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报告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同志们: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市财政工作会会议精神,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要求,总结回顾“*”时期我区财政工作,明确“*”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安排部署20*年财政收支计划和重点工作。
  第一部分 “*”时期我区财政工作的简要回顾
  “*”时期是我区财政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区财政、财务干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战略,着力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财政的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时期,全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从“九五”时期末的229891万元,增加到“*”时期末的46*3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88%,财政收入翻了一番;
主体税种高速增长,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等四大主体税种从“九五”时期末的197980万元,增加到“*”时期末的403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25%。
  我区财政收入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新*、新奥运、新*”的战略构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重点产业能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区经济较快发展,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依托功能街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优势产业集聚。从强化区域功能和发挥资源优势出发,初步建立了以金融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具有首都中心城区特点的高聚集、强辐射、广就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第三,我区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第四,财政收入征管部门,强化征收管理,不断完善征管手段,保证了收入的应收尽收,为财政的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财政支出呈现新格局
  “*”时期,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和改革发展大局等事业的投入,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时期,全区财政支出从2001年的238433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22738万元,年均增幅达到12%以上,其中2005年比上年增加93376万元,增长28.35%。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城市化建设步伐
  “*”时期,*区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累计6*252万元,重点用于道路改造、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投资近325000万元(包括拆迁费用)对193条道路进行了改造,铺设各类市政管线约229延长公里,市政道路交通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支持垃圾和污水处理、燃煤锅炉改造、煤改电、绿地建设等一系列环境治理项目,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拨付专项资金,促进“城中村”整治、“排危抢险”、房屋修缮、公厕户厕改造、低洼院改造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的解决,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范围,充分发挥资金、资产与资源、政策和信用“四轮驱动”的效应,经济建设资金来源呈现预算内与预算外相结合、上级补助与融资相配合等多元化结构。例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向市财政局争取土地出让金返还。自1996年到2005年共取得土地出让金返还350000万元,其中仅2005年就取得172000万元,占全部返还收入的49.1%,充足的资金来源为加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维护社会稳定
  “*”时期,*区社会保障类投入由2001年的36289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89373万元,重点用于助贫、助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工作。建立2000万元“扶贫解困资金”和1000万元“爱心助困资金”,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为生活困难群体摆脱困境提供了保障。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2000万元“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使*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要求标准之下。
  3.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期间,我区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教育、科技领域的财政投入法定增长。教育投入由2001年的56615万元增加至2005年的87500万元,加强了基础教育,保障了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了教育水平。支持科技发展,五年科技投入累计达14622万元,促进了*区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德胜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区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文化投入,支持了历代帝王庙、万松老人塔、白云观前街、什刹海火神庙、德外清真寺、普寿清真寺等多项文物腾退和修缮工程,提升了*区的文化品位,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五年全区卫生支出累计达到79404万元,重点支持了卫生防疫、预防保健、社区网底建设和医疗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促进了我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4.增加政法事业投入,保障区域安全稳定
  “*”期间,*区不断加大对公检法司事业投入,五年累计投入84269万元。一是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政策,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执法装备的投入,提高执法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社会治安投入,确保中南海、中央党政机关等周边的安全与稳定,做好重大活动与节日期间安全工作的财力保障。三是大力支持安全生产,加大对治理安全事故隐患、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等的投入,支持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产品的市场监督检查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落实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期间,*区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五年内投入“金融街”的建设资金达88158万元,积极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改善“金融街”投资环境,为把金融街打造成为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支持德胜科技园区的建设,累计投入4790万元用于德胜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高新科技企业财税优惠政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搭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三、财政改革实现新突破
  “*”时期是财政改革全面推进的五年,是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五年。在这五年中,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有了较大提升。
  1.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
  “*”期间,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全区68个一级预算单位及186个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按照“人员按实际、公用按定额、专项按财力”的原则,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体系,强化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施用款计划的管理方式,引入项目立项文本申报制度,规范了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和用款行为。制订颁布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分部门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建立了预算管理系统,统筹管理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编审、指标管理、预算执行分析等工作,实现了预算执行的网络化、科学化和公开化。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2002年,*区以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为试点,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尝试。2004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启动,初步建立起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截止2005年底,全区共有135家单位,9505人实现了工资统发;
政府采购支出实现了财政国库直接支付;
5家预算单位实施了财政授权支付改革,基本搭建起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较大程度上减少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提高了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3.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期间,*区政府采购工作完成了从试点到全面推进的转变。政府采购覆盖面迅速扩大,基本上涵盖了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
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采购项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采购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2000年*区政府采购规模仅为3809万元,到2005年已达到38828万元,累计节约资金约12130万元;
政府采购的流程和管理逐步规范和高效,初步建立起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4.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期间,*区积极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了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华融公司、天恒集团等三家企业为载体的政府融资平台,形成了多渠道的融资机制,拓宽了基本建设资金来源范围,有利地保障了各项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努力探索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开展财政投资项目竣工审计,并以北中轴路和月坛公园周边两个重点整治项目为试点,开展了投资评审工作的尝试,加强了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债务监管。制定了《*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偿债资金管理办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等十余项管理办法,建立起了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债务的动态监控,建立了“政府负债季度报告制度”和“政府或有负债定期报告制度”;
建立了或有负债“红、黄、绿”三级预警系统,强化对债务风险的分析,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5.区街财政体制运行顺畅
  “*”期间,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区域的自身特点,我区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对区街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尤其是2005年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考虑了*区功能定位和功能街区的要求,在加大激励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区与街道的职责。通过区街财政体制的调整,进一步落实了属地管理原则,细化了基本支出范围;
优化激励调节机制,兼顾街道财力均衡;
规范了区对街道转移支付制度,为街道办事处开展行政活动和基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财政基础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照王岐山市长“职责清、情况明、数字准、素质高”的要求,近年来,财政在加强基础工作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
  1.财政的快速反应能力显著增强
