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心理特点及辅导对策研究 争当优秀基层官兵措施

【www.zhangdahai.com--地税国税公文写作】

   【摘要】近年来,军人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和由此引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基层官兵处于军队的一线,除具备军人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心理表现。只有准确把握新一代基层官兵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与时俱进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有效地培养基层官兵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其为军队基层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基层官兵; 心理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47-02近年来,军人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和由此引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军人由于其工作环境、训练内容、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加之新世纪新阶段使命任务的变化,使得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新特点。基层官兵处于军队的一线,职别资历相对较低,队伍年龄普遍偏轻,训练任务比较繁重,工作条件更加艰苦,因而基层官兵除具备军人共有的心理表现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心理表现。通过随机抽取6个连队178名基层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分析得出,基层官兵符合有关文献报道的军人的总体统计指标绝对值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的结论[1],且基层官兵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更高。为此,基层单位充分认识本级官兵的心理特点,积极调整思想教育策略,采取适当心理疏导手段,对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基层官兵的心理特点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指出:“基层单位是军队的基础,是遂行作战、训练、执勤、科研、保障等任务的基本单位。”新时期,大批“80后”军校、地方大学生和“90后”新兵涌入军营,成为基层单位的主力军,为基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官兵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着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表现自我,追求个性展示:“80后”和“90后”官兵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成长过程中己经习惯了更多的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更高的标准。特别是一些“款兵”,更加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体现出“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他们具有新时代青年的活力,敢于接受挑战,喜欢寻求刺激。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育模式在他们的成长进步中起效不大,他们更习惯于经过亲身实践来接受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但同时又缺乏协作能力和意识,没有较好的团队精神。
  1.2依赖性大,适应能力较弱:基层官兵大多是从大学或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由于缺少对军队基层的了解和工作经验,他们对待工作往往是热情多、方法少,对家庭和上级的依赖性很大。他们对基层单位的适应能力较弱,表现为对基层部队环境不适应、心理失衡、人际关系不和谐等。他们对高强度训练和严格的管理存在抵触心理,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家长对他们生活的包办减少了他们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以致在军营中他们表现出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和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1.3关注主流,价值观更务实:基层单位大部分地处偏远,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有限,但基层官兵对信息的渴求并未消减。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获得有价值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国庆阅兵等大项活动中体现出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置身国家建设的爱国情怀。同时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也更加务实,他们重视物质生活质量,表现出功利性较强,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理想信念薄弱,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缺乏。
  1.4思想活跃,创新能力较强:随着军队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基层单位建设对官兵知识水平也有更高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基层官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正规的教育和发达、开放的媒体,使他们思路更加开阔,学习能力更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据调查,入伍新兵中掌握驾驶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可分别达到总数的10%和60%以上,而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可达到80%以上。新世纪军事变革为他们展示自我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他们身上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2影响基层官兵心理的主要因素
  2.1社会因素:这一代青年官兵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观念解放,思想前卫,民主和法制意识更强,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民主和公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获取各类信息,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给他们的生活提供无限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知力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塑造。他们自信但不成熟,富有激情但少于实践,情绪波动较大,性格不够稳定。
  2.2家庭因素: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和利益分配的驱使,也有一部分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压力较大。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在备受家庭关怀和溺爱的同时,对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感受和关注,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他们没有足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大多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做决定的,习惯于旁人的指导与帮助,深受家长的袒护与关怀,性格的养成很容易偏离方向,入伍的动机也多种多样。尽管来到部队不断接受军事训练和独立生活的考验,但浮躁、自私、心理脆弱等问题依旧影响着他们个人发展。
