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探究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www.zhangdahai.com--毕业生自我鉴定】

   【摘要】 血标本检验前的诸多因素均可使红细胞成分遭到破坏,产生溶血,从而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关键词】 血标本;溶血;影响及对策
  
  1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
  1.1 穿刺操作不当 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出血速度过快,使红细胞在通过针尖时受破坏造成溶血。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也可造成溶血。④血液注入试管时,未取下注射器针头,或者注血速度过快,导致红细胞破裂;或注入试管时产生气泡,气泡表面张力减弱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干燥,造成细胞破裂溶血。⑤护士责任心不强,直接从输液处放血,导致溶血。⑥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如为抗凝剂时),过分振荡,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血。据张立红等报道在发生溶血的792份标本中,有一半是与穿刺困难、操作不当有关。例如护士为病人抽血查电解质,由于病人上肢静脉不理想致采血不顺利,测血钾为6.05 mmol/L,临床医生结合病人症状,作心电图检查未提示高血钾表现,重新从股静脉为患者采血,结果为3.3 mmol/L。分析原因可能为采血不顺利,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破坏,使红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使血钾升高。
  1.2 抽血器具不合格 临床所用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血标本溶血;注射器或标本容器不清洁干燥,可引起血标本。文献报道1998年6-7月份因抽血器具不合格引起标本溶血的就多达37例。
  1.3 分离操作不当 离心时提速太快、离心速度过高、离心机不平衡等均可造成标本溶血。文献报道因分离操作不当导致标本溶血共982例,占41.2%。
  2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1 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据金建娟等报道该院1年共送检急诊生化标本532份,其中不合格标本81份,占15.2%;标本溶血21份,占不合格标本的25.93%。又据杨丽娟、靳敏等报道,溶血对相当一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影响,其中溶血后显著升高的有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溶血后显著降低的项目有葡萄糖(GLU)等。分析原因为溶血后红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酶(AST等)释放到血清中,从而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2.2 对抗HCV及HBsAg结果的影响 据陈芙蓉、方晔报道,溶血可显著增加抗-HCV及HBsAg的OD值,可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标本溶血时可因红细胞的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产生非特异性显色,使结果的OD值升高,产生假阳性的检测结果。预防输血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病毒肝炎的关键,是对献血者进行抗-HCV及HBsAg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所用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操作和留置的血样等因素有关。假阴性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引起受血者输血后患上丙肝或乙肝,而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会引起志愿献血者误被淘汰或血清的浪费。据刘玉振等报道,溶血对HBsAg影响较大,当浓度>25%的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即可导致假阳性;溶血还可造成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溶血造成的ALT升高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引起的:①红细胞破裂后释放ALT,导致血浆ALT升高;②溶血后血浆颜色加深,致使测得的吸光度增高。溶血对抗-HCV、抗HIV测定结果无影响,究其原因为抗-HCV、抗HIV先加稀释液(100μl),且本身加样量小(5μl),经过21倍稀释后的血红蛋白很难被竞争吸附到聚烯板上,所以溶血不影响抗-HCV、抗HIV的测定。这与陈芙蓉报道溶血可显著增加抗-HCV的OD值不一致。
  2.3 对HIV抗体的影响 据朱同华报道,通过对100份标本HIV-Ab的检测结果(OD值)的研究,发现92%的溶血标本的OD值高于对应的非溶血标本的OD值,溶血可以使抗-HIV检测结果的OD值平均升高0.011,可能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爱滋病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当输入含有抗HIV病毒的血液或注射有爱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后,95% -100%的人会受感染。故临床要提高抗HIV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一定要避免标本溶血。
  3 防范对策
  3.1 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 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可过长,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刺激造成溶血。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等血管充盈后再抽血,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不要使其干燥而影响检测。
  3.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检查注射器(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选择抽血部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再穿刺,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针头进入静脉腔后徐徐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要取下注射器针头,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
  3.3 采用真空采血法 封闭式采血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份,保证待验样本原始性状的完整性,使检验结果更可靠。
   综上所述,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抓好标本取材质量关、标本运送贮存关、检验报告质量关,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保证标本的准确性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立红,周素鲜.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9): 528-529.
  [2]张学敏,卢培恩.标本采集不当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12): 11-12.

推荐访问:溶血 标本 探究 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biyeshengziwojianding/2019/0417/809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