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市民政工作打算(全文)

【www.zhangdahai.com--福利民政公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全市民政工作打算(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全市民政工作打算(全文)

一、指导思想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要任务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开局之年、是民政“十四五”规划落地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2023年民政工作,意义重大而特殊。全市民政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全面贯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质效导向,用心用情、主动作为,采取更暖、更实、更新的系统性举措,筑牢特殊困难群体托底防线,优化“老幼困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放大基层治理现代化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民政服务的协调性和可及性,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深化“四个民政”建设,构建更具温情度、普惠度、公信力、影响力的民政品牌矩阵,积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民政篇章。

二、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条主线,以“八个坚持”“八个更”推动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主动精准,以更实托底,提高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温情度。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按照“兜底线、建机制、织密网”的工作思路,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兜底、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按照困难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适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价格补贴。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提高每年临时救助水平。延伸专项救助覆盖范围,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二是规范社会救助工作。优化镇(街)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设置,深入推进“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减少人为设槛风险。全面落实社会救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广社会救助小程序,提高申请便捷性。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不超过低保标准2倍的家庭给于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对于低保边缘家庭中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三是强化主动精准救助。坚持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提升温情救助时度效。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实行社会救助“首问负责制”, 确保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推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常态化,定期分析研判困难群众线索和预警信息推送至镇(街),为其组织村(社区)开展线下核查摸排困难群众提供数据支持。依托镇(街)为民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窗口和村(社区)社会救助便民服务站(点),实现困难群众救助申请“一门办、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四是深化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将“信用+社会救助”纳入常态化申办流程。建立社会工作站和协理员工作机制,明确协理员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内容,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挂钩,提振协理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推广“物质+服务”“慈善+救助”的立体式综合救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对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群众通过慈善力量予以补充救助。

(二)坚持品质普惠,以更高标准,提高“*养颐乐”服务满意度。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增能力、提质量、优结构”,多措并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养老需要。一是以政策的精准促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按照“控总量、调结构”的原则,联合财政部门,适时调整完善政策体系,提高财政政策补贴的精准性。会同资规、住建部门,全面清查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由县(市、区)民政部门造册登记,按照“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要求统一使用。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年)》,确保养老服务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全国领先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进驻我市,以发展促进养老产业更新,淘汰落后业态,有效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年内,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户,新增家庭照护床位和普惠性床位各**张,培训养老护理员**人,累计建成三级以上养老机构**家,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增*个老年中央厨房,每个城市街道至少建成1所城市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二是以重点项目激活城乡养老发展活力。城市以社区养老“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为抓手,开创发展新气象。整合盘活片区资源,实现规模效应,主城区实现“三化”运营管理全覆盖,其他县(市、区)完成城市社区养老“三化”运营管理基本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调整助餐补贴政策,将助餐服务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构建老年城乡助餐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等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增*个老年中央厨房,所有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拓宽发展路径,创新服务业态,探索物业十养老服务模式,挖掘老年人服务需求,指导运营方开展增值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激发城市社区养老活力。农村全面完成敬老院转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已建成的区域性养老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或委托运营方式引进专业化团队运营,加快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向专业化发展,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拓展延伸。年内新建农村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不少于**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筑牢农村养老服务的“四梁八柱”。推进以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入住机构比例达**%以上。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鼓励发展“邻里互助中心”“村组睦邻点”等村民互助养老模式,提炼推广丰县“农村幸福小院”工作经验。三是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为龙头,提高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开门”天数,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机制。全年为不少于**万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上门服务,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以上。依托市级养老信息平台,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标准,建立“绿黄橙红”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开展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金融监管等部门协调,形成处置应对养老服务非法集资风险的监管合力,坚决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四是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机制,**周岁以上老年人和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对象中的重度、中度失能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积极推广“养老服务顾问”模式,发挥供需对接、服务引导等作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低龄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实现低龄互助、守望相助提升养老服务的广度和融合度。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老年艺术节、老年体育竞技、老博会、老年春晚等,打响“动起来的夕阳红”品牌。加强养老标准化建设。加大国家、省、市养老服务标准贯彻力度,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规范达标率**%基础上,建成三级以上养老机构**家,培训养老护理员**人。

