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几招 远离药害|药害

【www.zhangdahai.com--个人工作总结】

  2006年重大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刚发生“齐二药”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随之而来。 “药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但大众对药品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怎样才能防范风险,远离药害?作者专门走访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七种办法。
  
  别自以为是,按医嘱用药
  
  医嘱是指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一位头痛头晕到医院就诊的老人,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医生为其开了降压药,嘱其用药后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患者回家服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了,就没有再复查,继续买此药按原剂量服用,结果导致血压降得过低。
  像这样不遵医嘱的现象比较多见,有些后果更严重,有的甚至送了命。原因是人们对过量用药的危害认识不足。
  为什么要遵医嘱服药呢?其一,药物除了常规用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如抗生素类、降血糖类、降血压等药物。其二,药物作用的性质与剂量大小有关,用量不一样,则作用和用途也不相同。如阿一J匹林既是退热药、抗风湿药,又是预防血栓的抗凝药。若感冒发热时,仅在发热时服0.3~0.6克;抗风湿剂量要加大至每次0.6克,每日3次;而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时,每次0.1克,每日1次。其三,药品标签注明的用量是成人的剂量,但由于个人体质、病情以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毒副作用反应不同,应有所区别。
  患者病情是随着治疗过程不断变化的,用什么药、如何用药,都要由变化了的病情决定,切不可把医嘱不当回事,盲目用药。对缺乏自理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老人、小儿或弱智患者,必须有专人按时按量给药并帮助服用;对需隔一段时间服用的药物,应标注记号,以免遗忘。
  
  多请教专家,别轻信广告
  
  当今,医药广告夸大其辞的虚假性、耍尽花招的欺骗性,尽人皆知,然而上当受骗者仍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除了广告蛊惑人心外,还与人们缺乏相关知识和有病乱吃药有关。
  按规定,药品广告应严格按审批内容刊登和发布。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往往是审批的广告内容和出笼的广告内容大相径庭,严重违法。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在受到广告的轰击而动心后,要请教相关专家后再做决定,千万别轻信广告。
  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绝症等医药广告,都是迎合患者的心理来骗钱的。如经常出现的治疗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的广告,常标榜治愈率能达到多高,说得活灵活现。然而,据我院皮肤病专家教授讲,此病是一种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疾病,很难治愈;即便是暂时好转,以后也会复发。如果人们了解这一知识,就不会再上“牛皮癣”广告的当了。
  
  克服错误用药心理,有老药不用新药
  
  不少人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用药赶时髦,这是错误的。虽然每种新药的开发与问世,都要经过严格的药理试验和安全性考察。但由于研究过程中接受临床试验的人数有限,而且受试者都经过了选择,其实际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很难全面反映出来,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而老药,无论其疗效或安全性都经过长期临床考验,药效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如我们熟知的退热止痛药阿司匹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仍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其退热止痛疗效确切,安全性比其后的许多同类新药都可靠。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新药的质量问题。去年5月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监督管理负责人承认,药害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等方面的问题。一种新药在申报之前需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试验,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时间。因此,有的企业有意缩减实验和研究内容,在申报时提供假资料,捏造数据,由此造成严重的药品安全隐患。
  有些新药到底新在哪里还未可知。据报道,近年来,我国每年审批的新药有一万多种,绝大多数是改变包装颜色,或将10片装一盒变为5片装一盒等情况,所谓的新药只是老药换了新衣服。企业之所以将老药申报成新药,其主要原因是新药可以重新定价进入市场。比如一种名为巴米尔泡腾片的新药,其实就是阿司匹林,但售价却从几分钱1片变到了1元钱1片,价格相差几十倍。这有力证明,在有同样疗效的前提下,用老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切实认准了药再服用,警惕“一药多名”
  
  目前,一药多名的现象在上市药品中普遍存在。调查表明,在200种常用药品中,同一种药有4个药名以上的占85%,有的多达几十个药名。如头孢曲松钠这种抗菌药品,就有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康力舒等20多个商品名;而通用名为“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药,竟有50多个商品名。在治疗感冒、胃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药品中, “一药多名”现象更为严重。一些发音相似的药名,却是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如雅施达是抗高血压药,雅司达却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亚思达是抗生素,压氏达却是抗高血压药;贝复济是外用药,贝复舒是滴眼剂。
  因为病人对自己所服药物认不准,许多门诊大夫反映,有时候问病人是否用过此药,病人回答“没有”,实际上却天天在用,这很容易导致患者过量、重复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据报道,每年因吃错药而住院的患者多达250多万人。
  避免“一药多名”带来的危害,最可靠的办法是,在哪家医院看病,就在哪家医院用该院医生开的通用名处方买药,即便出现问题,医院也会负责。如果你在药店购药时,一定要认准是否是医生在处方中所开的这种通用名处方药,并应让有经验的人确认后再服用。
   清理好家庭药箱,不要服用过期药
   大多数老百姓家里都存放有备用药或家庭药箱,调查发现,百姓家庭药箱中有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中央电视台《时空调查》联合新浪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次调查,回答家里存有过期药的有82%,有32%的人吃过过期药。问及“药过期了是否还能吃”时,不少人说:“过期药可能疗效会减弱,多吃一点儿就是了。”这种认识和态度,使过期药成了人民群众健康的大隐患。据了解,医院里经常有因服用过期药或吃错药的病人。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专家指出,有些过期药服后虽然未发生不良反应,但由于药效降低,患者服用后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其后果难料。
  有些人买来药后,拆了盒子,顺手就把说明书扔了,这是很危险的。药品说明书一定要随着药物保存,每次服用时都要仔细阅读,以确定自己现在是否适合服用。家庭存放药品,每种药都要保存好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没有标签或说明书的零散药品,应在装药袋(盒)上注明有效期和服法、用途。这样,一可及时发现并清除过期药,二可防止用错药。
  还有个值得人们警觉的问题,就是不要轻易到小药店和私家药摊上买便宜药。现在有许多不法药贩私自收购数量巨大的家庭过期药品,改头换面后再卖,对广大 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用药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认识药物副作用,不要滥用抗生素
  
  许多人感冒咳嗽,往往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或者自己到药店买抗生素。专家指出,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和部分其它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无效。“头痛脑热”最多见的是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用抗生素无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抗生素治疗也无益。没有针对性的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
  滥用抗生素会使人过敏,特别是小孩,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抗生素会损伤人体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肾脏。由于抗生素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严重的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危及生命。还有,氯霉素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会引起耳聋等疾病。
  滥用抗生素,使大量耐药菌产生,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据报道,目前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每年死亡达8万人之多,在药害中占的比例最大。
  我们应高度重视和避免滥用抗生素。医生不应轻易给病人开出任何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要从最低档的药物开始选用,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一种药解决的就尽量减少和不联合用药;要按医嘱严格控制用药量、用药时间和监测用药效果。
  
  正确选择药物剂型,慎用中药注射液
  
  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叫停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涉及鱼腥草的制剂使用和申报、审批。近几年来,从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到鱼腥草注射液,都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引起大众关注。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中药注射液这种剂型有问题。专家认为,并非中药注射液这种剂型存在问题,关键是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所含杂质较多,注射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不理想。药材的产地、采收时节、加工方法、炮制工艺、储藏保管等,也影响中药质量。而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高于其他中药剂型,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故此,一位从事医疗工作已40多年的专家建议,使用中药,能使用汤药的尽量用汤药。成药等于买现成的衣服,针对性就差一点。能口服解决问题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点滴。必须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首先要弄清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一些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会远离药害。

推荐访问:药害 几招 远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23/9179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