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五同”工作法研究

【www.zhangdahai.com--社会实践报告】

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五同”工作法的研究


内容摘要
当前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已上升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大举措,这为杨浦共青团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青年思想多元化、青年群体流动化、青年需求多样化,团组织在功能上亟需调整和重新定位。本文结合杨浦区情,分析了影响当前区域青少年工作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区域联动新模式下“理论学习同开展、青年人才同培养、精神文明同创建、自身建设同加强、服务青年同努力”的“五同”工作法,探索知识创新区中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新突破,以期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
青年工作 区域联动 “五同”工作法

 
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杨浦区现有14-35岁青少年12.3万余人,占区人口总数的14%,团员3.5万余名,占青年总数的28.5%。区属团组织104个,区域内高校和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也都有各自的团组织,约有35岁以下青年18万余人,其中团员12万余人。此外,区青联组织共涉及14个界别194名委员。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青少年群体多极化、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变化。此外,在团建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团干部兼职化,青年群体的分化和青年的快速流动。这些都对青年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杨浦区团委在多年来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开展本次调研,探索青年工作区域化、机制化、组织化、系统化的途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做好服务、凝聚青年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为主,也采用了个案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反映和分析了课题。根据专业抽样方法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发放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9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意义
1、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为团建工作发展指引了新思路
合作是社会组织应对挑战、赢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加强合作,社会组织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共青团必须大力增强合作能力,面向青年、面向社会、实现团内团外资源共享、工作联通,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促发展。当前杨浦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正在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人才模式,为青年人的学习、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为青年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目前青年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青年人员构成复杂,流动快速,自身特点及需求不尽相同,思想意识多种多样,而组织性较低。只有整合三区资源,互通有无,切实为青年提供各种资源,满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将青年吸引团结起来,用全新的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才能在新时期保持团组织自身的活力和团组织作为青年的引路人的角色,贯彻为青年服务的宗旨。因此,区域联动是青年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青年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重点。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不仅是时代的趋势,而且凭借其整合区域内各方面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团建工作努力的新方向。
2、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夯实青年基础的有效形式
研究显示,团员青年基本可分为四种类型:在校团员青年、传统体制内职业青年、社区团员青年、“两新”组织团员青年。而其中社区青少年和“两新”组织青年相对在校青年和体制内青年而言,缺乏严谨有效的组织管理,符合其需求的活动较少,亟待需要一个有效途径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组织管理。同时,在校青年和体制内青年虽有组织覆盖,但相对传统的组织方式、相对固定的服务内容难以较好满足他们的需求。调查研究发现,64%的青年认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作为团建的新趋势是可行的(见表1),而且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较之其它方式有很大的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团建水平。
表1 团员青年对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作为团建新趋势的看法
 非常可行 应该可行 不确定 不可行
在校团员 22% 52% 15% 11%
传统体制内职业青年 35% 34% 20% 10%
“两新”组织团员青年 10% 52% 24% 4%
社区青年 60% 25% 15% -

