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需要读懂孩子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公文】

  老师,你懂孩子吗?你了解儿童的秘密吗?你知道儿童的敏感期吗?你能破译童心的密码吗?……   如若不能,那一定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教育总是苍白无力?为什么我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线教师,是与孩子直接接触最多的教师,是与其朝夕相处的人,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的人,是在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他人。作为这样的人,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前,如果发现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不真正了解或不甚了解,缺乏深入研究与把握,那是否感到这是一件多么危险与可怕的事情?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教育者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教育,不基于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孩子当然不接受你的教育。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懂孩子?我们真的重视了解与研究孩子?我们心中装有多少这样的理论?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们想都不想,立即一顿批评与斥责:你不爱学习,不专心,态度不端正……向家长反馈也是这番言辞。学生出现问题,我们除了抱怨与批评,似乎开不出别的“药方”。家长在专业教师这儿并不能得到专业的诊断与支持,我们的说教与家长并没有多大区别。教师的教育言行看不出明显的专业技术含量。而在我们一贯的抱怨批评下,学生往往问题依旧,得不到真正解决。
  我们真应好好向医生学习。医生看病,必先经历一番“望、闻、问、切”的审慎细察。现在医学发达,检查的方法与手段更丰富:验血、B超、X光、CT、核磁共振……
  即使是普通感冒,医生也不妄加评判,轻易给出相同的药方。前些天,幼子咳嗽、低热。我自作主张把孩子前两个月吃剩下的三种药(贝莱、蒲地蓝口服液、头孢克洛颗粒)喂下。四天过去,未见效果,便打电话给一位做医生的同学,问他应换哪几种药。他说:“把孩子带来,光说不行!”我把孩子抱去,他先用听诊器胸前背后细细听了几分钟,又拿出小木片按下小儿的舌头查看喉咙,再仔细询问我咳了几天,怎么咳,喘不喘气,有没有痰,是白天咳得厉害还是夜间,发热度数……有的问题,我却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如此细察。之后,他让我带孩子拍个胸片,说毕竟咳了几天,要排除肺炎。拍片没有肺炎,他才给出三种药(易坦静――治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特别治哮喘;阿莫西林冲剂;清开灵),并嘱咐我,原来吃的三种药都别再吃。不发热就不要吃清开灵……遵医嘱,吃了两天他开的药,孩子全好了。
  医生看病,重在对病人细致询查与了解,直至完全掌握病情,再对症下药。正因此,才药到病除。教师,却没有医生对服务对象的充分重视、审慎细察与真正了解。我们缺乏的是对“人”的研究,缺乏真正了解孩子、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手段等,所以无法开出对症的个性化的“药到病除”的“方”。
  因此,我认为一线教师首先需要的教育理论是研究学生的理论,是研究孩子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等方面的理论。一句话,是让一线教师真正懂得孩子、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理论。如此,教育才可能做到孩子心里去,教育才会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教育者才会真正享受到专业成就感。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因此,这样的理论,一线教师除了从蒙台梭利、陈鹤琴等人的著作中学习外,还应在自己的实践中探寻、发现、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读懂 孩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anquanshengchangongwen/2019/0317/185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