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卢湾区、静安区、常熟市、昆山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考察报告

【www.zhangdahai.com--就职竞职演讲稿】

  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科学发展经验,进一步开阔思路,转换脑筋,寻求合作,促进发展,4月8日至11日,由市委书记XXX同志带队,市委常委、秘书长XXX同志陪同,县(市)区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卢湾区、静安区和江苏省常熟市、昆山市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在短短4天时间里,采取边走边看、边看边议的方式,先后听取了四地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典型园区、企业、社区和重点工程项目。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全体成员普遍感到触动很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对四地最深切的感受是发展理念新,经济增速快,体制机制活,开放程度高,综合实力强,城市环境优,百姓生活富。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拓宽了思路,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

  一、四地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进程

  总体看,四地幅员面积小,但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特别是近几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在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静安区是我市的友好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历史文脉悠久,城区环境优美,信息交通便捷,现代商贸发达,是上海市著名的商业商务中心之一。辖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万。近年来,静安区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坚持高品位商业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的“双高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8年,实现区增加值133.6亿元,增长12%;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51.4亿元,增长26.4%。

  卢湾区也是我市的友好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中共“一大”会址和百年江南造船厂、百年淮海路所在地,城区美丽繁华,商业经济发达,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上海时尚之地和商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之一。辖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03平方公里,全区人口31万。近年来,卢湾区按照“外向型格局、内涵式发展、功能性开发、个性化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呈现服务经济、涉外经济、楼宇经济“三个为主”特征。2008年,实现区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17.4%,人均、地均水平居上海前列;
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3.1亿元,增长28.8%,增幅列上海中心城区第一。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距上海100公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全国闻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纸浆集散地和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钢材进出口中转基地之一。1983年撤县建市,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各1个和省级招商城1个,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近年来,常熟市突出工业化、城市化和服务业三大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经济繁荣之城、山水文化之城、生活品质之城、文明和谐之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80亿元,增长14%,人均GDP超过12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1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93元,分别增长13.9%、12.9%。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位居第三。

  昆山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是上海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1989年撤县建市,下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和10个建制镇,总面积927.6平方公里,人口68万。近年来,昆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经济社会在较高平台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20.2%,人均GDP达22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115.7亿元,增长33.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810元,分别增长13%、13.5%。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四地发展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变化大、潜力大、外向化、集群化、民营化、特色化、一体化。变化大表现为:发展速度快,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幅,经济总量都比5年前翻番。运行质量好,四地不仅财政收入、人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实现了同步大幅度增长,而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潜力大表现为:现有基础好,较大的经济总量、较强的财政实力、较高的人民收入水平,为今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后劲足,四地既有颇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又有国家政策支撑,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外向化表现为:近年完成进出口总值都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如昆山市,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613.5亿美元。集群化表现为:支柱产业都实现了集群发展,基本实现了几业甚至一业兴市。如,静安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8亿元,占经济总量的88.3%;
卢湾区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达到94%,其中现代服务业占到67%。民营化表现为: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昆山市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近30%。常熟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近?50%?。特色化表现为: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产业,如静安和卢湾的现代服务业、常熟的服装业、昆山的信息产业等都成为城市的名片,靠鲜明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在长三角甚至更广区域中的强大竞争力。一体化表现为:城区和农村已无明显界限,昆山和常熟市均取消了村级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

  二、四地加快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四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创造了成功的发展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四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引领发展全局。四地在发展中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高招,但共性的一点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昆山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自费开发为起点,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昆山提出“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争取”,这些都体现了昆山人思想上勇开先河,发展上走在前列的胆识和魄力。常熟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首要任务,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先后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民众无障碍自主创业、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民营经济“腾飞之路”,被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静安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度,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卢湾区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四个率先”的大局,牢牢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抓发展、重民生、促和谐,扎实推进“精品卢湾、和谐卢湾、魅力卢湾”建设。四地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不同地域有不同重点,解放思想贯穿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法宝。

  (二)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多元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几年,四地都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实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加速膨胀,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昆山利用临沪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主攻“基地招商、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建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介入的高附加值、高出口、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框架。目前,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在昆山建立了5500多个项目,注册外资超过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亿美元。以全国0.1‰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3%的到账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全国?2.5%?的进出口总额。卢湾区把招大引强选优和安商扶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招商服务体系,建立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免费代理、全面服务,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四年来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3家。

