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经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 教授常用的几张中药经方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征文】

   熊大经教授是全国知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生尊崇经典、重视经典,始终认为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不仅是中医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而且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教材,不同的阶段学习会有不同的收获。现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承岐黄义,首重阴阳
   熊老熟谙《内经》,更善于发挥经义,运用经义指导临床治疗。
   从学生观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之“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一句对吾师的学术思想影响最巨。所以,在如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的情况下,熊老首重八纲辨证,八纲之中,熊老尤重阴阳,其认为八纲具有高屋建瓴,执简驭繁的辨证特点,其余辨证方法只有在阴阳八纲的统领下展开,才不至于迷失其根。这一思想用清末蜀中名医郑欣安的话来讲,即为“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熊老认为我们只有在对“阴阳”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临床问题心领神会、迎刃而解,所谓“谨熟阴阳,无众与谋”。
   临证时,熊老善辨阴阳,处方用药时,熊老更善于运用阴阳理论调兵遣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熊老曾遇一患者:陈某,女,因“鼻干痒、清涕、喷嚏6年”,患者鼻痒、干、喷嚏、清涕,天冷鼻出血,二便调,纳眠可,月经量少色淡,周期长,舌淡红,苔白。脉细弱,局部检查:鼻腔粘膜色淡。患者辨证为血虚不能濡养鼻窍,熊老治以益气升阳为主,方药如下:柴胡10、黄芩10、桔梗20、浙贝10、黄芪30、地龙20、泡参20、白术10、怀山30、云茯苓20,药仅10剂,患者告愈。该患者虽血虚更为明显,但熊老认为“气为血帅”,“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于急补”,故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升阳,肺气充沛自能御外抗邪,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丰盈则血虚诸侯自然消弭。
  2 活用经方,用药求精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的巨著。其中所载三百多首方剂,被后世医家奉为经方,但是这些方剂如何应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的疾病,除少阴咽痛篇外,原书所载不多。熊老悉心研究,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经方在耳鼻咽喉科的适用情况,如:
  2.1 桂枝汤治疗鼻鼽 桂枝汤号称“伤寒众方之冠”,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熊师据其方义,遵从仲景“有是证,用是药”原则,将桂枝汤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其中,熊师将其加减化裁之后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体现熊师用药之妙,对于某些卫气不足之患者,熊师往往在本方中加入黄芪,以黄芪桂枝五味汤治疗,如兼有脾气的不足,熊师则在本方的基础上创其治疗鼻鼽的经验方―五龙颗粒,其组方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黄芪、地龙、桔梗、白术、枸杞子等,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均证实其有效性;对于伴有脾阳或肾阳不足的患者,熊师往往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之。而对于本病的缓解期,熊师往往以桂枝汤调理患者体质,防病反复。
  2.2 麻黄汤治疗喉咳 熊师在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疗指南》也已提出“喉咳”的概念[1],在2008年的精编教材中正式提出“喉咳”这一病名,是指因外邪侵袭、脏腑亏虚或脏腑失调、痰凝气滞及异气刺激咽喉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咽喉干痒、咳嗽痰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喉疾病。 病程短者可数日不解, 长则可达数月甚至数年。[2]该病咽痒咳嗽症状突出, 但支气管及肺部检查无明显异常, 鼻咽喉镜检查也仅是急慢性咽炎的表现, 多以咽喉局部黏膜充血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主, 并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现代医学中的急性或慢性咽炎、喉炎等咽喉疾病,一旦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排除下呼吸道疾病均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喉咳的主要症状即咽痒如有蚁行, 且每于痒时引发咳嗽, 多以干咳为主。《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咽属上焦, 与肺相通, 为肺之门户,“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指的就是风邪为病必首先从肺开始, 而咽又位于肺之上源, 是肺气进出肺内的必经通道, 无论寒邪热邪均由风邪所载而来, 正所谓“风为百病之长”, 也就是说, 喉源性咳嗽以咽痒为主症, 风甚则痒, 而风有微甚之分, 微者, 以痒为主;甚者, 以燥为主;而疾者以痛为主。风邪入侵,过食甜腻,脾土受困,风邪难泄,故当循因治疗。可用麻黄、三拗之类祛除风邪,熊师提出以麻黄汤加减之后本疾屡试屡效。
