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季,私募投资手很忙!_私募亏惨忙拉客

【www.zhangdahai.com--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有人这样形容当下中国的PE(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和壮年期的美国相比,中国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至今能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都是有工科背景、名校毕业或者有着创业经验的人,还有一部分是从咨询、审计等跳槽过来,甚少人是从行业底层的分析员一步步做上来的。一位PE人士在微博上慨叹,“PE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行业准入,发展到如今鱼龙混杂、钱多人傻的状态不足为奇。”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精明PE高手呢?
  
  从“创业”转战“创投”
  
  Steven(PE公司投资经理)
  Steven进入PE行业还不到两年,目前工作就是去外地出差,见各式各样的企业老板,看五花八门的融资项目,“上午考察的是一个农业项目,中午可能看的是个制造业项目,而晚上约见的则是一个IT项目”。不得不承认,PE是一个需要体力和脑力双重付出的职业,Steven 感叹自己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每一个项目和创业者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创投这个行业非常挑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面对的起码是总经理级别的人,最低的也是个财务总监。而且行业跨度很大,因此它会要求从业人员有跨行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很好的研究能力,最好要练就‘拨云见日’的本事,能一眼看穿各个项目的本质,同时对新鲜事物的学习速度够快。”
  尽管Steven是PE行业的新兵,但却是一个“职场老人”,大学本科学的是金融保险,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做了5年金融销售,“做得还是很不错”, Steven 自我总结。但是因为从小看多了家族企业的小说,Steven 内心的梦想就是创业,于是跟几个朋友一起搞了一个网站,想解决一些客户寻找金融产品的困难,但是因为自己不懂技术,而懂技术的合作伙伴自己有一家公司,无法为这个网站全心投入,第一个创业计划就此搁浅。但是在创业的时候,Steven也认识了创投行业的朋友。
  2009年Steven到暨南大学读MBA,毕业后他希望进入创投行业,“创业的梦想并没有放弃,我只是希望站在风投这个行业来了解创业”。他在网上找到著名的风投公司IDG投资经理的邮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们推荐项目,结果公司主管竟然给了他一个见面机会。“这得益于我之前做的所有项目调查。”Steven有些得意,可是面试并不成功,投资经理觉得他过往的经历不太合适。“大的风投公司希望员工本科是理工科出身,研究生是金融或者经济管理类,有实际管理经验或者创业经验更好,或者有专业资格,例如注册会计师证或律师证。”Steven后来找遍了广州的投资公司,“因为有一个努力的方向,而且态度够好,就算最后被拒绝了,还是与招聘方保持联络至今。”
  直到有一家知名的PE公司希望招一位能去外地考察项目的投资经理,Steven终于如愿以偿:“我做过销售,客户资源比较多,开拓能力比较强,同时学过一些的管理学知识,这几点优势可能让我进入了这个行业。”
  
  既懂经营实业,又懂经营资本
  
  汪冰(PE公司总裁助理)
  汪冰所面对的投资项目基本上都到了“路演”的阶段,所谓“路演”,就是每个月定期召集四五个项目和一群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见面,每到见面会,50平方米的小会议室常常人满为患,“我们不得不减少参加路演的投资者人数。”这就是PE跟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的不同,同样是创投,PE关注的是企业项目中晚期,也就是接近上市的阶段,而VC是关注企业项目早期,VC的风险更大。而越成熟的项目,自然追求者越多。
  汪冰的职业生涯非常适合从事创投行业,大学本科学习经济专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了两年,然后从事了将近10年的产业投资,这期间下到企业里任职了几年,然后读了MBA,读MBA的时候,就被这家PE公司的老板相中,直接招进来做了总裁助理。在汪冰看来,创投这个行业需要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实业经营,另外一个是资本经营,“恰好我的职业生涯给了我这两个视角”。
  “做产业投资的时候,会一方面以投资者的身份对企业做投资评估。而去某个企业当管理者的经历让我对实业经营的概念更加清晰。”
  说起什么性格的人适合在创投行业工作,汪冰认为这和本身的工作岗位有关。项目和基金是PE公司中最重要的两头。如果处于基金工作岗位,主要考察你的销售能力,募集更多的资金。至于募集项目,需要说服别人把项目交给你,你要向创业者展示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好项目就像好姑娘,需要努力争取。而一个好的项目经过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成功上市到基金退出,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一个团队的合作很重要。
  在PE行业,职业陷阱还是存在的。对此,汪冰举了例子,“比如一家公司它募集不到资金同时又找不到项目,这个时候它把你招聘进去,也许就会要求你干些不合法的事情,让你在某个时段之内以非法手段募集到更多资金,之前天津就有好几家非法集资的公司被查封了。”
  
