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 套管针留置时间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关键词】 老年患者;套管针;留置针;时间      目前,套管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试图通过临床观察与研究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既保证老年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充分发挥套管针的优点。
  
  1 研究对象
  
  自2006年4月20 日至2007年4月20日,长春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所有行套管针留置者共50例次,其中男39例次,女11例次,年龄60~78岁。
  套管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商品名为INTIMA),使用型号为22 G,穿刺方法为常规套管针穿刺。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项目 套管针留置期间,每天按如下项目观察套管针留置静脉的情况并记录。
  2.1.1 局部疼痛 O级,无痛;I级,隐痛;Ⅱ级,轻微触痛;Ⅲ级,明显疼痛。
  2.1.2 局部红肿 O级,无;I级,穿刺点周围红肿;Ⅱ级,穿刺静脉局部红肿;Ⅲ级,整条静脉红肿。
  2.1.3 局部硬结 0级,无;I级,穿刺点周围变硬;Ⅱ级,穿刺静脉局部变硬;Ⅲ级,整个静脉条索状改变。
  以上三项根据INS(Intraveous Nursing Society)有关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制定。
  2.1.4 液体外渗 局部明显肿胀“+”;无局部肿胀“-”。
  2.1.5 套管堵塞 堵塞为“+”,通畅为“-”。
  2.2 套管细菌培养 套管针拔除后,用无菌剪刀将其头端剪下1~2 cm,放置于无菌容器内,送细菌培养以判断是否发生细菌性静脉炎。
  
  3 结果
  
  3.1 套管针留置天数 在套管针留置50例次中,留置时间最长为27 d,最短2 d,平均留置天数为8~9 d,平均8.3 d。
  3.2 套管细菌培养 50例次套管针留置老年患者的套管拔除后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无细菌生长)。
  3.3 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 根据INS关于静脉炎的分级标准,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到硬结即为I度静脉炎,而作者研究中以局部疼痛,局部红肿,局部硬结其中任一情况I级或I级以上作为静脉炎判定标准。在所观察的50例次套管针留置老年患者中,按此标准静脉炎发生者26例次,静脉炎出现的平均天数x=6.2 d,其标准差s=0.5,选择95%可信区间,x±1.96 s,则95%的老年患者在6~7 d出现静脉炎,故选择5 d作为套管针的常规留置时间,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理论上控制在2.5%以内。
  3.4 静脉输液并发症 见表1。
  
  
  4 讨论
  
  4.1 套管针作为当今最主要的输液工具,可保持静脉的通畅,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但如果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可引发局部静脉炎。因此,保证套管针留置期间不发生静脉炎是套管针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临床观察发现,根据严格的静脉炎判定标准,50例次套管针留置老年患者中,随着留置时间延长,拔管时已有26例次发生静脉炎,有些老年患者甚至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7 d,而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本文研究结果表明,5 d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4.2 除静脉炎外常见的局部输液并发症还包括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这三者的发生均与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过长有关。由于套管针的刺入及在血管内的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及化学刺激性的药液对局部血管内皮进一步损伤,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管尖聚集,随着留管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织胺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局部微红及轻微疼痛,白细胞聚集释放致热原,使体温升高,发生静脉炎。同时组织胺释放又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进入组织间,套管内血栓形成及管壁周围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包裹造成套管的堵塞。
  4.3 为预防上述三种情况的发生,使套管针的优点得以最大发挥,在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3.1 为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除严格执行常规更换制度,套管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5 d之外,还应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于敷料面积,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②减少机械刺激,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开关节,一次性穿刺成功,牢固敷料固定,操作时动作轻柔;③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4.3.2 为防止套管堵塞,每次输液完毕用肝素钠生理盐水3 ml(1∶100)封管。如再次开放输液时滴速较慢则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5 ml封管30 min,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溶,如仍不通畅再考虑拔管。
  4.3.3 为防止液体外渗的发生,应嘱患者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如发现老年患者输液局部肢体轻微肿胀时,要先行排除上述因素再拔管。
  本文研究提出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配合完善的穿刺护理常规,既可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套管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正如INS对输液护士所要求的那样,应使所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勤.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42.
  2 张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3-6.
  3 汤友贤.血管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70-172.

推荐访问:留置 套管 常规 老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06/583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