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中药材切片机【广东省地产药材水翁花的研究概述】

【www.zhangdahai.com--请假条】

  摘 要:通过全面查阅近20年来有关水翁花的文献资料,对水翁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相关制剂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其进一步全面系统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开发其药用价值,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翁花的研究报道较少,也不够深入,其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关键词:水翁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4;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30-02
  
  水翁花始载于《岭南采药录》,记名为“水翁花”,之后大部分文献均袭用此名。水翁花为桃金娘科水翁属植物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Roxb.)Merr.et Perry]的干燥幼嫩花蕾,主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水翁花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去湿消滞之功效,用于夏天暑湿食滞所致的发热、咽干、口渴腹胀或呕吐泄泻[1]。干燥水翁花久贮后色泽加深,苦味浓,清热作用大,夏季常作凉茶以解暑,在民间使用非常广泛,是“清热凉茶”等中药复方的主要原料之一。迄今为止,对水翁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报道较少,现对其研究概述如下。
  
  1 生药鉴定
  
  王其新[2]取水翁花的粉末置显微镜下观察,花丝碎片众多,黄棕色或红棕色,直径9~145μm,有的稍弯曲;花丝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平周壁可见波状角质状纹理。花粉囊呈蝶形,直径约至350μm,多破碎,内壁细胞断面观呈窄长方形,壁具条状增厚;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内含众多花粉粒及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众多,大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有的数个连接成行,簇晶较小,直径6~10μm,棱角大多尖锐,少数角较钝。花托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圆形或类方形,外被淡黄色或无角质层;表面观呈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常见气孔及油室。花粉粒无色或微黄色,极面观呈三角形,表面观呈卵圆形,直径7~12μm,具3副合沟。油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7~145μm,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明显,有的含黄棕色分泌物。导管细小,为螺纹,直径5~7μm。其中的花丝碎片、草酸钙簇晶和花粉囊是水翁花的主要鉴别特征。广东省中药材标准[3]鉴定水翁花粉末见分泌腔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85μm,分泌细胞棕黄色,界限不明显,腔内可见黄棕色颗粒状分泌物或油滴。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成群或数个排列,直径5~15μm,棱角锐尖。花冠表皮细胞浅黄色,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有时呈波状弯曲,表面有角质纹,气孔不定式,向外略突起。花萼表皮细胞黄棕色,外被浅黄绿色角质层,厚约13μm,表面观细胞界限不甚明显,角质层有裂纹。花丝薄壁组织棕黄色,表皮细胞呈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13~25μm,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有角质状纹理。
  
  2 化学成分
  
  水翁花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其花显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反应[4]。花蕾[1]含精油0.18%,有35个成分,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β-罗勒烯-E、2,7二甲基1,6-辛二烯、芳香醇、3,4-二甲基2,4,6-辛三烯、小茴香烯、水杨酸甲酯、乙酸香叶酯、乙酸松油酯等。张凤仙等从花蕾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熊果酸、桂皮酸、β-谷甾醇、5,7-二甲基黄烷酮(去甲氧基荚果蕨醇)、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陈健[5]等用水蒸汽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水翁花挥发油,然后运用GC-MS法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分离出的成分均为39种,其中17个组分在两种方法中均检测出,含量较高的有2-甲氧基-5-异亚丙基环庚三烯酚酮(22.8%)、2,3-二氢-5,7-二氢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丁香烯环氧化物、十六烷酸、9,12-十八二烯酸甲酯。超临界CO2萃取已鉴定出33种,主要的成分有2,3-二氢-5,7-二氢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20.19%)、2-甲氧基-5-异亚丙基环庚三烯酚酮(22.83%)、4,4,8-三甲基-环[6.3.1.0(1,5)]十二碳烷基-2,9-二羟基醇(6.22%)、1,1-二氯代-2,2,3,3-四甲基环丙烷(4.60%)、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34%)等。水蒸汽蒸馏已鉴定出34种,主要的成分有2,3-二氢-5,7-二氢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26.26%)、2-甲氧基-5-异亚丙基环庚三烯酚酮(30.85%)、丁香烯环氧化物(8.85%)、2,6,6-三甲基-双环[3.1.1]-3庚醇(6.72%)、1,2-二氢-8-羟基芳樟醇(3.57%)等。
  
