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外语学习者输入加工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

【www.zhangdahai.com--感恩演讲稿】

  【摘要】本文基于文献研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了外语学习加工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外语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输入加工环节的几个重要因素:对输入材料的理解、注意、记忆和储存以及输出操练。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多加操练以增强输入信息的记忆、贮存以及有意识进行输出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外语输入加工效果,进而提高外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输入加工;注意;记忆与贮存;输出
  
  一、引言
  英语在我国作为最为主要的一门外语,由于缺乏像母语或二语那样的自然语言习得环境及使用场合,使得以学校课堂为主的英语学习一直摆脱不了“费时低效”的困境,大多数学习者至今仍面临口语及写作输出困难的问题,与许多年努力学习英语的投入和付出不相匹配。为此语言学界和外语工作者们一直不断地在教学法、二语习得、语言学等领域探索研究。在西方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出现了很多的语言习得假设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比如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理论等。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认知科学,心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研究语言学习心理过程,认为语言学习最为关键的是语言输入材料是否吸收。
  我国国内的二语及外语研究总体延后于西方国家,对英语输入及输入的过程研究也还不很多。作者在中国期刊网中文核心期刊搜集的近15年中70篇关于英语输入的文献中,前十年的多为对西方二语输入理论的介绍或侧重于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附带输入研究,但近几年关于输入加工的文章明显增多,开始对外语学习的整个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心理加工模式等进行分析,如邓联健,杨烈祥(2006)、任庆梅(2007)、戴运财,戴炜栋(2010)等。但总得来说对外语加工过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起始阶段,对真正会影响输入加工过程效率的因素研究还不很多也不很系统。本文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外语学习的环节和加工过程,并在其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语学习者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外语输入加工效果的认知及学习策略因素,讨论对以后外语学习教学及研究的启发。
  二、外语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复杂的语言学习加工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等关键环节
  输入是语言学习中的第一步,输入提供语言学习的材料,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Krashen(1982)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在二语研究领域最为著名的关于输入的理论,认为可理解的、略高于习得者自身语言水平的信息输入(即“i+1”)是二语有效习得的关键。他的这一输入假说引起了人们对输入内容的重视。[9]我国国内针对为了提高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已有很多、如刘丹丹(2002),文秋芳(2004)等,但理解了的输入材料并不等于就真正的输入。我国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在校学习理解英语十多年,但还是感觉输出困难就能说明这一点。
  Gass(1988)从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输入输出一体化理论,对输入过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把二语习得过程分为感知的输入、理解的输入、吸收、融合和输出。Gass认为学习者首先感知输入内容,输入信息才能成为其注意焦点,并在此基础上被理解,然后经过分析在转化成吸收,吸收后的结果产生二语语法的发展本身和储存,这是融合的两种形式,最后的步骤是输出。
  Swain(1985,1995)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可理解输出从三大功能促进二语习得: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以及元语言功能。[6]在三大功能中,注意触发功能最为重要,学习者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问题,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修正,在产出修正后的输出,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假设验证功能指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验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新假设。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在语言交际输出中对语言形式进行协商。
  根据VanPattern(1996,2004a)的二语习得过程模式,二语习得过程被分为四个步骤:输入、吸收、发展的系统和输出, 包括三个心理加工过程:输入加工、系统变化和输出变化。输入加工是将输入转化为吸收的过程。经吸收的附有意义的形式保存在工作记忆中,有可能被整合。当这一切发生后,发展的系统就会吸纳这种新的语言素材。当新的形式与意义联结被吸纳,发展的系统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并被重构,该过程叫做系统变化。最后,融入发展系统中的语言素材可能最终被学习者利用,这个过程叫做输出加工。[2]
  综上理论回顾,二语和外语学习过程是复杂的语言加工过程,涉及复杂的语言习得过程及心理加工机制。在众多此方面的假设和模式研究中,Vanpattern的模式对习得系统的阐述最为全面,所反映的习得过程的动态变化极其原因也更清晰。[2]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将采用Vanpattern的模式,视外语学习者心理加工过程包括三个步骤:输入加工、系统变化和输出加工。其中输入加工因为是学习过程的开始,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也是我国外语学习者耗时最多付出最多的环节,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影响输入加工过程的因素的进行分析。
  三、 外语学习者输入加工过程中影响输入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对输入信息的理解
  根据Kran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输入。在我国,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面对外语语言输入材料的第一步加工基本始于用母语对外语材料的理解。如今从小学到大学各级的外语教材也都遵循可理解性和真实性原则,课堂上教师也很注意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输入材料。同时,很多研究者就外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的研究,如文秋芳(2004)、钱玉莲(2005)、段自力(2006)姜向东、高嵩(2009)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学习者增强对输入材料的理解能力。本文作者认为对输入材料的理解是有效输入加工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在我国输入不力的原因却不在此。因为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比起后面要提出的影响输入加工效果的其他因素,我国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并不是主要阻碍因素。相反,好多学习者太强调对输入材料的理解,误以为理解阅读材料就等于对材料的输入。事实上理解输入材料仅是输入加工的开始,即使在理解过程中有部分输入,也是无意识的输入,是附带性输入,笔者认为属于不完全输入。
