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和谐教育_和谐教育

【www.zhangdahai.com--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是相互联系着的可以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所有方法的总和,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最优方案的方法总合而成。它包括以下六种基本方法:
  1、综合地规划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智力、意志、情感等心理要素。
  2、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教学任务具体化要求教师:(1)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现阶段关于学校工作指示性文件中,为某一课题规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综合性任务;(2)熟悉教科书的内容,以明了教材内容能解决那些知识、技能和发展方面的任务;(3)考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品德修养程度,考虑他们已有的缺陷以及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必要性;(4)学习任务应具体到各类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实现个别化教学并照顾个别差异。
  3、划分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是:(1)完整性。教学内容能反映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生产、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生产、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基本方面; (2)符合学生的可能性,与学生的认知要吻合;(3)教材的安排符合既定内容在课时上的规定; (4)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符合教师的可能性。其教学内容具体化可以采取如下步骤:(A)从内容中分出主要的和基本的成分;(B)选择合理的逻辑方式 (归纳或演绎),以阐明课题;(C)用新的科学知识、综合技术教育、校本教材、现代教育方面的事实、练习,来补充课程内容;(D)用那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所提出的教育任务的事实、事例、实际作业,来补充课本内容;(E)用旨在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认识兴趣和能力的练习,来补充课题内容。
   4、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我们认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优选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面。从组织形式的角度看,课堂教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分班上课的前提下区分出全班的、分组的和个别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应视具体情况结合运用。有时候,一堂课中会出现几种教学形式结合或交替使用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具体场合选定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形式。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没有通用的模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具体情境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使各种教学形式各得其所地和在不同范围(系列课或一节课)内相互结合地发挥最优功能。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由于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按照整体化的观点,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每一类方法可分为几个小类,每个小类中又包含各种具体的方法。比如说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可分为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和实验室实际操作检查三小类,其中口头检查包括个别提问、口头考查、口试程序性问题等具体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内涵、性能、有效的运用条件及选择的标准。
  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只有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以区别的方式对待学生。区别对待的原则不应该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给学生有区别的帮助。我们认为,多数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其他方面,智力落后学生只占极少数。区别教学应该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努力,采取一整套措施,促使包括问题学生、优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取得可能的最大进步。
   6、采取专门措施,节约师生的时间和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约时间的实质在于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这里重要的是合理,超出限度的快和落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慢,都实现不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旦教师掌握了最优化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套方法,那么,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教师原来所熟悉的、足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个别教学方法将发生质的变化。这时候他就能用所规定的时间,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六)实施“和谐――启导――掌握”课堂优化的教学法
  在建立和谐教育教学机制中,应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实施“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1、对“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和谐――启导――掌握”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和谐教育理论,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它集中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的长处,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效的一种教法。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情感基础
  “教”与“学”是师生在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动态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师生之间和谐、融和、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最佳结合的保证。建立了这种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有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情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收到最佳效果。
  (2)“启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启导”是对传统的注入式的突破,是对先进的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启”和“导”既互相联系,又有不同的特点。“启”着重于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做到在重点难点处提出问题,在“联系”、“过渡”处提出问题,在思维的节骨眼上提出问题等等。“导”着重指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引导,诱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指导他们独立地运用判断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手段,去寻求实现未知向已知、难向易转化的途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熟练的技能技巧。

推荐访问:和谐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iaonengjianshexindetihui/2019/0322/2898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