3、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
杨浦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区属到区域的过程,从“服务高校就是服务杨浦,发展高校就是发展杨浦”到“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发展理念,日益体现了杨浦与高校等区域单位的联动发展,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今天,“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已上升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学校区主要为园区提供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手段,为整个城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园区是大学师生和城区市民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场所,是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
公共社区主要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以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和创新交流的环境。青年作为当代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是杨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同时也是杨浦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杨浦区的青年工作围绕区域联动进行,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团组织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展青年工作的覆盖面,更有效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二)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优势
1、资源优势
杨浦区作为上海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具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区域内聚集了10多所高校及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杨浦区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人文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采取市区联手、区校共建、企业参与等多种方式,相继建立了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等各具特色的若干科技园区,同时五角场市级副中心、中环线、黄浦江滨江开发、新江湾城等重大市政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城区功能的快速提升,“知识杨浦”的轮廓正日渐清晰。杨浦具有的区域资源也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当前区域复旦、同济、上海理工等高校陆续迎来百年校庆,团组织在其中承担着相当多的工作,更是为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理念优势
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三区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包含着区域化的工作思路,青年工作区域化联动的理念与其是相一致的,这为青年工作区域化联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高校青年学生众多,他们思想活跃,知识层次高,同时也具有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还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师资,高校有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在校青年有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和知识修养水平,在与园区、社区青年的互动中,能为他们带来有益的影响。高校专家在各项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社区掌握了外来青年和“三失”青年的各项资料,可以在这些青年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和需求,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相应的活动,将青年工作深入基层,同时社区拥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如:场地、器械等),和大量组织活动的经验,是解决社区青年基本处于无组织状况的有效手段。园区为青年工作的区域联动提供活动阵地,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和积极参与,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为青年人才的自身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效载体,同时随着园区内白领青年数量日益增加,各项活动也对白领青年有较大的吸引力,园区组织符合青年需要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青年在社会交往,自身发展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塑造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为园区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3、团情优势
随着形势的发展,区域团组织沟通交流日益密切,从志愿者服务、思想道德建设到人才培养举荐等工作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大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自身需求,提升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从2000年杨浦区团委就建立校区企联谊会,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在人才培养举荐等方面同区域内团组织开展合作,如在青联换届中增加了区域委员的比例,达55.4%。2004年在“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探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注重满足各层面组合的需要,努力塔建平台,健全团组织纽带,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覆盖面。
(三)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探索与实践
在青年工作的区域联动实践中,杨浦区通过实践“理论学习同开展、青年人才同培养、精神文明同创建、自身建设同加强、服务青年同努力”的“五同”工作法,在探索以高校、城区、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过程中,围绕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1、理论学习同开展
一是开展联组学习,建立互动模式。团区委常委中心组、基层团组织和理论学习组织与区域内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联组学习、结对共建,建立互动模式。理论学习结对共建是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新形式的一种探索,充分利用了高校的理论优势,克服了园区、社区在理论学习上的师资不足问题。
二是加大资助力度,扶持优秀项目。资助基层理论学习组织,促进基层理论学习活动的全面活跃,并将资助面扩展到区域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组织。在区域团员青年中围绕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推进计划、素质培养等内容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三是利用专家资源,加强思想教育。借助高校专家资源优势,举办各类论坛,如青年发展论坛、院士论坛、文化论坛等,探索建设理论学习专家指导队伍,通过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如我们利用复旦博士生讲师团开展了社区行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风貌,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
四是学习推动实践,实践体现成效。在已有的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和高中生“三个代表”实践考察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活动机制,拓宽活动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实践的舞台。如通过召开挂职大学生座谈会和学习逆境成才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青年人才同培养
一是积极举荐青年人才。与挂职锻炼活动相结合,整合优秀青年人才资源,摆脱过去部门行业之间的限制,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青年人才库,做好区域内青年人才的登记入库工作,加大举荐力度。在人力资源上为实现青年工作的区域联动打下基础,满足青年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方面的要求。
二是树立青年典型。进一步加大区域化、社会化的力度,通过“十大杰出青年”、“杨浦青年创新奖”、杨浦青年“五四”奖章、区“新长征突击手(队)”等团的系列品牌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区域内青少年典型。据统计,近年来在优秀青年评选中区域青年的比例逐年上升,在2005年杨浦“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中,获奖的区域、区属青年比例为7:3。
三是搭设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通过优秀青年挂职轮岗锻炼计划、青年职业生涯导航计划等项目,在区域范围内积极推荐和组织优秀青年赴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高校、社区、企业、机关进行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初步实现了人才的整合流动,为区域青年人才的自由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大力发育青年创业协会等青年社团,为青年成长成才搭设舞台,凝聚和团结体制内外青年。
四是开展青年人才培训工作。杨浦区的高校优势在人力资源上除了直接的高校毕业生之外,就是高校间接提供的专业培训,这对提升杨浦区青年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整合三区资源的有效方式。借助高校师资丰富的优势,发挥团校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联合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开展管理型、专业型青年人才的培训。
3、精神文明同创建
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共青团号”进高校活动,为高校师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弘扬文明新风,开展青年志愿者高校、进园区、进社区的工作,为校区、园区、社区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协作提供有效途径,满足青年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围绕党政中心和重大节点开展活动,开展区域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结合创文明交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围绕复旦百年校庆,组织区内青年志愿者开展系列活动,团区委还探索和区域高校共同举办了区域青年纪念五四大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互动局面。
三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区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开展青年文化经典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活动,组织区域内青少年开展历史文化遗迹寻访活动,积极推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园区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共同发展。打破原先三区文化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融合各方特色,共同建设健康有益的青年文化氛围,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文化上的支持。