  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财政部门全力以赴,特事特办,及时调拨资金2400万元,专项用于“非典”的救治、监控和预防工作。同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建立了“非典”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分析“非典”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主动研究应对措施,将“非典”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影响降到最小。通过总结抗击“非典”工作,财政部门制定了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并不断进行了完善。在2005年应对“禽流感”疫情中,财政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财政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保证了疫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财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期间,*区启动了“金财工程”建设,建成了包括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管理、拨款管理、国库直接支付、银行清算、总会计、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电子报表等9个子系统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财政业务系统与办公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开通了*区财政网上服务大厅,实现了大部分财政业务的网上办理,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工作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
  3.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期间,财政以“对外服务,对内规范”为核心,内外兼修,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搭建起了办公管理制度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两大制度体系。一方面,梳理流程,完善内部管理。近年来,财政结合改革的进程和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30多项财政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严格了内部管理。另一方面,严格监管,强化资金管理。结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共制定了50多项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明确了资金拨付程序,从源头上堵塞了资金被截留、挪用、挤占的漏洞。
  五、财政监管水平实现新提高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期间,积极推进财政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法治财政建设成效显著。财政基础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财政执法程序和手段不断规范;
法制机构建设不断健全,财政法制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第二,财政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强化。“*”期间,积极探索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围绕财政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共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等400余户次,查处违规金额20000万元以上,有效提高了区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稳步推进内部监督,规范财政管理行为,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贯彻《会计法》,增强会计人员法制意识,强化会计队伍业务及诚信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将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指导和推动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深化会计管理改革,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一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六、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
  “*”期间,在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一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创新方法,坚持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把激发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内动力贯穿始终,把创新贯穿始终,把见实效贯穿始终,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广大财政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定“以才强财”的人才发展思路和“廉正勤勉,理财奉公”的财政理念,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干部轮岗和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度,11名干部通过竞聘的方式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探索多形式的财政、财务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干部的履职水平。五年来,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共组织全区财政、财务干部业务培训、财经法律培训、会计电算化等培训12838人次,组织各类知识竞赛7059人次,推动全区财政、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公共财政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财源培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财政支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
财政基础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财政信息网络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财政、财务人员的素质与当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时期是跨奥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区“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战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体制创新和改革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任务,财政的任务和压力也很大。近期,*区财政局党组及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区九届七次全会及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对今后五年的财政改革与发展作了深入地研究与思考,初步提出了“*”时期*区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向”,实现“一个转变”,用好“两个手段”,做好“三项工作”。
  一、坚持一个方向
  坚持“一个方向”就是坚持公共财政方向。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主要目标。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弥补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维持宏观秩序等方面的“失灵”和“缺陷”。因此,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应该由市场调控的经营性、竞争性领域,转而努力提高政权建设、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保障能力,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解决财政“缺位”、“越位”的问题,集中财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要问题。
  二、实现一个转变
  实现“一个转变”就是要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两位一体”,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财政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要利用财政的公共职能,对改革与发展进行调控,从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不够科学、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要通过各种税收政策、财政承诺、政府采购等间接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智慧产业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量小、环境污染小的新兴产业方面发展。二是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科技研发和重大项目示范;
加大对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的投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三是要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要大力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用好两个手段
  “对外服务、对内规范”是财政工作应该始终坚持的方针,也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主动帮助预算单位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树立高效服务的意识。要通过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和实施政务公开,使预算单位及时了解财政资金管理流程,提供高效的服务。
  二是要提高规范化水平。首先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使用制度,严格预算约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其次是要创新财政管理手段。要依托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提高对财政资金监管和对财政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三是要加强财政监管。建立对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增强资金使用单位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做好三项工作
  1.继续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和政府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政府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探索全口径的预算管理方式,加大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二是全面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推行授权支付改革试点;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政府收支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三是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和采购规模;
拓宽政府采购功能,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2.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要更新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坚持拓展与挖潜并重。继续支持六大功能街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发挥金融街、德胜科技园等总部型、结算型、高能级、高聚集的经济优势,引导社会投资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丰富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企业自我发展动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培育市场涵养税源,推动经济与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重点支持市政道路、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以及关系民生的水、电、居住环境等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大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确保各项资金法定增长的同时,引导资金向解决发展瓶颈、社区及困难群体倾斜。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区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第三部分 2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20*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一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经济结构调整、体制创新与改革等方面都将面临艰巨的任务。为了安排好20*年的财政工作,我们对财政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的看来,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入世与奥运会的举办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为财政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为财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为进一步完善财政职能、提高资金管理提供了参考。从挑战来看,财政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市财政工作会及*区九届七次全会、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对财政工作的要求, 20*年*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财政公共性原则,狠抓增收节支,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着力深化财政改革,狠抓制度建设,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理财,狠抓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五个统筹”,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顺利实现我区“*”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20*年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形势,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人代会通过的20*年财政收支预算为:区级财政收入安排5*000万元,同比增长10%。区级财力支出在财政收入安排5*000万元的基础上,扣除体制上解基数159524万元,加上以前年度专项结转,安排385000万元,比2005年区财力支出369572万元增加15428万元,增长4.17%。