  静安区牢固树立大招商工作理念,突出重点楼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力引进能级高、潜力大、效益好的企业。去年底,有商务楼154幢,聚集了1200多个知名品牌,聚集了跨国地区总部、投资公司、机构130多家,聚集了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二是发挥园区载体优势。昆山、常熟等地都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建设好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把园区做大、做高、做强,真正实现“筑巢引凤”。昆山市加强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园区规模,形成了以国家级昆山开发区、昆山软件园,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光电产业园、昆山高新区和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园区型开放型经济格局。常熟市建立了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省首家设立口岸联检服务中心,精心培育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并形成产业优势,引进海外企业29家、私营企业1942家。卢湾区利用破旧的厂房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命名为“智造局”,在其权属、结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其功能、用途、形象、面貌,一幢旧厂房改造后年创税收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地都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昆山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利用外资形成良好态势,目前,共有超亿美元的大项目50个,世界500强中有34家在昆山投资了56个项目,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9.6%,被列为全国扩大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1个。常熟在巩固日本、美国、欧盟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拓展俄罗斯、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外贸出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累计完成注册外资73.2亿美元、到帐外资42.3亿美元。静安区加速经营理念和方式与国际接轨,大力引进国际性企业主体,创造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先后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冈比纳斯市等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与国内6个地、市结成友好地区关系,2008年引进合同外资10.1亿美元,实到外资5.3亿美元。卢湾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引进规模大、结构优的外资项目,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8.5%,累计吸收外资项目430个,合同利用外资16.3亿美元,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47个。

  (三)坚持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四地都高度重视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抓大项目。昆山突出发展具有强大牵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并向高端化发展,龙腾光电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常熟深入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发挥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拉长产业链,拓展产品群,发展一批应用延伸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形成销售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30多家。静安进一步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增强集聚辐射效应,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引进了近100个世界知名品牌,实现税收37.9亿元。卢湾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先后引进“西雅”中国首家旗舰店、新赛博数码广场、法国著名品牌“爱马仕”等大型品牌旗舰店,实现第三产业占区增加值比重94%,现代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66.9%。二是围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上大项目。

  四地都在新一轮竞争中瞄准产业定位,加快培育自己新兴的支柱产业。昆山围绕建设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培育了一批超百亿元级的大企业集团。常熟以实施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企业群,积极打造广达制造城和光伏产业基地、氟化工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静安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以高品质商务楼宇为依托,大力引进高能级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速集聚专业服务业。全区80幢重点楼宇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1%,其中9幢楼宇的税收收入超亿元,最高一幢楼创税达18亿。卢湾致力于服务外包发展,成立现代服务外包专修学院、服务外包标准化促进中心,建立上海市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吸引宏梦卡通、翰威特等一批国内外领袖级企业入驻。

  三是围绕国际产业转移上大项目。昆山加快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功引进凯捷、普洛斯等知名现代服务业项目,形成1个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的特色产业基地,成为首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静安区坚持招大引强,加强国际重点企业产业转移跟踪,先后引进欧莱雅、通用电气等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公司8个,引进LV(路易·威登)、PRADA(普拉达)等世界著名商业品牌企业。四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企业3363户,吸引国内外注册资本56.6亿元。卢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瞄准世界500强、全球行业1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销售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扩大商贸物流业规模效应,积极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被命名为“上海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示范区”。

  (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地的强势发展,离不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而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引导优势项目聚集。四地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创新资金和项目,引导科研单位集中、高层次科技企业区域内集聚。昆山以“三学”为目标,深入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全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7%,清华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成效显著。常熟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构筑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卢湾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上海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运作机制,加快集聚一批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能级高的“小巨人”。

  二是构建创新体系。四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都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昆山全力构建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市拥有各类产学研联合体297家,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有311家,设有4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1个分站。在科技部、中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昆山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常熟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联合,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95%以上规模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建成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跨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卢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推进计划,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成立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与上海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上海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上海医学产学研基地”。

  三是强化优质服务。昆山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成立了省级中小企业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2008年,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7家。常熟围绕打造创新型城市,认真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健全人才服务网络,建立了3家博士后工作站,引进45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卢湾实施政策聚焦,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投资融资、交流咨询、项目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服务,鼓励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被评为“上海市科技进步先进区”。

  (五)坚持强化政府职能,打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四地都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增强软实力、推动发展的重要环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职能转变促服务提升。一是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工作实践。四地把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完善政府职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昆山面对发展新机遇,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和“亲民、为民、富民”理念,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服务,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作风改进、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常熟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究,把握走势、顺应形势、发挥优势,运用政策、规划、标准、技术等手段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在宏观经济环境中营造更为有利的微观环境。静安以职能转变促服务提升,以大力推进“三个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增强区域软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卢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10个方面的具体细则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以民主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四地都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昆山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收费,整合政府管理服务资源,推进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做到零距离指导、高效率办事、透明化办公,切实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常熟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静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收费诚信免审、企业年检备案、行政执法回访等制度,在全国首家试点推行“收件回执”制度,规范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卢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完善考核评估、监督评议、内容审查、更新维护机制。