(三)坚持幸福可及,以更深关爱,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协同度。深化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强化政府兜底责任,督促家庭履行法定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关爱服务合力。一是全面建立四级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坚持生活兜底、监护兜底两手抓,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出台《关于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的若干措施》,形成系统性救助帮扶政策。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工作载体、资源链接、转介服务等功能;
区县一级确保有一个相对独立地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的实体机构;
镇(街道)一级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整合社工站资源购买专业儿童社会组织服务;
村(居)儿童服务站(点)统筹联动各类资源和工作力量,为儿童开展贴身服务。二是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巩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为核心的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定期与市公安局、卫健委、残联等单位进行信息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纳入保障。严格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鼓励各地在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费、特定儿童人群购买保险、“明天计划”、助学帮扶政策、儿童“关爱之家”等政策上拓面提质,开展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政策创新试点,做好困境儿童助医、助学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承担兜底监护职责,针对权益遭受侵害的儿童开展个案处置和关爱帮扶。三是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发展。增强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专业服务功能,推进将市儿童福利院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集养育、康复、教育、医疗、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逐步把康复医疗、特殊教育等服务向淮海经济区及周边有需求的儿童开放。加快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推动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发展,切实承担特殊困难儿童的临时监护和照料等职能,面向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全体儿童开展政策宣讲、关爱保护、救助帮扶和保障服务。

(四)坚持共建共享,以更优机制,提高区域中心治理匹配度。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理念、法治理念、居民参与、协商共治,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基层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一是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增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为着力点,开展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服务能力。计划建立**个村级组织减负工作观测点,动态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制度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序时推进和动态监测。联合住建部门深化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继续扩大城市社区分类治理服务试点范围,实现主城区各个街道均有试点社区典型,打造“综合体”“基本型”“嵌入式”三种服务模式。继续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示范建设,选取**%共**个示范建设单位,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实施,适时召开观摩推进会,总结提炼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典型。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亮基层“融治理”品牌,举办第四届“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大赛,总结提炼破解治理难题、精准服务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等的好方法、好经验,指导铜山区北村村、沛县丰乐村深入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成果,不断推出更多实践成果和特色品牌。四是推进智慧社区赋能建设。深化鼓楼区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成果转化,构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培育县域级、镇(街)级“互联网+社区治理”示范创新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居民自治”,探索“五社联动”智慧应用,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媒介平台,畅通联系居民的“云社区”互动通道,扩大群众有效参与。五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高质量全面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任务,充分发挥其在弘扬公序良俗、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优化社区治理单元为目标推进小区治理,设立小区议事活动公共空间,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微自治”内涵,推进社区治理服务进小区,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培育社区公民为目标促进居民参与,开展社区组织促进参与行动、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参与行动、社区资源整合助力参与行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五)坚持力行有为,以更强引领,提高社会组织发展质效度。一是抓实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作用,履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托底管理职责,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年度检查、章程核准、抽查审计、等级评估、教育培训“六同步”,完善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高质量推动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开展符合特点和实际的多样性教育、培训、交流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重点培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组织,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市社会组织孵化创益园年度培育不少于**家优质社会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功能,发挥培育引领作用。实施**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增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大力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县市区持续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创投大赛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 “**市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征集遴选社会组织品牌项目。积极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举办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建设;
动员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为服务发展大局、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力量。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全面落实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推动到期未换届社会组织抓紧换届整改。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抓好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专项行动等。严格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审查,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扎实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强化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常态化治理“僵尸型”社会组织,防范化解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风险。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年内市级社会组织评估率不低于**%。