  (二)对输入信息的注意
  Gass和Vanpattern都强调了注意在输入材料转化成吸收的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人脑机能有限,不可能对输入的全部信息都加以注意和吸收,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转化为吸收。Schmidt(1990,1993,1995)提出的注意假设认为所有的学习需要注意力机制的功能是寻找认知资源,它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注意。注意则是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语言学习中的输入转化成为吸收的充分必要条件。[6] 注意力包括有意识的注意力和无意识的注意力两个过程,有意识的注意是二语和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意识的注意力有三种主要功能:信号发觉功能、选择性注意以及分散注意。其中选择性注意指人们有目的地注意或忽略某些刺激,这一功能可能影响着二语学习者的输入加工效果。
  在二语和外语的输入加工(以及输出)过程中学习者即需要注意语言的意义又需要注意语言的形式。由于语言意义和形式都在竞争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Vanpattern 1990),有时学习者会顾此失彼,影响输入加工效果。在我国,由于缺乏使用英语等外语的场合和环境,又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及应付考试的目的性,许多学习者在输入加工外语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在一些环节会过分注重语言的汉语意思而忽略语言形式,比如很多人理解了文章的汉语意思,但对文章的语料形式注意加工却不够。而另外一些环节学习者又太注重语言形式,忽略其意义和用法,比如学习新单词时,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学习者只注重记忆单词的拼写,读音与意思次之,很多人却不注意单词的词性、在句中的用法及语义。在输入加工过程中只注意语义或者形式之一,都会造成输入加工不充分,影响学习效果。
  (三)对输入信息的记忆和存储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盛行的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应用的过程。[6]根据Amado M.Palilia和Hyekyung Sung(1990)的信息处理模式,信息处理经过三个记忆系统:被感知的信息进入感知记忆系统后有可能进入短期记忆系统,然后进入长期记忆系统。信息一旦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即被学得,可以在任何情景下得以应用。如果缺乏先验,被感知的信息往往不能得到处理并进入短期记忆中,而短期记忆的信息若缺乏充分的操练,很快会被遗忘,因为短期记忆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长期记忆的容量相对来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不断地在长期记忆库中储入新的信息或提取信息,用于回忆或识辨等[12]。
  语言记忆和储存是语言加工的重要过程。语言材料的形式和意义在有意识注意之后会进入短期记忆,然后需要进过操练,转入长期记忆。随着长期记忆容量的增加,应用外语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操练是信息由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语学习的操练形式有多种形式,比如朗读、复述、背诵等,我国许多外语工作者和研究者如曹怡鲁(1999)、丁言仁、戚 焱(2001)、黄源深(2006)等, 就曾对这些传统的语言学习法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有过阐述和研究。事实上这些操练起到增加输入频数的作用。
  (四)对输入信息的输出操练
  语言输出是语言输入的最终目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又可以是强化输入的有力手段之一。正如Swain的输出理论所述,学习者通过输出过程注意、验证、分析并修正自己已输入和记忆的信息,进而促进新的输入和学习。只有输入加工没有输出操练外语的学习就会像缺乏发动机的汽车,没有动力和活力。学习者只有在不断地输入和不停地输出操练中才能学得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语言。
  在我国缺乏外语实用环境的情况下,输出操练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尤其应该得到强调。只有足够的输出练习,学习者才能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输入,也是避免“哑巴英语”的最有效途径。输出操练的途径有很多,当下盛行的交际教学法、交互学习法、任务教学法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用输出对输入的促进作用原理,帮助学习者在外语输出运用中验证、检查自己的输入信息进而促进更多更好的输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习者应该认识到输出操练对输入加工的作用,积极寻找机会练习输出,增强输入输出一体化的意识。
  四、结束语
  有效的外语输入加工是成功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环节与保证。外语输入加工过程涉及理解、注意、记忆储存等关键认知过程,包括朗读、背诵及输出等各种操练活动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增强输入频率,改善输入加工效果。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和充分的语言加工,在缺乏外语使用环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熟练输出外语的外语学习目标。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要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还应强调对输入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认识,真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输入加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2):1-4.
  [2]戴运财,戴炜栋.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J].外语界,2010(1):
  23-47.
  [3]邓联健,杨烈祥.二语习得中的吸收假设[J].外语教学,2006(5):46-50.
  [4]桂诗春.关于我国外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7):275-281.
  [5]潘玲.对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输入认知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6]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10-16.
  [7]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教程・教材・教法,2005.
  [8]刘秋芬.论二语语言输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外语语言输入处理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10.
  [9]饶斌.输入、吸收与影响吸收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86-188.
  [10]赵小沛.外语教学不可忽视认知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1(3):2-8.

推荐访问:几个 学习者 输入 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anenyanjianggao/2019/0316/161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