4、自身建设同加强
一是探索体制建设。进行了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工作的探索,努力推动三区青年工作的区域联动,按照“联片抓团建、优势抓互补、资源抓共享、合力抓共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密切与区域团组织间的联系和协作。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杨浦青少年网站,实施与区域团组织间的网络链接,搭建团务、文化、创业等各类信息的交流共享平台。建立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交流渠道,真正将三区的公开信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方便各方了解彼此的动向,寻找有利的合作契机,协调各方,步调一致地搞好青年工作。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大青年中心的建设力度,推动社区、校区、园区的文体资源共享,为区域内青少年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打破三区文体资源相对封闭的现状,集各方力量,由社区提供场地和器材,校区提供活动及指导,园区提供资金,使区域内青少年有更多相互了解合作的机会,为青少年提供更为丰富,精彩的文体活动。
5、服务青年同努力
一是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依托青年创业协会和即将成立的青年企业家协会,为大学生、社区青少年等群体的创业和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青年自主创新创业。如通过实施失业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了解青年再就业的实际问题,切实为青年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区青联和各类青年社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联青”品牌以及青少年事务社工的作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为区域内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是开展区域内特殊特困青少年的帮扶和维权。通过开展分类分层的帮困救助,做好困难大学生的帮困助学、大学生与社区困难家庭结对以及进城务工青年、民工子女的权益保护等工作。
四是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借助区域内各类资源,进一步扩充社工志愿者队伍,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募集社会资金,聘请督导指导社工更好地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进高校积极参与青少年事务的教育管理工作,我们与复旦、同济、上理工、体院、电力等高校的有关社团签定了共同开展社工志愿者活动的合作书,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四)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工作面临的困难
在近年来青年工作区域化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区域内团组织和青年都有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整合资源的需要,而且也都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但相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青年工作中的困难,在机制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打造“知识杨浦”的需要还有一些距离。
1、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
有些工作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或畅通程度不够而难以开展。校区企联谊会虽然可以同区域内各团组织加强沟通,听取意见,交流经验。但是在协调各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方面,还缺乏有效性,更多的时候起到一个交流平台的作用,而不是统筹协调的作用。从整个区域联动的开始,运行到监督,评估都没有建立一个贯彻始终的机制。机制的亟待完善,是目前最为紧要的工作。应当尽快建立三区在体制上的联系,完善整个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体制建设,使三区的青年工作由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转变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
2、缺乏活动的长效机制
各类活动是团组织凝聚青年的重要手段,我们发现除重大活动、结点工作需要区域联动外,在实践中更多存在的是团组织在系统内运作,活动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如高校与社区的联动,存在着“运作具有单向性,多为高校输出”的特点,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一方多为主动输出,另一方多为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共建的稳定性、长期性。而且在协调落实活动时,由于各方的配合程度不同,进度不一,难以协调共进。如果强行安排工作的话,各部门会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从而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3、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成立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活动的开展、项目的整合,都需要一定的人员、资金,这些仍是制约区域化团建发展的一个瓶颈。区域情况调查表明,团组织在资金和项目方面目前还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而且在目前条件下,各单位分属不同条块,彼此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团组织之间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团组织负责人个人之间的感情来维系,导致会出现“项目随人走”、“人走茶就凉”的现象。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区域化青年工作的协调机制
调查发现,高校、企业团组织对于联席会议制度都相当认可,建议成立杨浦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化的青年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在团市委指导下开展工作(为加强推进力度,建议团市委相关部门作为指导机构参与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将知识创新区内各个团组织通过区域团建联席会整合起来。
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的成员由杨浦区域范围内各高校及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团组织,根据需要,可特邀区外团组织参加。联席会议可分协调层、决策层、执行层等层面,如协调层可邀请区域各单位党组织领导参与,及时协调运行过程中的机制问题,决策层由全体会议构成,执行层的建设可考虑在联席会议下设立秘书处作为日常办公机构,同时设立若干工作组。如青年人才工作组、青年信息化工作组、青年志愿者事务工作组、理论学习推进工作组、青年社团工作组等,就某一专题及时进行协商。结合杨浦区域特点,实行轮值主席制度,由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负责人轮流担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处理有关区域化青年工作事宜。以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为核心,同时发育各类区域青年社团,将广大区域青年团结在联席会议周围。
