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进展型脑梗死病因分析|45岁脑梗死能活多久

【www.zhangdahai.com--工会社团】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多靶点干预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82例进展型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对照。结果高血糖、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发热或合并感染、血管狭窄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凝、抗凝及纤溶减弱、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以及嗜烟酒都是进展型脑梗死相对危险因素。结论对上因素的及早干预治疗有利于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进展型脑梗死;病因
  
  作者单位:456300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展型脑梗死(stoke in pmgression SIP)。是指发病后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1]。在脑梗死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不良有关,可使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2]。因此,充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早期提供多靶点干预,将有利于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作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2例SI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SIP患者8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SI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40~81岁,平均(54±9�6)岁;合并高血压59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6例,肺部感染6例;经院外治疗者28例。入院前发生进展者50例,入院后进展者32例。其中病程6 h~3 d内进展者67例,占81�7%;3~7 d内进展者11例,占13�4%;7~10 d进展者3例,占3�7%。肌力下降1~2级49例,下降3~4级33例。意识障碍出现或加重13例,失语加重22例。
  1�2分析方法入院后动态观察病情,包括对生活习惯、病史、病情恶化时间、程度的询问;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判断病情是否进展。并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血糖、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等检查,动态复查头颅CT、MRI,以明确进展的病因。
  2结果
  82例SIP中,高血糖者52例63�4%,高血压或血压不稳者49例59�8%,血管狭窄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例37�8%,高凝、抗凝及纤溶减弱、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者22例26�8%,嗜烟酒者22例26�8%,发热或合并感染者20例24�4%,有上述两种以上因素者31例37�8%。
  3讨论
  王黎萍等[3]研究发现,SIP患者高血糖发生率高于非进展者,高血糖患者较血糖正常患者梗死更易进展,且发病后72 h内空腹血糖水平增高与临床神经功能恶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本组病例中血糖增高者52例,占63�4%,可说明高血糖与SIP的关系。体温升高也是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有报道体温升高与SIP呈正相关[4]。发热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是指梗塞前已经存在的或梗塞后出现的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是指脑卒中本身引起的体温升高,特别是下丘脑受累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感染加重卒中的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所致的白细胞数量增加、白细胞黏附聚集和随后发生的活性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凝血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杨前进等[5]报告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使每增加109/L,SIP危险性增加1�439倍,因此预防感染极为重要。脑动脉主干高度狭窄或闭塞也是SIP的危险因素之一[6]。大血管狭窄或闭塞,致远端低灌注,同时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致侧枝循环不良或根本无法侧建立;同时血管狭窄处往往有不稳定斑块存在,斑块破溃后碎屑入血,栓塞远端动脉,且破溃处继发凝血,可形成血栓;原发动脉血栓蔓延产生新的狭窄或使原有狭窄的血管产生闭塞,或通过阻断侧枝血管使侧枝循环消失,从而引起梗塞进一步加重。凝血、抗凝和纤溶的改变,可使缺血半暗带灌注受影响,促使其向梗死发展,神经功能恶化。研究发现,SIP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7]。 吸烟、饮酒也是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吸烟。吸烟可使血粘度、血细胞比容增高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饮酒特别是酗酒,影响凝血系统,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性,同时也使脑局部血流量下降。本研究发现,SIP中嗜烟酒者比例较高。血压的变化也是SIP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卒中后24 h内血压水平与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梗死面积、预后及死亡率之间呈U型关系,即以收缩压180 mm Hg为基础值,收缩压升高或降低均可使患者病情加重,以舒张压100 mm Hg为基础值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8]。总之,SIP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患者本身的因素,也有治疗方面的因素,充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我们早期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减缓进展性卒中,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5.
  [2]Davalos A, Cendra E, Teruel J, et al� Deteriorating ischemic stroke: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Neurology, 1990,40:1865�9.
  [3]王黎萍,吴承龙�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3(4):293�294.
  [4]周玉兰�体温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24�25.
  [5]杨前进,付跃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2):102�103.
  [6]钟建荣,邱欣良�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41�2342.
  [7]茹海港,王见良�进展型脑梗死血脂、血流变、血凝监测的临床意义�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24�225.
  [8]Castillo J, Leira R, Garcia MM, et al� Blood pressure decrease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brain injury and poor stroke outcome� Stroke, 2004,35:520�6.

推荐访问:病因 进展 分析 脑梗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gonghuishetuan/2019/0414/754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