(六)坚持赋能培优,以更宽渠道,提高慈善社工志愿参与度。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参与第三次分配中主动作为,助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强化慈善引导。依托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慈善资源、慈善需求信息库,形成慈善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拓展服务载体,有序引导互联网与慈善快速融合、稳步发展。加强慈善组织日常监管,推进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慈善捐赠活动管理,严格依法实施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备案,强化捐赠款物接收使用管理,提升捐赠工作透明度,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打造慈善项目。深入开展“彭城慈行”活动,指导慈善组织精心设计慈善项目,加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利用“99公益日”契机,开展网络募捐活动,筹集资金,实施慈善项目,造福困难群体。持续推广“幸福家园”村社互助慈善项目,真正把慈善项目、慈善资金、慈善物资落到实处、救到急处、用到难处。三是壮大慈善氛围。持续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企业宣讲活动,促进慈善文化生根发芽。落实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第八届“**慈善奖”评选工作,指导各地积极参与“**慈善周”系列活动,加大对善人善举的激励。大力发展 “平民慈善”,引导人人奉献爱心,社会向善向上。四是推动社工发展。出台《**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和《**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清单)》,推进社工站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镇(街)社工站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年内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社工室全覆盖,健全市、县、镇三级社会资源库,形成村(社区)收集、镇(街道)吹哨、专业人才报到、社工站运用专业方法合力处置的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工人才培训力度,新增**名持证人员,选拔**市第二届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开展年度优秀社会工作项目、案例征集活动。五是规范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交换,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以外的其他志愿服务队伍信息,夯实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建立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七)坚持规范有序,以更好举措,提高专项社会事务形象度。坚持便民利民和规范管理导向,以牵头推进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事务改革为契机,优化联办服务,精准回应需求。一是优化区划地名管理。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精神,稳慎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巩固提高**城市地位和影响。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做好界线联检、乡镇勘界试点等工作,年内完成**条县(市、区)际界线联合检查。加大“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深化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等工作,编纂出版《**市地名志》,开展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评定,设立**处地名文化遗产碑牌。二是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修订《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出台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完善殡葬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推进城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对老旧殡仪馆进行改扩建,新建和改扩建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完成**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提档升级任务,增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实行殡葬惠民政策提标扩面,推动殡葬领域降费用、提服务。持续开展殡葬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和违规墓地专项整治。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保障群众“逝有所安”。加快殡葬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身后一件事”改革。三是提升救助管理水平。深化救助管理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完善街面巡查转介救助工作网络,引入“人脸识别”“互联网+”技术、丰富“黄金窗口期”寻亲方式,有效提高救助寻亲率。加强源头治理,减少反复流浪现象。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服务保障,实现救助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四是强化婚姻登记服务。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深化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提升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颁证服务,探索婚姻登记改革和创新实践,推动婚姻登记省内跨区域通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推进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积极培育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构建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地。五是强化精神障碍和残疾人福利保障。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重点加强建档立卡对象中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依托全市*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制定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政策,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探索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实施福彩助残“福康行·持续关爱”项目,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八)坚持项目牵引,以更响品牌,提高**民政工作知名度。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三化工作法”,把规划的时间节点同项目的建设节点有机统一起来,力争一个项目的建成之日就是《规划》一个章节的收官之时。一是提升党建服务项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党课和终身必修课,做实“党建+”深度融合大文章,完善各级民政部门党组(党委)领导和推进民政工作的具体制度,将党建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起检查、一体落实,开展一系列富有民政特色的党建活动,推动党建与民政业务互融共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引领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到以“党建红”推动业务“开门红”。二是挂图推进民生实事。把民政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中心大局谋划,找准工作着力点,对照民政“十四五”规划中的*个方面、*项举措和*个专栏任务,养老“十四五”规划中*大工程,全市民生实事*个民政项目,切实抓好2023年节点任务全面落实,以实际成效兑现承诺。在此基础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工作,探索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机制,提高民政“一件事”便捷度和影响力。三是打造“*民品牌”矩阵。坚持品牌化建设,注重汲取基层鲜活经验,及时将基层首创吸收为顶层设计。积极提炼养老服务创新举措、社会救助温情品牌、五治融合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四个模式”、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扩面拓围特色政策等典型做法,鼓励创新更多典型做法,打造能够彰显“*养颐乐”“*助有力”“*社有为”“*治融合”工作成效的民政品牌。

三、工作保障

坚持“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要求,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在做深做透上见成效,不断提升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实“双第一”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突出主题学、突出实践学、突出效果学,坚持用“三会一课”“微党课”“微视频”“微竞赛”等方式活化学习载体,检验学习成效,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落实“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五型模范”机关建设。继续开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两个传统教育,深化“四个民政”书记项目巩固年系列活动,推动“大走访、大调研、大解决、大落实”结对帮扶一以贯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市级部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问题。

(二)守住民政领域疫情防控零感染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完整准确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新“二十条”,毫不松懈、持之以恒抓好民政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四早”,坚持“人人同防”“人物同防”“内外同防”,精准执行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加强预案、力量、物资、场所等各方面准备,全力守护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激发“五社联动”活力,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有序参与防控,助力城乡基层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推进民政业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用大数据手段筑起疫情防控的“隔离墙”,确保疫情防控与便民服务两不误。加大因疫情影响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力度,全面落实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形势研判,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全市民政系统防控指挥体系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同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保持“严”的主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影响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不贰过”的决心不折不扣抓好巡审整改,加快完成特殊困难群体排查整治、市委巡察和救助资金审计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紧盯资金资源分配使用、重要项目招标采购、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盯紧各级民政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确保民政部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诚恳接受驻民政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及时沟通会商有关情况。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四)加强民政事业发展基层基础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民政法治建设全过程全领域。不断加强民政领域立法及政策创制,推动《**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修订,着力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报备和清理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法治宣传。持之以恒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建立“传帮带”机制,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交流机制,加强干部培养使用、多岗位历练、专业训练,把那些苦干实干、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使用起来。积极选树工作典型,弘扬正能量,营造民政系统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实施民政技能人才培优增量行动,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智慧民政”建设,依托“金民工程”,用好“互联网+”,推进民政领域救助、养老、婚姻、殡葬等信息完全畅通,做到“一事互查”。建立特殊困难群体综合救助平台,加快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力解决漏保、错保、缺项保、滞后保等问题。紧盯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效能,整合专业社工、志愿者、公益慈善等资源力量,一体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推荐访问:民政 全市 打算 全市民政工作打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minzhenggongwen/2023/1026/67029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