  风投行业3大敲门金砖
  
  构建正交人际网络,掌握有利人脉
  新人在风投公司中的价值在于通常拥有一个相对于公司而言的正交(意味着没有重叠)网络。除非合伙人只是要找能执行交易的人(也可能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通常他们真正要找的是能带来新交易的人。这意味着你需要立即开始构建一个正交网络。考虑一下自己的独特优势:你在哪里长大,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工作,以及年龄等等。
  
  深入了解风投领域,形成自己的见解
  科技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新事物层出不穷,没人能完全看懂。开始关注目标行业的所有博客,了解业内最重要的公司,(使用老一套的借口――“我是名学生”)与这个领域的企业家攀谈,询问他们同谁竞争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市场的演变。培养对行业的洞察力,其中一半来自于搜集市场资料,一半要靠自己。
  
   带上“见面礼”
   风投行业屡试不爽的做法是引荐出色的企业家和项目。带着前面第一项、第二项的成果,再加上一些企业家资源,就可以去心仪的风投公司碰碰运气了。
  
  那些打酱油和靠谱的创业项目,我们都在乎
  
  风投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个职业而不是第一个,好好先去去实业界、投资界积累些经验才是正途,未来很长的时间风投的供需关系都会逆转,资本泛滥,好项目难求。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创投者只会在项目的遭遇战中被创业者忽悠或者鄙视。
  
  《风尚周报》:创业者对于创投,通常的第一错觉是什么?
  Steven:有些创业者会觉得只要我们投钱了,他们就什么都不用干了。但是也有些人是接受了我们的投资,然后什么也不想让我们干,担心我们会参与他们的管理,因为他们会觉得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行业,隔行如隔山。
  汪冰: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相互期望值的差距常常会比较大,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创业者会对风投的概念都比较清晰了,因为他们都是比较成熟的企业了。但是有些企业家也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企业,因为股份的稀释和外力的干预而产生一些矛盾。比如俏江南和鼎晖之间的矛盾,俏江南期待鼎晖的加入不仅能为它带来资金还能带来服务,可是鼎晖没有达到它的期望值。
  
  《风尚周报》:能谈谈你遇到过的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吗?
  Steven:早中期项目的创业者有些是非常狂热的。不少知识型创业者理想很丰满,但常常忘了现实是骨感的。有个朋友是做IT的,他觉得电商的市场很大,他看到消费者面临很多选择,想做个导购的网站,帮助消费者做选择。整个理想非常庞大,但是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很困难。
  还有的技术创业者会违背一些基本原理,有一个老板声称可以把生活垃圾变成煤,他的理由是垃圾分可以燃烧的和不可以燃烧的,能燃烧的就一定含碳。但是这中间有两个问题,生活垃圾变成碳的转化方式是什么?而且转化过程中必须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吧,如果论证不符合这个定律,那么所有的创想都是痴人说梦,水变成油不是说没可能,那完全是科技革命了。当然,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我们的挑战,从事早中期项目的投资者必须关注科技前沿的现状。
  汪冰:中晚期的企业项目都还比较靠谱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无法得到投资,之前我们接触到了一个公司是做平板显示的,创业者本身还是比较有事业心,技术也是比较强的,但是他对市场的判断有误差。毕竟这种高科技市场更新速度太快了,这会引发一些风险。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但是对方的精神依然让我深深佩服。
  《风尚周报》:有没有形成自己对项目或者创业者的一些判断标准?
  汪冰:其实各个投资机构都会有自己的标准的。我们首先是人的标准,比如商业伦理道德,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想法,是否够专注。项目的标准很多,比如说我们以上市为方向,那就会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做筛选。人和项目的标准不一定会匹配,关于这点,业界会有自己的标准。如果两者真的无法匹配,我们宁可选一流的企业家,二流的项目。
  Steven:首先看行业的整体情况,然后才在这个行业里面找具体的企业。我们一般是在细分行业里面找排名前三或者前五的企业。当然,我们也会选择那些拥有自身特色长处的企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做到这个行业的前几名,就绝对有人来找你投资。
  
