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对策]儿童行为干预

【www.zhangdahai.com--专题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模式,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Aehenbaeh(CBCL)2~3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调查2~3岁儿童2个月内的行为状况。结果:我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5.56%,依次发生的顺序为抑郁11.11%、攻击性4.44%、破坏性2.41%、躯体诉述2.22%、睡眠障碍2.22%、社会退缩1.30%。男、女童及2岁组与3岁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普及儿童心理卫生常识,并针对幼儿行为问题开展综合性干预。
  关键词:行为问题;干预;儿童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77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给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在发育中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日趋突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增加成年后患精神障碍的危险性。因此在辖区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对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辖区所属幼儿园及2006年在我院入托体检的2~3岁儿童540名,其中2岁组儿童126名,3岁组儿童414名;男童246名,女童294名。
  
  1.2 方法
  幼儿园以集中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要求小儿父母或其主要监护人参加现场调查。幼儿园及门诊调查均在心理测查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填写Ae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量表所有项目。
  
  1.3 资料处理
  收回有效资料54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25份),用儿童行为软件包录入评价儿童行为。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540名儿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6%,依次发生的顺序为抑郁11.11%、攻击性4.44%、破坏性2.41%、躯体诉述2.22%、睡眠障碍2.22%、社会退缩1.30%,其中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7.17%、14.29%,两者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8,P>0.05);2岁组及3岁组检出率分别为19.05%、14.49%,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X21.53,P>0.05)。详见表1。
  
  
  2.2 不同性别儿童各因子检出情况
  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在前三位的因子依次为:男童为抑郁、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女童为抑郁、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抑郁行为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大多数属于发育上的偏异,据WHO估计,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2],有资料显示2~3岁幼儿不仅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而且检出率明显高于4~16岁儿童[3]。本资料表明,我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6%(其中2岁组检出率为19.05%,3岁组检出率为14.49%),低于2003年张悦秋报道的27.87%和郝波等报道的53.9%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我市为旅游城市,社会工业化水平较低有关。本次调查还显示约有28.57%的儿童同时存在2种或3种行为问题,可见目前儿童存在的主要行为问题具有相互关联性。针对男女较为突出的抑郁和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问题,笔者认为2~3岁儿童的抑郁情绪主要是因为儿童自身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尤其是目前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其共同的个性特征,当小儿的某些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情绪极为压抑时,即会以攻击的方式宣泄情绪,从而得到外界的重视,以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2~3岁幼儿CBCL检查为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随着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逐渐趋于低龄化及存在上升的趋势,防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对策,对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普及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知识
  改变家长重视子女身体和智力发育,而忽略心理健康的错误认知,对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家庭因素应早期干预,着重于提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普及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使家长掌握和运用正确、积极的教养方式或行为,指导家长为儿童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竭力避免过分照顾、过分严厉、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使儿童养成热情诚实、独立、善于与他人相处、社会适应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3.2 针对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进行家庭和幼儿园的综合干预
  本次调查得出辖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多为抑郁、攻击、破坏、社会退缩等,首先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多鼓励、关心、帮助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可采用“转移注意、角色扮演法”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对儿童的退缩行为和抑郁情绪,家长和老师应培养儿童勇敢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儿童多参与集体活动,允许儿童宣泄不愉快情绪,多给予爱抚和鼓励,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3.3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医疗保健机构应积极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行为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和举办幼师心理卫生讲座,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布置幼儿园及家庭干预性作业,共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推荐访问:桂林市 干预 对策 儿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zhuantixindetihui/2019/0324/3341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