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什么病 [心房颤动]

【www.zhangdahai.com--求职自荐信】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导致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低,并可引起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长期存在,不仅使患者心排出量下降,而且使脑卒中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5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房颤可以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呈间断发作,不经治疗而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一般发作时间不超过三周;持续性房颤指可经药物或直流电电击治疗恢复窦性心律,但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如果经治疗后仍不能恢复窦性心律者,称之为永久性房颤[1]。
  
  1 房颤的病因
  
  虽然房颤发生率高,危害大,但至今房颤病因仍未完全明了。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与遗传,离子通道,异位激动,回路折返以及炎症有关[2]。
  1.1 房颤的急性病因 与一些急性或暂时性原因有关,如饮酒、手术、触电、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等,在治疗基础疾病后可以消除房颤的发作。
  1.2 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房颤 占70%左右,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特别左室肥厚)是最常见的原因,也可发生于各种心肌病、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脱垂或钙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手术后瘢痕等。房颤也可继发于其它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这类心律失常源于心房的某一区域,可逐渐进展为房颤。
  1.3 与血管疾病无关的房颤 对于年轻病人,大约30%~50%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为孤立性房颤,可能与遗传有关。
  
  2 房颤的诊断
  
  房颤的诊断并不太困难,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以确诊。
  2.1 临床症状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大多数患者有心慌、气短、焦虑、胸闷、心搏不齐等症状。第一次发作者症状较明显,重者可有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感觉。如发生了栓塞性疾病,可出现相应栓塞部位的症状。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是否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者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2 临床体征 除原由基础疾病的表现外,最典型体征是房颤三联征,即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并伴有脉搏短绌(心脏听诊脉搏次数少于心搏次数)。当心室率低于90次/min或高于150次/min时,临床体征可不明显。
  2.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房颤最重要最准确的诊断依据,典型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80~600次/分;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3 房颤的治疗
  
  确诊为房颤的患者应初步评估,明确有关心脏或心外因素,积极寻找房颤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相应处理,主要有三个目标。
  3.1 控制心室率 对永久性、大多数持续性和阵发性发作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升高降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缓解症状,也可使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3]。静脉注射或者口服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使心室率控制在休息时在60~80次/分,活动时90~115次/分。西地兰0.2~0.4 mg,经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12.5~50 mg,每日2次;维拉帕米5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静脉滴注0.005 mg•kg-1•min-1,口服40~80 mg,每日3次[1]。必要时,洋地黄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心力衰竭与低血压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禁用洋地黄与钙通道阻滞剂。经以上处理后,房颤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转复,仍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可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
  3.2 复律 所有急性或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均应考虑复律治疗。此外,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等也是重要的相对复律指征。Ia类中的奎尼丁是治疗房颤的传统药物,但CAST试验表明奎尼丁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比较推崇的药物有I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临床试验表明相对安全有效。普罗帕酮,使用剂量为150~200 mg,每日3次。胺碘酮200 mg,每日3~4次用7天,之后每日2次用7天,再减为每日1次,最后维持量可每周用药5天,停2天,如停药后再用,应重新自200 mg每日3次开始。对于一些药物转复无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采用同步直流电转复,电流可从100 J开始,并在电复律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预防复律后房颤复发[1,4]。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植入型心房除颤器转复率在80%以上,不过费用较高,推广难度大。
  3.3 抗凝治疗以防治血栓栓塞并发症 动脉栓塞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其中3/4为缺血性脑栓塞。一般认为对具备栓塞高危因素者,除有明显出血倾向外均应给予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目标值2.5,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华法林剂量可自3.0 mg开始,每3~5天监测INR,稳定后可每月查INR。在不适宜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以及无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改用阿司匹林(每日300 mg)。另外,在房颤复律前3周至复律后4周,均应常规抗凝治疗,以降低栓塞发生率。
  对于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还可施行包括射频消融、外科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是心律失常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已成为许多心律失常首选的治疗措施,包括:(1)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2)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3)射频导管迷宫术。外科手术治疗包括:(1)左房隔离术。(2)走廊术。(3)迷宫术。其中外科迷宫术是目前根治房颤的重要方法。
  总之,心房颤动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房颤不是单一性疾病,也不是单一疾病的并发症,应因病而异,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一定能获得满意疗效。
  
  参 考 文 献
  [1]胡大一.心房颤动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0):8.
  [2]华明娟,谢正祥.心房颤动病因研究及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2):178.
  [3]陈传民.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5(5):398.
  [4]郑秋甫.心房颤动的诊治现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6):432.
  (收稿日期:2008-09-11)

推荐访问:心房 颤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uzhizijianxin/2019/0401/499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