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中生情绪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初中生情绪不稳定

【www.zhangdahai.com--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阶段存在着身体加速发育同心理发展相对平稳之间的矛盾,心身发展不平衡使初中生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1999年美国健康部门评估,对于大约1/5的9~17岁美国少儿来说生活应激事件是发生心理疾病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压力之下青少年可能产生很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将会对他们成年后的心身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如果采用不适当的应对策略,如寻仇、狂怒、吸毒,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现代应激理论认为,生活应激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形成人体的心理应激过程。应激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本研究拟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将初中生在12个月内经历的生活应激事件以及初中生特质应对方式两方面综合考虑作为控制变量,将初中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作为效标变量,研究它们之间的整体关系,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从上海市某所普通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抽取1个班级。共抽取初中生137名。发放问卷137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其中初一年级43份,初二年级40份,初三年级50份。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13.79±0.69)岁。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①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条目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②青少年自评量表(YSR 1991年版),由美国心理学家T M Achenbaeh编制,适用于11~18岁青少年。该量表有112条项目,用于青少年自评情绪和行为问题,条目内容大部分与儿童行为量表条目内容一致,得分越高,情绪和行为问题越多。YSR包括有9个综合征:退缩、不适体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自我身份识别障碍。该量表中文版经黄雪竹,郭兰婷等研究证明YSR问题部分有较好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我国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③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刘贤臣编制,共包括27个项目,主要由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评定期限为最近12个月。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为: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间内发生与否,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5)”。所有条目根据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种类被分成5个因子。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现已应用于多项研究。④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姜乾金编制,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全部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采用5点量表方式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
  1.2.2 测试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时间讲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向研究对象保证测试结果的保密性。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除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所在班级信息外,问卷中没其他可以暴露研究对象身份的信息。为保证填写问卷的真实有效,施测开始前班主任离开教室,由学生自行填写。填写问卷过程中要求教室内保持安静,专业人员站在讲台前负责回答被研究对象填写试卷过程中所提疑问,帮助其正确理解问卷条目的含义,但不得随意走动,不帮助被研究对象寻找答案。试卷填写完毕后由专业人员密封好带离教室。
  
  1.2.3 数据处 理测量结果输入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典型相关方法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得的典型因素分别用U1、V1表示,用X表示控制变量、用y表示效标变量。检验水准为а=0.05(双侧)。
  
  2 结果
  
  2.1 情绪、行为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
  2.1.1 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全部的7个维度作为控制变量(x1~x1),将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9个维度作为效标变量(y1~y0)进行两组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提取出一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变量(P1可以说明效标变量的第1个典型因素V3.总变异量的58.0%,所以该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初中生情绪、行为总变异量的58.0%。
  2.1.2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公式通过这两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变量的标准化典型加权系数,可以研究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得的一对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
  U1=0.403X1+0.388X2+0.096X3+0.134X4+0.322X5,+0.032X6.+0.164X7
  V1=0.087y1+0.144ry2+0.62y3-0.122y4+0.120y5-0.107y6+0.107y7+0.0757y8+0.2158
  2.1.3 典型结构分析典型结构分析是分析原始变量和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本研究中只考虑有统计学意义的第1对典型变量即可。表1、表2显示,作为控制变量的初中生生活应激事件、和特质应对方式各维度通过第1对典型变量同效标变量情绪、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相关。在控制变量的全部7个维度中主要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3个维度与第1典型因素u1相关,其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723、0.770、0.773;亲友与财产丧失维度同第1典型因素U1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小为0.478;积极应对维度与第1典型因素U1的相关系数同其他6个维度符号相反。而在效标变量方面主要是焦虑/抑郁、身份认定2个维度与第1典型因素V1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962、0.844。因此,综合来看,初中生的特质应对方式、生活应激事件同初中生情绪、行为之间 的相关主要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维度,通过第1典型变量同焦虑/抑郁、身份认定维度之间的相关。而积极应对维度与第1典型因素u1的相关系数的符号同其他6个维度相反,这说明积极应对可以减轻情绪、行为问题。
  2.1.4 典型相关结构图利用全部7个控制变量与第1典型因素u2的结构相关系数和全部9个效标变量与第1典型因素Vt的结构相关系数绘制成典型相关结构图。其中第1典型因素U1与第1典型因素V1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762。见图1。
  2.1.5 典型冗余分析
  典型冗余分析用来表示各典型变量对原始变量组整体的变差解释程度,分为组内变差解释(典型变量对于自身的原始变量变差解释程度)和组间变差解释(重叠部分:即典型变量对于对立的原始变量组的变差的解释程度)。见表3。
  从表3看出,第1典型因素u1可以解释相应的特质应对方式和生活应激事件方面的43.5%的组内变差。来自情绪、行为指标的第1典型因素V1可以解释相应的情绪、行为变量组52.8%的组内变差。来自特质应对方式、生活应激事件各维度的第1典型变量U1可以解释对立的情绪、行为变量组的30.7%的组间变差。因为用情绪、行为问题来解释特质应对方式、生活应激事件不符合逻辑因果关系,所以不对其进行分析。
  
  3 讨论
  
  初中阶段是心理疾病高发的危险期,此阶段的孩子对于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尤其易感,在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压力之下他们可能产生很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会对他们成人后的躯体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应激过程进行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符合人全面发展的长远要求。然而,对应激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自从20世纪30年代Selye提出应激学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界都将注意力放到了从应激所引起的个体反应方面来认识应激和应激现象。早期的心理学界对应激的研究更注重于应激的刺激方面(生活事件)。随着研究的深入,20世纪60年代Lazarus R指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觉察或估计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此后经过Folkman和Lazarus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该理论强调应对方式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对于应激认识仍然存在着争论,但是各学科目前已经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应激是由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其他许多有关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概念。但是,这些因素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姜乾金认为:“生活应激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形成人体的心理应激过程。应激的各因素之间可能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由此可见,生活应激事件及个体自身的应对方式虽然对个体的情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中的关系较为复杂,如果单纯使用简单相关进行分析恐难以全面揭示相互之间的作用规律。
  典型相关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整体相关形式的一种多元统计学方法,它可以将两组结构或是关系复杂的数据各当成一个整体来考察。可以将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集中到少数几对综合变量的关系上。相对于以往研究中经常采用的简单相关的统计方法,典型相关能得出两组变量之间更多的信息。所以要想全面分析特质应对方式、生活应激事件同情绪、行为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使用典型相关分析相对较为合适。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全部7个维度同其情绪、行为的9个维度之间整体上存在着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主要是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3个维度同焦虑/抑郁、身份认定2个维度之间的相关。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中竞争压力大,家长和学校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造成的。而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心身发展由幼稚向成熟转型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尚不具备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在这个阶段遇到生活应激事件可能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引起心理应激。所以,为了使初中生的心身更加健康发展就要尽量避免生活应激事件的发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应对可以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这也同Galaif、Sussman等在2003年所作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初中生积极主动的面对心理应激而不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从本研究典型冗余分析可以看出,来自特质应对方式、生活应激事件各维度的第1典型变量U1可以解释对立的情绪、行为变量组的30.7%的组间变差,相对来说不太理想。这也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应激过程可能的确是一个多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个体经历的生活应激事件和个体的特质应对方式只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部分。但是综合来看,当初中生发生应激情绪、行为反应时,他们经历的生活应激事件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要大于其特质应对方式所起的作用。

推荐访问:初中生 情绪 因素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peixunxindetihui/2019/0330/445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