到。向读过的朋友打听,说是比当今某些文学作品不知道要“干净”多少。《少女之心》当年被列为禁书四处查抄,而今许多热衷描写“下半身”的作品竟堂而皇之地正式出版,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社会变迁的巨大反差。“手抄本”在小说中是一个隐喻,是一种象征,意谓“性”文学。青春期的青少年为之好奇,一睹为快,不值得大惊小怪。成人可以加以劝阻和引导。即便是恋爱中的男女有某种性行为,也不应该视之为道德沦丧甚至犯罪而予以打击。这其实也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1983年的手抄本》今天读来,似乎有“立此存照”的社会意义。它使我们得以再次重温那个已经逝去的非人时代。联想到前不久人大通过的刑法修改条例,强调了尊重和保护人权,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开放和时代进步的足迹。
  叙事上,《1983年的手抄本》秉承了郭明辉一贯的创作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流畅,娓娓的叙述中隐含着俏皮、调侃和诙谐,生活气息极其浓郁。作家善于借助生动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陈景观在大腿上写字作弊时的生理反应,对沈小玉母女提西瓜扭动的臀部的注视,等等,都揭示了这个青年人内心萌动的性意识。作品比较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善于借助语言的张力揭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显示了较高的文学品位。即便是写轰轰烈烈的“严打”,作家也是不动声色,须眉不张,只是通过陈景观触目所见的“严打”标语,展示了环境的残酷以及投射给他的心灵阴影,字里行间蕴藉着作家对摧残人性行为的辛辣的嘲讽和无声的抗议。
  郭明辉近年来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创作上硕果累累。在题材上,他左冲右突,不断拓展,涉猎甚广。然而,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一以贯之的有条主线,那就是对人性、人情、人的命运的不断挖掘和开拓。从《一个人的陷阱》、《寻找一棵树》到《男课》、《女经》以至《老板娘》等,莫不如此。这无疑是一位有使命感的作家的正确追求。郭明辉创作方兴未艾,我们深信他将会有更多佳作问世。

推荐访问:挽歌 一曲 青春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tuozhanxunliantihui/2019/0320/2522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