  三是以创新的理念提升行政效能。四地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不断以思路和办法的创新破解发展新难题,以制度和服务的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昆山加快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深化“三诫勉”制度和机关问责制,执行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问廉问责制度,认真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工作,调整、取消84项行政审批事项,新增17个网上审批项目。常熟推进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和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珍惜民资财力,努力降低行政成本。静安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推进外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卢湾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并联审批、综合协调、网上办事、电子监察“四位一体”审批制度改革为总体框架,优化审批流程,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47项。

  三、学习借鉴四地经验,加快我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四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学习、充分借鉴。我们要对照先进经验查找主客观差距,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委既定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

  (一)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四地的高速发展源于解放思想。要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对照四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查找我们思想解放不到位、观念更新不够快的症结所在,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在“四破”上狠下功夫。要“破满”,破除目光短浅、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小富即满、小得即安”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只争朝夕,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破难”,破除强调客观忽视主观、怨天尤人、畏难怕险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增强工作干劲,抢抓发展机遇,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快发展;
要“破旧”,破除因循守旧、唯上唯书、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冲破旧条条、旧框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要“破僵”,破除明哲保身、畏首畏尾,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的思想倾向,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敢于打破旧体制,敢于挑战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以改革精神冲破发展束缚。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树立奋力拼搏、勇争先锋的思想意识,形成敢试敢闯、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开拓创新取代循规蹈矩,以敢冒风险取代不思进取,以勇于承担取代无所作为,全力推动快发展、大发展。

  (二)在创新发展思路上狠下功夫。四地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加快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从我市看,我们之所以能够摆脱上世纪90年代长期危困状态,赢得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城市不断变化、人气更加旺盛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集中全市人民智慧,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这些目标和思路已被实践所证明,是成功的、有效的,只要按照正确路子走下去,XXX大有希望。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坚持“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全力推改革、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坚持县域经济“四个换位”、农村“四化”方向、城市建设“四高”原则,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以超常规的力度和超常规的举措,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在抓企业上项目上狠下功夫。四地在抓大企业建大项目上成效显著,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兴市战略,扶持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支撑了地方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与先进地区比,抓企业上项目的力度、经验、方法还存在差距。为此,全市上下要不断提高对抓企业上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不成为工业大市永远不是强市、工业不立市永远不是富市”的思想,坚持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的基本路子,实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实力增强,效益提升。要千方百计谋划、争取、引进和建设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围绕骨干企业发展大项目,高新产业扩充大项目,做大园区吸引大项目,瞄准国内外500强等有实力的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吸引来我市投资兴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扎实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按照当前建设一批、近期争取一批、远期储备一批,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按照“三维分工法”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对骨干企业要亲自包保,对重点项目要亲自争取,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项目要组建专门班子集中攻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证项目无障碍建设。

  (四)在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四地改革开放起步早、力度大、步子快,创造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坚定了我们改革开放信心。我市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是希望之路,是不可动摇的。要继续推进改革大业,坚持上级有部署的认真落实,没有部署的大胆探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公务用车、土地市场化运营、工程无底价招投标等项改革,进一步落实户籍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革,以大户、合作社、龙头带动,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和城乡基础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扶强扶壮外贸主体,进一步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食品出口。继续办好绿博会、重装会、小商品交易会和关东文化旅游节,扩大展会规模和效益,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懈努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四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外来投资者和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要按照国内一流、省内最好的目标,坚持软硬环境并重、整治和建设并举的方针,打好改善发展环境攻坚战。一方面要抓好硬环境建设,继续坚持“生态市园林城”定位和“四高”建设原则,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档升级。完善公路主框架和城区基本路网,推进齐泰、齐讷等5条高速公路、齐富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卜奎大街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配合国家和省搞好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搞好沿江开发和江西新区开发,实施好劳动湖南扩、新火车站、棚户区改造、城区热网三期、扎龙生态旅游区、尼尔基斯湖风景区等重点工程。通过向上争取、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和新区水、电、气、讯、路等“七通一平”,以高标准硬件环境吸引大项目、承载大项目。另一方面要抓好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政务中心功能,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和完善服务发展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各类市场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重点行业和部门违规执法、野蛮执法、弄权勒卡等问题,严肃查处“科所队长”梗阻行为和人为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形成风清气正的投资环境。

  (六)在改善民生上狠下功夫。四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就业得到重视,弱势群体受到关爱,城市环境明显优化,社会治安有所好转,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与四地对比,我市人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做到凡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责无旁贷,抓紧抓好。当前,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鹤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企业和机构让利等方式,在旅游、购物、体检、培训和公益性岗位等方面,对全市困难群众开展集中优惠行动。要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不断拓展就业空间,解决好下岗人员、弱势群体、待分配大学生、待安置复转军人以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要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困难群体社会求助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步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抓好信访、安全和社会治安等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不懈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XXX建设成为和谐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

推荐访问:卢湾区 静安区 昆山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jiuzhijingzhiyanjianggao/2021/0228/1483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