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征文】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合作学习中分组、任务与驱动、评价这三个环节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着重考虑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有效;分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83-1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新和实践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教师指定编组,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组合,但是小组的形成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知识储备;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小组的数量,以及每个小组人数的数量。每个小组由若干角色组成,这些角色可以不定期地互换。但不论如何分组,都应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大前提。
  例如:在《信息安全与生活》一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通过一些生活案例的呈现,由师生共同归类出常见的四个信息安全问题,“密码安全”、“信息交互安全”、“信息防盗”、“信息防丢”,再由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收集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中,先由各组简单介绍,再打乱组别,进行二次分组,确保每个新的小组中都有四个安全问题的研究者,让新组中的每一个同学相互介绍信息安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最后以知识竞赛的形式,以生活中的一个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分组活动,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精彩之处在于教学中打破分组常规,充分考虑了学生能力与知识储备的变化,大胆地利用二次分组,保证新组中每一个课题都有学生参与知识的传播,营造了一次小小的头脑风暴,使知识呈辐射状高效传播。
  2.任务与驱动。
  先由课堂教学的内容确立了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确立课堂的教学任务,再根据任务,合理分配小组任务。说到任务,我们还是该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无疑是最有效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之一。不过,这里的任务驱动法是结合了分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任务驱动法,将两个或者多个个体组织在一起,互相合作,互相资源,共同完成目标。其策略是: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个人的进步和团体的进步紧密结合。
  例如:在进行电子邮件的教学中,有一个“击鼓传花”的教学案例,具体措施如下: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12人一个小组,学生1将自己的信息填入教师事先提供的通讯录中,填好后以附件形式将此通讯录发送给学生2,学生2收到此邮件后,填入信息,转发给学生3,以此类推,最终学生12将完全填好的通讯录转发给教师,最先完成的小组为优胜。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在帮助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时,只能指导,不能代劳。学生组间竞争激烈,个人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在竞争气氛下,学生能更有效地、有意识地掌握新知识。
  此外,教师要善于将任务或者活动肢解,针对差异进行合理分派。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本身就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因而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从集体成功的荣誉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再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由合作活动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文档或者作品特点,制作的过程,来请别的同学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的态度。最后,还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事实证明,对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内部的褒扬式的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也更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评价机制中不仅包含了作品本身的评价,更注意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开展情况、小组完成合作任务等情况。良好的评价机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时实行组内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兼顾了小组合作,又关注到学生个人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及时发现并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利益关系,一开始就必须让学生建立团体间“荣辱与共”的意识,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注意到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帮助,只有人人参与、无人掉队,才能取得更好的荣誉和成绩。评价的方式应采用个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通过合作而获得的成功作品为主要评价对象,其好处在于其他小组也可以在此评价过程中获得信息。另外,还可以从合作过程上来作出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指导合作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表达、倾听、讨论、争辩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不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更多的在于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小组合作技能。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评价。
  2.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
  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动机。单纯的电脑操作练习,只能使学生学会电脑操作的技能而不能灵活应用,且显得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将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故事、游戏、比赛等作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形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一种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教学形式。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加强学生合作技能的培训,合理分组,创设好情境,设计好任务驱动,适时参与、评价,使学生会合作、想合作、乐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课程总目标奠定基础。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有效性 课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ongguomengzhengwen/2019/0317/197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