  2.3 小柴胡汤治疗喉痹 喉痹,尤其是迁延日久者,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中医医师有“虽老医难以下手”的感慨(《喉科心法》),西医医生有“病因复杂,治疗不易,且易复发”的断言(《耳鼻咽喉科学全书・咽科学》)。关于本病,仲景在少阴病篇有许多有名的论述,这些论述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以至于一提到本病,很多临床医师马上想到的是“阴虚”,熊老指出“少阳枢机”在慢性咽炎的发生中也有一定地作用,《伤寒论・卷第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中明确指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进一步说明二者的关系,咽乃少阳胆经所过之处,胆火郁而上炎,日久则灼伤津液,咽喉失于充养也是喉痹迁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数唾,是为胆气之虚也,则宜补之。”可见,少阳枢机乃是本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故熊师提出以小柴胡汤治疗本病,其效斐然。
  2.4 泻心汤治疗乳蛾、喉痈等咽喉诸疾 泻心汤方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用以治疗“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后世医家据此多认定该方是用以治疗心中烦躁、不得安宁,消化道及五官科出血。
   在临床中,吾师熊大经教授据该方的配伍原则及“咽喉多从火化”的病理特点,另辟蹊径,将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多种急性之咽喉疾病当中。
   泻心汤只有大黄、黄芩、黄连3味药,却配合巧妙、药效卓然。干祖望干老认为清热泻火之黄连与攻下泻热之大黄相配,大黄能提高黄连的清热泻火的作用,黄连能加强大黄推墙倒壁之功。黄连、黄芩药性大抵类似,惟黄连专攻中焦炽张之邪热,而黄芩主清上焦之实火;临床上又有黄连主要作用于局限性的热毒,而黄芩取用于弥漫性、泛发性的热毒之说。咽部,就脏腑而言,属于中焦胃系,就部位而言,属于上焦,因此黄芩、黄连这一药对广泛的适用于咽部的急性热病的清热解毒之中。
   急性咽喉疾病,如乳蛾、喉痈、急喉风等,多由肺胃热盛、复感外邪、邪毒结搏于咽喉所致:邪毒壅盛,热毒内传,肺胃受之,热盛于内,或平素过食肥甘煎炒,醇酒厚味,脾胃蕴热,湿热内生,复感外邪,肺胃热盛,火热循经上搏咽喉,灼腐肌膜,炼液成痰,发为咽喉红肿疼痛,乃有痈疡形成。
   此外还有麻附细辛汤、桂枝汤治疗喉痹;理中汤治疗鼻出血、脓耳等;桂枝茯苓丸治疗声带息肉;麦门冬汤治疗鼻干、喉痹;四逆汤治疗之虚脱证等等,都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熊老还有一点非常推崇仲景,那就是“用药须精”,熊老每次处方,选用药物一般在8-10味左右。他的观点是,耳鼻咽喉科诸疾乃是全身脏腑功能失和于局部的反应,“治病必求于本”,临证时须抓住疾病的核心之处遣方用药,不会犯见症治症之流弊,保持思维的清醒,做到胸有成竹,比如,一患者就诊时主诉为“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症,万不可见“鼻塞”即予“苍耳子散”,见“流涕”加用二陈汤,见“发热”马上考虑银翘散,有“头痛”则加羌活、川芎之类,这样治症往往思维流散无穷,病人未愈不知何故,碰巧病人好了也不解何法所致,所以熊老要求学生临证时药物尽量不要超过12味,这样才能督促自己在临床中多思考、勤思考,避免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错。另外,一个方子的药味不多,一方面可以达到“药专力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在选药的时候慎重考虑,全面兼顾。比如在治疗鼻病时,熊老喜用石菖蒲,石菖蒲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心安神,来治疗鼻疾,一方面可作为通窍药,宣通清窍,另一方面,作为化湿药,石菖蒲可以豁痰除涕,除此之外,本药还能安神定志,有助于缓解鼻渊患者头痛、健忘等症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GB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出版社,1997.
  [2] 熊大经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178.
  作者简介:谢慧:女,(1976.12-),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中医五官学教研室 副教授
  贾旭锦(通讯作者),女,(1983.5-),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09级中医五官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导师:熊大经

推荐访问:耳鼻喉科 教授 疾病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ongguomengzhengwen/2019/0418/828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