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早期症状

【www.zhangdahai.com--自我介绍】

  【摘要】乳腺的乳头状肿瘤是女性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年来发病呈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现对乳腺乳头状肿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肿瘤;病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35-1
  
  乳腺的乳头状肿瘤是指乳腺中的小导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其中全部或部分填充乳管的管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细胞排列呈极性,无坏死及异型,目前亦有学者将其归属于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乳头状肿瘤发生不同部位,临床病理特点不同,为了加强对本病更深入的认识,现就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分类以及病理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分型
  1.1乳腺乳头状癌乳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28%,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老人,发生在乳腺中央区的大导管部位,肿块的直径约为3cm,常表现为乳头溢血,病理检查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可见癌组织浸润,乳头的表面有异型癌细胞被覆,并且有纤维脉管束,细胞呈现单层或复层,但是排列极性紊乱,肌上皮消失,可见核分裂象。
  1.2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常发生在导管开口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乳管,常为孤立、单发,多发者少见。乳腺检查表现为乳头溢液、疼痛以及触及肿物三种情况,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细胞,但常常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病理特点是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时乳头反复分支形成腺样结构,排列整齐,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1.3中小导管乳头瘤病中小导管乳头瘤病是指发生部位常见于中小导管,呈乳头状,肿瘤体积比较小而且常多发,由于上皮细胞以及间质的不典型增生,可表现为筛状、腺样或实性,与乳腺增生病的改变以为相似,虽然是良性肿瘤的一种,但由于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有普通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也可发生癌变。
  2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诊断
  有学者把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称为“显微性乳头状瘤”,应当和乳头状瘤病区别开来,二者的区别非常困难而且含糊不清。Haagensen[1]根据乳头状瘤病的病理改变,将其分为螺旋型、花边型和花朵型,认为乳头状瘤病为一种镜下改变,并不构成可触及的肿瘤,乳头状瘤病不同于单发、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囊腺瘤,而Fisher将其分为实性型、筛状型及乳头性三种类型,王德延[2]对乳头状瘤病分为小乳管扩张,上皮细胞高度增生、形成乳头状突起、有纤维脉管束的小乳头,乳头进一步增生,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甚至集成实性团块,形成网状或腺管样的结构,可以依据肌上皮情况、细胞的层数及异型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指导意义[3,4]。
  3讨论
  乳头状瘤病一词首先由Foote和Steward于1945年提出使用,属于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内肿块。乳腺的乳头状肿瘤在临床中也较常见,由于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从而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问题,目前尚有争论,国内文献有恶变率为6%~8%的报道,认为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不具有癌前病变的特点,但是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癌的关系不可忽视。Noguchi等应用PCR技术对乳头状瘤病与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进行克隆分析,发现二者均为单克隆起源,但是二者在基因突变发生的序列存在差异,所以出现形态各异。田艳涛等[5]经过对乳头状瘤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在313例患者中,发生癌变46例,具有14.5%的癌变率,且癌变均是发生在中、重度乳头状瘤病的基础上。据Bubll-Jorgensen报道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统计癌变率为5.7%~14%,说明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有潜在恶变的可能。Hendriek则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他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连续随访5~18年,没有恶变的患者,故认为不应视其为癌前病变,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形态表现极为相似,尤其是在冷冻切片时,对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常存在难度,往往普通型增生会逐渐向不典型增生过渡,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出现不典型增生时,其癌变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在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手术治疗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如病变为孤立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前病变的可能性不大,要采取保守手术的治疗,手术以楔形或锥形切除为主,中小导管多发生乳头状瘤,因为其病变范围广泛,则采取区段或局部广泛切除。
  乳腺乳头状瘤病是发生于乳腺中小导管的一种多发性乳头状病变,具有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有的组织及生物学特性,对中重度乳头状瘤病的监测及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防发生癌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Haagensen CD,Bodian C,Haagensen DE.Breast carcinoma risk and detection.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1981:124
  [2] 王德延.肿瘤病理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25.
  [3] 张振东,李树玲,傅西林,等.乳腺癌全乳腺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研究:Ⅲ.伴发病变和癌旁病变[J].中华肿瘤杂志,1993,15:20.
  [4] 傅西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有关问题[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344.
  [5] 田艳涛,李树玲,傅西林.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90.

推荐访问:乳腺 病理 肿瘤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wojieshao/2019/0401/4909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