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承担的功能主要有:一是组织成员单位针对各领域团员管理、团建创新的实践,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探讨新时期团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区域内团组织提出有关建议;
二是加强各领域团干部之间友好交流与联系,学习先进团建理念,有效促进整体团建创新;
三是沟通与区域外团干部的联系,扩大交流领域,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研究和创新团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拓展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加强团的基层和基础建设,构筑区域化团建大格局,为杨浦团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四是介绍和交流基层团的建设的经验和信息,向上级团组织和团讯团刊推荐成员单位的工作经验、研究成果;
五是征集团建工作的论文,汇编团建工作论文集;
六是创造提高团建理论水平、开展调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二)建立区域化青年工作的运行机制
1、建立区域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要整合团内资源,探索建立区域化的青年志愿者人才库,进行分类管理,向区域内各团组织开放,形成依托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动员广大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机制;
同时在社区和高校建设系列志愿者基地,推动青年志愿者“进高校、进园区、进社区”的“三进”工作;
要探索整合社会资源,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规范化、机制化、社会化,建立健全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2、建立区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区域化联动工作中要依托各种资源,建设特色的区域化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如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形成特色,形成系列。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推动与青年成才工作问题的研究,为青年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鼓励青年利用市场提供的各类学习机会,广泛依靠社会和青年自身的力量,力求做到对青年学习需求的全程跟踪和系统服务。
3、建立区域化的活动共享机制
先进性是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核心,实践性是团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延展性是团工作开展的效果。要注意活动项目的意义效果与整体团工作一贯性相结合,活动共享可以使效果延伸得更远,通过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充分共享原先某一块的活动,吸取众家之长,也可交流经验,探讨应对方法等等。在推动过程中可考虑采取区域化的项目发布和招投标推进制度,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如考虑建立区域性的青年社团联盟,增进各单位青年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社团之间联合开展大型活动牵线搭桥,整合社团资源。
4、完善区域化的信息共享机制
调研发现,各团组织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因此第一步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建立推动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区域内各团组织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考虑依托城市青年网这一技术载体,在团市委的统一协调下,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建立杨浦区域化团建的信息化平台,最终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内部和外部的区域化青年工作信息网络系统,随时收集、储存、检索、分析、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各种有关于青年工作的区域联动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与社会各界人士分享,方便各部门随时获取信息,做出相应行动。
(三)建立区域化青年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
1、建立工作激励机制
探索建设各项工作机制,保证工作的长效推进是检验区域化青年工作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激励有两种,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考虑到区域化青年工作的实际情况,各团组织隶属不同的条线,相对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建议多采用正面激励。如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区域性的奖项,进行评比,对优胜者予以奖励;
志愿者工作方面可考虑对志愿者工作设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根据结果进行表彰;
区域社团。
2、建立活动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建设包括各种工作制度建设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如建设区域化的青年中心,高校的文化设施等方面实现区域青年的共享,区属的体育资源等也面向区域青年开放。要对区域化青年工作进行梳理,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活动保障机制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争取将其纳入各系统整体的工作予以考虑。在此方面可参考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各种联席会议制度的模式,同时也要积极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3、建立工作评估机制
青年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是区域化青年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团组织的支持,将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整体的考核体系,如争取团市委将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团建创新工作予以推进,和区委将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并结合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可依托高校专家资源等方面的力量成立相关的专家组,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定期对工作进行公开评估。同时要运用好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各项工作进行整改,如可参考目前的人民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工作的做法,定期邀请区域内各相关组织的团组织负责人与区域内青年开展网上互动。
 

推荐访问:联动 区域 青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ehuishijianbaogao/2021/0321/19444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