  《风尚周报》:觉得自己最像天使的一次是什么时候?
  Steven:有一个做变压器的企业,每年有几千万的销售收入,但是利润很薄。老板是做销售出身的,有抱负,可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成长性都存在一大堆问题。机缘巧合的是,一位清华大学的高压变频技术专家,和上市公司为了知识产权问题打官司打输了,正在极度郁闷之中,我们把他的技术嫁接到这个企业,我们资金入股,跟他的技术做一个捆绑,现在这家企业发展得很好。
  汪冰:我们曾经帮助过一个做妇女身体检查的医疗机构,这个项目非常便民,但是企业刚开始举步维艰,于是我们联系了政府部门的人帮助推广,既帮助了企业,又对社会有益。
  
  《风尚周报》这个行业最令人兴奋和最具压力的地方在哪?
  汪冰:如果一个公司募集不到资金,找不到好项目,投资的项目老是亏本,当然很有压力;如果投资的项目成功上市,业绩和股价节节高,实现了超额的投资回报,这让人有成就感。
  Steven:虽然比较累,但是每天都能见到很新鲜的东西,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你想不到的。最具压力的就是你要不停地开项目、抢项目,因为好的项目肯定有别的投资公司加入竞争。在这个行业,钱花不出去也会是一种压力。
  
  如何说话老板才会听?
  想让老板听得进歌功颂德的马屁话之外的真心话,是需要技巧的。一言以蔽之,态度和立场很关键。若想让老板采纳自己才高八斗的方案和判断,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得用高明的保险推销员之于保险买主的立场去游说。如果想发表负面意见或者是否定老板的言行,不妨把自己想象成面对退休了的父母的大龄未婚子女。若想适时索要福利、加薪或者职位,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向父母索要额外糖果时的情景。
  
  惩罚讲究艺术
  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团队成员犯错误甚至违反公司规定的现象,很多管理者会想到惩罚,但是该如何惩罚呢?
  
  日常团队管理中,大家常常会关注到激励,误以为激励仅仅是鼓励和表扬,其实这仅仅只是正面激励,负面激励也就是“惩罚”有时候会比正面激励更为有效。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奖励和惩罚员工的时候,要做到有据可循。光有奖罚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在团队内部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所有团队成员认知并认同公司的原则和底线。
  此外,在明确原则和底线之后,要为整个公司、团队以及个人确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进行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让管理工作行之有效。这也是奖惩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途径。完成目标和计划的,给予奖励;达不成计划和目标的,给予惩罚。尽可能给整个团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是,惩罚总是难以让人接受,再“文艺”或者再“恰当”的惩罚,都要注意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处理过程要顾及员工的感受,充分考虑客观和公正性,因为所有的这些细节都会直接影响到经理人的威信和最终的效果。
  好多年前,我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部门经理。Joe是当时工作表现最为出众的员工,得到了我的器重。因为家里出了点状况,Joe有一段时间工作很不在状态,而恰恰正是那一段时间的懈怠,造成了一次工作上的疏忽,Joe把应该报给A客户的资料错发给了B客户,引发了客户的投诉,而且公司管理层最忌讳泄漏客户信息。最后这件事情越闹越大,我和我的部门倍受压力。
  从内心深处来讲,Joe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完全理解和同情,当然也很遗憾。从私人感情上来讲,这并非是一件大事,秉公处理,我于心不忍,但是如果偏袒,同部门的同事会认为我因为个人喜好而偏袒他,有失公允,很可能会共同抵制我并冷落他,造成团队分裂,而且日后部门整体形象也会受到损害,甚至导致部门士气下降。
  犹豫再三,我还是做出了一个正确但很艰难的决定。我找Joe作了一次单独的谈话,我的态度开诚布公,首先和他一起分析和总结了这次疏忽的原因,并一起制定了改进的计划和控制措施,确保日后这类疏忽能够得以有效避免。
  对于他的私人问题,我也表示了私人的关心和理解,并愿意帮忙。但是话说到最后,我还是对他提出了惩罚的意见和决定,明确告诉他,我会在部门公开对他进行批评,但不会有实质的记录,并详细地解释了惩罚的依据和理由:惩罚正是因为我对他的器重,为了帮助他能够在团队里不受到排斥,继续顺利地成长和发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态度让Joe充分理解我的用心,他表示接受和无异议。
  在部门例会的时候,我把整个事件客观地和大家作了通报,并对Joe进行了口头批评,以此提醒大家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最后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让团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获得重新前进的动力,所以惩罚需要原则,需要方法,更需要“艺术”。

推荐访问:很忙 全民 私募 创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uazhiduanliangongzuozongjie/2019/0318/218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