  2.3学校因素: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在教育界已经喊响,但以应试来检验素质的方式仍然根深蒂固。在学校,理论学习时间占去了大部分,而体能训练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却一再压缩,导致每年入伍新兵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广泛性呈下降趋势。军校虽注重理论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均衡分配,但军校的教材已与部队的发展实际有些脱节,军校的管理方式和基层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军校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适应基层的生活,而将所学有效地应用到本职工作中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有的甚至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到,而荒废了专业知识,与同期地方大学生相比,缺少竞争优势。因此,军校大学生在工作中往往出现心理困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2.4部队因素:基层部队的条件艰苦,管理严格,训练强度大,使基层官兵承受比其他人群更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挫折,如进退走留、入党考学、职务晋升、婚姻恋爱、子女教育等,往往对基层官兵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重大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官兵在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发生异常[2]。由于基层单位与外界接触少,还有很多官兵在从学生向军人角色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无法用成人式交往代替儿童式交往,导致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增高[3],长期这样而产生苦闷、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出缺乏动力、丧失活力等特征,有时还伴随厌烦、争论、不可控制的脾气暴躁等异常表现。
  3辅导对策研究
  3.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更新教育工作理念。
  第一,军校教材要贴近新军事变革发展要求,基础内容固然不可或缺,但扩展内容要求“新”、求“变”,增加课程的时效性,培养军校大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军校大学生毕业后立刻可以投入工作,以减少毕业学生因业务不熟或专业不对口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第二,中学在进行军训的阶段,也要注重增强思想教育的亲和力,使中学生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做好参军入伍的准备,真正为部队培养和选拔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军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并组织到基层实践体会,使军校大学生了解基层、热爱基层,培养军人扎根基层、建设基层的坚定信念。
  第三,基层单位要针对这一代青年官兵的思想特点,围绕官兵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性手段。且基层单位须加强对政治工作者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引领他们走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的道路。
  3.2坚持“预防为主”,及时排除官兵心理隐患
  第一,基层单位要建设高标准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和测评室,引进正规的心理测评软件,由专职医师负责,制定科学的心理卫生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建立规范、保密的心理档案[4]。心理卫生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官兵咨询治疗时,要正确对待官兵的抱怨,减少他们的主观痛苦。对己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官兵,要注意跟踪了解、交谈,通过采取必要的治疗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第二,基层单位应把好新兵入伍体检关,不能只将心理测试流于形式。对入伍一周内的新兵组织一次心理辅导,对毕业分配的新干部组织一次交流谈心。并且应至少每半年对官兵进行一次心理普查,及时发现他们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妥善进行疏导沟通,为官兵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安心工作提供最大的帮助。
  第三,基层单位卫生机构应指导各分队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加强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官兵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研究表明,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可降低军人情绪紧张性、提高军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应激的耐受力[5]。但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必须切合部队实际,教育训练内容科学系统,教育训练方法灵活多样。
  3.3坚持“有的放矢”,努力培养官兵健康行为
  第一,针对基层单位训练任务重、人员密度大等特点,在训练间期可组织一些放松活动,如拉歌、游戏或其它团体对抗活动,以缓解官兵训练压力,加强官兵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要完善盥洗室、晾衣场等基础设施,使官兵在训练结束后能更好放松身心,既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进一步激发官兵训练热情,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第二,针对基层官兵对家庭依赖性较大的特点,合理安排对有“恋家”情结的官兵的谈心活动。引导其消除与战友交往时产生的焦虑、自卑乃至敌对情绪,克服以自我中心及敏感的意识倾向,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健康向上的交友行为,逐步减少对家庭的依赖。
  第三,针对基层单位管理严格,官兵与外界接触少的特点,应及时了解官兵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妥善处理。特别是家属随军、大龄青年的婚恋和干部子女教育等问题,可由基层单位协调军内和地方单位共同解决。通过这些活动,切实帮助官兵排忧解难,鼓励其积极的应对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减少消极应对工作的态度,塑造军营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素珍.军人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结果的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905-907.
  [2] 曹文献.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05,7(6):471-473.
  [3] 李俊丽,梅清海,张国英.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1):30-32.
  [4] 王华.基层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2):102-103.
  [5] 肖蓉,张小远.外军军人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8-790.
  
  

推荐访问:官兵 基层 辅导 心理特点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dishuiguoshuigongwenxiezuo/2019/0417/8179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