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www.zhangdahai.com--爱国演讲稿】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的实践和探索。市区财政每年都安排近千万元支农资金支持“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并通过各项专项治理,3年共减轻农民负担近3200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载体在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效。现在中央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23号,区上召开了动员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在区委九次党代会上,又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认识,供家参考。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


  虽然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促进了全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城乡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 元和380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 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和 %,两者相差约 个百分点。一方面我们看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周边的县(区)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农村落后都是因为农村的资金、资源短缺,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
二是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农村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应主要发展城市,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翼齐飞的发展。城市化应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这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发展下去,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加快城市化,积极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有序转移,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对城市而言,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本篇文章*网址为 站 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内需,为城市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相反的,当城市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城市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此,应注意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这些年来,我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总体而言,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所走过的道路表明,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从各地情况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后,一部分人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长期生活,逐渐完成由农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正如有人曾讲到的那样,“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中,一部分人留在了城里,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为农业逐步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部分人如果回到农村,他们进城务工所得的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强调建设新农村,同样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当前,发展城区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引导,在拉开城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区功能做做强,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只有城区功能完善了、增强了,才能产生城区对农村更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区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二是要跳出农村建设新农村,而不能就农村抓农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经历了“人民公社运动”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次“农村建设”,包括后来的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都没有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式。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在农村和农业自身,封闭起来就农村抓农村,建设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关键就是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真正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作为“两位一体”的任务,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力抓好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水、电、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才能增强农村对城市辐射的接受和吸纳能力,最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两年,我区先后改建的赵家新村、小郭新村、木匠杨新村、南孙新村都是很好的例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农村四改四通五化”建设工程很好的抓住了这个关键。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仅涉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且涉及农村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以及良好村风与民风的形成等软件系统的建设,两者是缺一不可,互为促进。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还要看到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现代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阎良而言,要依托107省道的建成吓优越此文若非在=网=站 .出现,那,还是到,更多原创的地域,注重培育农产品加工的新型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带动非农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积极拓展北塬“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尽而形成一二三产业集群。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尽管这几年们每年投入好几百万元到中低产田改造10万亩,修路103余千米,实施“新村整治”、“村村通油路”、 “农业入户”、“农业综合开发”、“电子农务与农技110”等一系列工程,完善农村交通道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还有很的发展空间。


  三是坚定不移地提高现代农民素质。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政府一级部门,做好农民教育与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链接,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我们每年安排几十万元,依托农业专院校、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培训农民万余名,引导广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4月组织的杨凌管委会、西农、农科院果研所召开的甜瓜论坛,就是很好的例证。不仅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还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产生一些农业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已描绘,要把这个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辛的努力。为此,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后,目前还有少数人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前不久中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专门发表谈话,他指出:“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拆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城市要协调发展、农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协调发展。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洁”这4个字。同时,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不能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对我们的“村容整洁”问题,我想不搞赶快上和不搞拆建。要注意区分城乡结合部与远离城区的差别。城乡结合部的“村容村貌”的整顿上力度点可行,而远离城区有的规划建“农民式别墅”和“精品小区”则不可行。这其实是吃透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所在,不应从政绩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新农村”速成为一种形象工程。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
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
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因此我们在建设农村中,一定要克服急躁冒进,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从农民这一方来看,改变习惯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的过程,是急不得的。达到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一定要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持之以恒,年年不停步,年年有进步。


  总之,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要审时度势,切实谋划好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阶段性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的思路和对策。要要立足当前,力争建设几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典型引路,为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财政投入和农民自力更生的关系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庞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巨的资金来推动。首先要解决好一个资金问题。在目前财力紧张的形势下,我们就必须发挥好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主导作用,政府在许多工作上要更多的引导而不是代替,是资助而不是包办。在具体财力的使用上,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各部门的专项资金比较分散,有必要进行财力整合,如扶贫资金、农民饮用水工程、文明百村、“新村整治、百村示范”等专项资金应该考虑进行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办实事、办难事、办急事。


  二是明确资金的投向。要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民自愿投入积极性高的农村,争取项目早日启动。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别对待,我区的东部和西部,新农村建设基础相差较,在资金投向上,要调控好、安排好。


  三是探索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要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在项目建设中,有些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就应该包装后推向市场,要加快形成“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


  四是做好资金的积聚。要采取“政府出一点、农民那一点、社会企业引进一点”的集资办法,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的筹措。同时,要发挥农民的农民主体作用,发扬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创业精神,更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处理好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韩国的“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运动”的重点放在“精神启发”上,始终将“勤勉、自助、合作”作为民族精神加以推广,就是这种民族精神使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情况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些如科技示范工程、村庄道路硬化工程等惠及广群众而涉及到村或某个百姓的利益时,一些村民漫天要价,索要高额补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合作”,这样的“支持”,是我们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不应出现和尽量避免的。我个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目前要上马的项目很多,农民要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也很迫切,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要避免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做到有选择、有侧重。其次,我们要制定出台好切合实际的奖励措施,通过量化评估,努力调动农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发扬与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鼓励企业、成功人士积极捐助,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面是我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认识,供家参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意义重,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务求实效,为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新农村 浅谈 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uoyanjianggao/2021/0223/1384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