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峰治疗胃气不降经验总结 胃气不降

【www.zhangdahai.com--入党申请书】

  胃气不降见于消化系统多种疾病中,表现为嗳气、呃递、上腹胀、便秘、反酸、口苦、胃脘痞闷、胀痛等。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消导理气,化积导滞等法。廖志峰名中医经数十年经验积累,总结了一些系统性的经验,汇总如下:
  1化滞降胃法:此法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嗳腐吞酸、胃痛、胃胀、拒按、恶心、呕吐等,舌苔厚腻,脉滑。常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及木香槟榔丸加减。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运化之枢,脾胃为病,胃少受纳,脾不健运,“食不消,脾不磨”,致饮食积滞,常加消导之品炒莱菔子、焦山楂,该症可见于脾胃气虚、胃阴虚、肝胃不和、肝脾失调等证型中。
  2通腑降胃法:便秘,腑气不行,中焦郁结,胃气不降而上逆。胃宜降则和,腑以通为补。常用火麻仁、郁里仁、瓜篓仁、杏仁、桃仁、丹参等,润肠通下,使腑气下行,地道通畅,而降上逆之气。大便秘结者,以大黄通腑导滞。
  3调肝降胃法:又分舒肝降胃和清肝降胃法。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见嗳气呕逆。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临床症状在胃,实病根在肝,故:治肝可以安胃。肝与脾胃同居中焦,肝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脾胃气机得以升降,疏肝、柔肝、平肝可降胃气。以柴胡舒肝散、四逆散、逍遥丸加减。又见胆胃郁热,邪热袭胆,胆失泄降,致胃失通降,脾随肝升,胃随胆降,治疗宜黄连温胆汤加消导之品清胆热以降胃气。
  4升清降浊法:脾升胃降合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清阳不升,以致提摄无力,内脏下垂,脾虚运化无权,胃中水谷停滞不化,胃失和降气机壅滞。单纯补益升提则可能加重胃气上逆,如用疏理,则可能加重中气下陷。故补益升提与疏理并用,清气升则浊气降,痛胀自除。常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大腹皮以升提疏理并用。气虚甚,少用附片、干姜少火生气。
  5辛开苦降法:患者胃脘痞闷、嗳气等,既有口干、苔黄、小便热等热象,又有畏寒怕冷,渴喜热饮等寒象,属上热下寒,以乌梅丸加理气消导之品可也。又有胃脘胀满,喜嗳喜按,得温痛减,便溏,又见舌红苔黄,多为寒热错杂。故宜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法,以半夏泻心汤加理气消导之品,则腑气下行。
  6补中降胃法:老年患者胃脘胀满,进食后明显,大便费力等,廖氏认为老年人脾胃功能多衰弱者多见,故治疗顾护脾气为要,勿过施苦寒香燥伐胃之品。症状多变,但中虚为主因,故用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汤加佛手、炒莱菔子、焦山楂以补脾助运降气。
  7滋阴降胃法:胃为燥土,邪客多热,易化燥伤阴,胃阴亏虚,胃失濡润,则失其和降,只有津液来复,胃气才能下行,宜甘凉濡润法,益胃汤滋养胃阴,山药、白扁豆益脾阴,加佛手、香橼皮等理气不伤阴之品,可降胃气。
  8肃肺降气法:见有胸中胀满、咳逆不舒,大便欠畅者,廖氏认为是肝气犯肺,肺胃失和,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旋复花、紫苏子、瓜蒌、桔梗、杏仁、枇杷叶等以宣降肺气,治肝调肺,使肺肃而胃降。
  典型病例1:田某,女,49岁,反复上腹部痞闷胀痛2年,进食后明显,伴嗳气,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查体:腹无压痛反跳痛。B超:慢性胆囊炎。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HP(-)。此为脾胃虚弱,中焦偏寒,湿租中焦,胃气不降。以四君子汤合良附丸加消食导滞之品。方如下:党参10个,白术10g,茯苓20g,香附10g,良姜5g,厚朴10g,枳壳20g,砂仁5g,丹参20g,焦山楂20g,炒莱菔子20g,浙贝母15g,海螵蛸15g,甘草5g。6剂,嗳气消失,痞闷、疼痛减轻。本方健脾、温中、消导、通降之品齐施,使胃气不升自平。
  典型病例2:李某,男,40岁,胃脘痛,连及两胁,时时嗳气,纳差,多因情志不遂诱发,舌淡苔白,脉弦有力。治之以舒肝和胃,理气降逆,柴胡10g,白芍10g,当归20g,枳壳20g,旋复花10g,代赭石10g,紫苏子10g,甘草6g。3剂嗳气减轻。再服6剂,诸症状减轻。
  胃气不降,消导理气,化积导滞为常用,但仍进一步仔细辨证,有无有形之邪,观五脏之盛衰,知犯何逆,随证加减,病机复杂者,以上各法可灵活联合应用,常取到更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不降 治疗 经验 廖志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rudangshenqingshu/2019/0328/418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