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内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www.zhangdahai.com--毕业生自我鉴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知识经济时代,把握知识经济脉搏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普及,使现代高科技引入教学领域,迅速带动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促使高等医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作相应的调整,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创造优势、抓住机遇、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程,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合理运用,发挥各类教育媒体和资源的最大效应,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一个新问题。我们的医学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其中之一就是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所以,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实现这一教改目标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htem’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时,它们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三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特性,①使教学更加形象和直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传统的临床教学中,教师授课一般采用黑板加挂图、粉笔的方式,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形象刺激,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发病机理使教师感到讲不清楚,而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原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刺激,特别是在对内科学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使教学内容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心肌梗死的概念,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现冠状动脉的解剖,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照影所见,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比看一般的挂图容易多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掌握;②加强临床实践内容的理解:内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科学的许多知识是需要直观感受和亲手操作的,比如冠心病介入治疗等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师怎么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冠状动脉是什么样的、介入治疗到底怎样做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真实感,难以理解,而采用多媒体结合患者病变血管情况,边教学边观看操作过程,学生就容易理解;③有利于增加知识容量:内科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本学科的特性,又与外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常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知识,讲授每一种疾病,都将涉及到病理、生理、诊断学的内容,要想在短短的一堂课里将许多相关内容讲授给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
  
  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努力促进教学效果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的诊治方法。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其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传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① 临床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师整个课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过程枯燥被动,缺乏兴趣,无法激发其求新意识与创新意识;②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学到的知识片面、零碎,而不是一个整体,每个知识点间联系较小,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③考核方式单一:临床的基本能力包括书写病历、诊断、拟订治疗计划、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现在只考虑临床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评估;④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学习的知识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有害无益。根据以上存在问题对临床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势在必行:①改变传统大学单一、笼统的培养目标,树立敢创特色的办学思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的培养目标比较笼统和单一,缺少个性,缺少特色,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用一种格式化的方式培养人,必然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包括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风校风的特色、优势学科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以及地区特色等,并以其特色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校有特色,高等教育才能繁荣,才更具有创新性;②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高等医学教育可通过实施“创新性学习”等。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潜力的发挥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欲望,就有了创新的自觉要求和动力;③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增强竞争意识;④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课程改革上。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突破旧的课程体系框架,更新教学内容。过去那种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跳出专业的传统观念,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实行宽口径教学,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地重组课程,建立一些群集课程,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整合教育因素,促进教育创新,提倡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开设一些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创造学科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高度分化又向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多设置综合性结构的课程。
  总之,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追求科学涵养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养成,心理个性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创新机制的建立,更注重教育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更新,课程设置从局部走向整体优化,教学模式运作从继承走向改革、创新和发展,教育技术应用从微观改善走向宏观的大手笔立新等。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教学课堂,使临床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观念与形式也跟着发生深刻的变化[1],对教学过程及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这些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医学图像、电视素材,也可实时地通过观看手术和医学影像(B超、内窥镜),利用数码相机、摄相机、扫描仪把临床上典型患者、罕见疑难杂症真实而及时地记录下来进行示教,这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2],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实现人机交互运用的一种信息技术[3]。我院从2001年起,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内科学,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内科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2.1 多媒体在循环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2.1.1 使教学更加形象和直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传统的循环内科学教学中,教师授课一般采用黑板加挂图、粉笔的方式,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形象刺激,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发病机理使教师感到讲不清楚,而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原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刺激,特别是在对内科学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使教学内容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心肌梗死的概念,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现冠状动脉的解剖,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照影所见,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比看一般的挂图容易多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掌握。再如讲心律失常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心脏疾病时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使学生可针对性进行心电图诊断的复习,较容易掌握各种心脏疾病时的心电图特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方位的信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加强临床实践内容的理解 循环内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循环内科学的许多知识是需要直观感受和手操作的,比如冠心病介入治疗等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师怎么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冠状动脉是什么样的、介入治疗到底怎样做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真实感,难以理解,而采用多媒体结合患者病变血管情况,边教学边观看操作过程,学生就容易理解。再如,听诊心脏杂音,我们要注意听:①杂音产生的时期;②杂音的性质;③杂音的强度。这些内容很抽象,如不直接听觉感受,很难掌握。多媒体技术提供图像、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信息,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
  2.1.3 有利于增加知识容量 内科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有本学科的特性,又与外科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常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知识,讲授每一种疾病,都将涉及到病理、生理、诊断学的内容,要想在短短的一堂课里将许多相关内容讲授给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
  2.1.4 教学方便,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与年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经过课件的精心准备,上课时可以轻装上阵,而不必抱上一大捧挂图,也不必担心因几位教师同时上课而挂图不够用,还避免了内容陈旧,遇到错误和进展时修改不便的缺点,由于课件携带方便,保存持久,便于教师备课,修改教学内容,避免了大量重复文字工作。
  2.2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1 应注意使用多媒体的实际效果 多媒体信息呈现速度快,信息在课堂上的停留时间较短,而人脑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收的信息量在课堂上有限的,若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造成信息量过大,过于讲究图片、动画效果,把所有的内容均赋予复杂烦琐的花形图案中,这样往往忽略了课堂真正的重点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大脑不仅不能完全接收这些信息,还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时间久之,就会感到头昏脑胀,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2.2 多媒体制作不佳 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简单地将书本文字复制到课件中,并未真正赋予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造成课件容量过小,内容简单、呆板,这样上课必然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
  2.2.3 缺乏师生交流 多媒体过多的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过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师板书也就急剧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投影屏幕上,学生没有直接面对教师,缺少直情实感的交流,使学生感到授课方式单调,因为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使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3 多媒体教学展望 多媒体教学运用于临床教学,对促进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亦有一些是多媒体教学不能达到的功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而且尽管教学中使用良好的多媒体技术可提高教学效果,但它不过是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起步阶段,今后应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目的,即学生利用网络上的终端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进行独立的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选择学习内容[5]。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网络接口可以连接到医院的手术示教和医学影像示教系统,将手术操作、内窥镜诊断与治疗、B超检查与治疗、MRI、CT、血管造影等影像呈现在各终端机上,教师既可以讲解手术操作、临床检查治疗,也可与学生进行学术研讨,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效祥,赵荣兰,彭美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2):24.
  2 卢瑞南,李建勇,盛瑞兰.多媒体技术在血液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10(7):513-514.
  3 李蕾,陆柳.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挑战现代教学模式.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6-47.
  4 刘师良,谢永红.谈CAI课件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4):220-221.
  5 曾首涛,徐晓阳.医学院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1):1573.

推荐访问:内科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如何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biyeshengziwojianding/2019/0404/553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