  20*年财政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发挥财政公共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根据全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20*年经济发展重点,今年将继续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壮大地方经济实力。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经济发展瓶颈。围绕“新*,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消除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城市的承载力;
加大功能街区的建设力度,改善其基础环境,增强功能街区的竞争力;
继续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
改善城区道路交通建设,抓好重点道路的整治和修缮工作。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财源,拓展公共资源增收领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挖掘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源的巨大潜能,把支持经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同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结合起来。采取贴息、担保等间接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用好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吸引产业链配套项目、区域性总部和成熟税源企业进驻我区。
  三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支持我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四是努力开展增收节支,促进财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认真做好税源分析,监控税源变动情况,认真研究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和税制改革对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大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水平。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坚持勤俭节约的理财原则,控制消费性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强节约意识,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支持教育科学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教育科学事业经费的法定增长。加大对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德胜科技园区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利用财政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2.加大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在加大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将支持重点放在改善文化环境、加大文物保护、推进防治防疫和社区网底建设上来。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增加对社区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发挥社区的纽带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3.积极支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落实好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再就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取得实效。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及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落实好全区各项助困、助残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分析机制,促进社会的稳定。
  4.加大政法投入,维护社会安定
  继续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政策,提高政法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社会稳定发展的法治保障能力。推进科技创安,搞好安全生产,切实消除事故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大社会治安投入,保障重点地区和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1.加快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范围,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在2005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授权支付改革的试点范围。完善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财政资金信息的安全有效及时。按照“稳步推进,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开展单位账户清理工作,做好单位往来账款的核查和清理,不断完善我区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建立高效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一是继续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完成36401万元的政府采购规模,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开招标的比例。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方便预算单位采购,提高采购效率。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的宣传,加大对政府采购操作流程的培训,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指导,提高政府采购的服务水平。四是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广并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严格执行办公用品采购限额标准;
严格机动车辆“三统一”管理,节约车辆管理费用。
  3.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一是细化预算,严肃预算执行。在落实《*区预算执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的考核,建立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奖励机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资金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二是开展绩效预算的试点工作。以财政投资项目为试点,探索绩效预算的工作模式,边试点边总结,逐步建立绩效预算的制度体系。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挖掘现有潜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4.开展政府收支科目改革
  一是积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按财政部要求,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是对现行政府收支科目的重大调整,此项改革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财政监督等各环节,涉及财政、税务、国库以及各预算单位等多个部门,要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和培训,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做好过渡准备工作。按照市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新政府收支科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新旧收支科目的顺利接轨。
  5.稳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一是优化系统功能。通过整合流程和设置权限等方式,对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完善系统查询功能。二是稳定系统性能。加强系统运行中的维护工作,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实现系统数据自动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三是加大系统培训。针对不同的使用需求,举办多形式的系统培训,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四、强化监督,推进依法理财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继续落实好《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处罚法》,建立健全财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的执法行为规范。加强财政法制基础工作,完善财政法律法规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的意识。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督。继续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逐步使财政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围绕财政管理和改革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对单位基础数据的核查和大额资金项目的检查,积极推动绩效监督工作。
  加大政府债务监管。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偿还管理机制和债务预警机制,加大对政府或有负债的监控力度。加强对政府债务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加强会计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及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进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健全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推进财务电算化工作。
  五、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财务工作水平
  20*年将以《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财政干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干部的培养。在“以才强财”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年度的人才培养和考核计划。继续推进人事干部队伍改革,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培养和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财政干部。二是加大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结合时代特点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采用专题学习、工作交流、职位轮换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各项财经纪律,塑造一支廉洁自律、讲求效率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20*年财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昂扬斗志,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财政工作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开创 财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21/0227/1480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