  3 药理作用
  
  3.1 抑菌作用
  本品对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3.2 对膜脂氧化和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卢艳花[6]等研究发现水翁花水提取物不仅对小鼠肝微粒体膜脂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亦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特性。其不仅能作用于细胞外,而且能够较好地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发挥氧化作用,提示水翁花有可能用于治疗与氧化有关的脑疾。
  3.3 强心作用[7]
  在小鼠心脏灌注系统中,水翁花提取物能抑制Na+/K+-ATPases的活性,加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降低心脏的收缩频率。
  
  4 临床应用
  
  (1)水翁花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全国中草药汇编》报道其主治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载解表清热、生津止渴,用治湿热下痢。中华本草[8]报道水翁花15~30g水煎服治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用干水翁花15g,岗梅根9g,地胆头9g,胡芦茶9g水煎服治感暑;干水翁花15g,狗肝菜15g水煎服治癍痧发热;用水翁花6~9g水煎服治痢疾、肠炎;以干水翁花15g或加布渣叶水煎服治食滞腹泻;用干水翁花30g水煎服治消化不良、腹部闷胀。临床亦常用于凉茶。《广西药植名录》报道主治头痛,跌打,蛇伤。
  (2)制剂研究。以水翁花等制成的制剂目前未见报道,我院以水翁花为主要原料制成悦康外感凉茶,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经多年临床验证,其对外感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远销大陆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处方为:滑石10kg、水翁花5kg、连翘10kg、芦根10kg、板蓝根10kg、淡竹叶5kg、薄荷3kg、大青叶5kg甘草1kg等。制备方法为薄荷、大青叶、水翁花、甘草洗净,晾干,粉碎备用,其余诸药用水煎煮提取两次,每次1.5h,合并煎液。煎液浓缩至约40L。将药粉与浓缩液于混合机中混合,过筛制粒,60℃左右干燥,用热封茶叶滤纸包成2g/包的袋泡茶。用法为开水泡服,3次/d,每次1~2包。
  (3)水翁叶的临床应用。水翁叶系同属植物水翁的叶,《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中华本草》都将其收录入药。水翁叶含有[8]与花蕾相同的成分,味苦、涩,性寒,有小毒,有清热消滞、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主治湿热泻痢、食积腹胀、乳痈、湿疮、脚气、疥癣、皮肤瘙痒、刀枪伤。附方有:干水翁叶15~30g,水煎服,小儿减半,治肠胃炎,小儿食滞;鲜水翁叶120g,捣烂用酒煮热敷患处治乳痈;水翁叶、马樱丹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治年久烂疮;治枪刀伤,为鲜水翁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4)水翁皮的临床应用。水翁皮系同属植物水翁的皮,广东省习称“土槿皮”。《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中华本草》将其收录入药,味苦、辛,性凉,功能清热解毒[8]、燥湿、杀虫,主治脚气湿烂、湿疹、疥癣,疳疮、肾囊痈,烧烫伤。附方有:水翁皮约500g,洗净置锅煎数沸,待水适合皮肤感受温度时,洗患部;治肾囊痈,用水翁皮之二层皮,煎水洗10余次,如痈已穿,加甘草节15g同煎;治烧伤,水翁皮适量,在水中搓20~30min,使皮汁充分挤出,过滤,取汁液澄清,取底层浓液,消毒后用鸭毛或棉花蘸浓液涂患处。
  (5)水翁根的临床应用。水翁根系同属植物水翁的根,味苦,性凉。功能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主治湿热黄疸、疝气腹痛。《中华本草》记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方法为用水翁根适量,洗净切片,水煎3次,浓缩成膏状,低温干燥成固体,研成粉末,每服0.5g,加白糖适量冲服,每日3次。
  
  5 结束语
  
  水翁花作为清热解暑良药,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也不够深入。《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广东中药志》等将水翁的叶、根、皮(亦称土槿皮)都收录入药。本文从水翁花的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为促进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其药用价值打下基础,相信将会取得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412-413.
  [2] 王其新.水翁花的生药鉴定[J].中草药,1998,29(9):630-631.
  [3]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编委会.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S].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62.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38.
  [5] 陈健,姜建国,郑艾初,等.水翁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0):409-411.
  [6] 卢艳花,杜长斌,吴子斌,等.水翁花对微粒体和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0):964-966.
  [7] Woo Anthony Y H,Waye Mary M Y. Kwan H S,et al. Inhibition of ATPases by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Cardiotonic Actions of the Herb[J].Vascular Pharmacology,2002(38):163.
  [8]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27-629.
  (责任编辑:姜付平)

推荐访问:广东省 药材 概述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ngjiatiao/2019/0322/297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