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邮编

【www.zhangdahai.com--共青团公文】

  [中图分类号]R5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0-0069-0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有病的家畜,可从消化道和呼吸道及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和发病。为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现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5~2009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方病防治所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用ExcelS03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83年普查发现3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全部是慢性病患者:1984~1989年无报告病例:1990年新增1例,是老患者新发现。1990年经省、市验收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1991年又增1例,也是有多年症状的患者:1992~2004年无病例报告:2005~2009年报告发病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10万:其中2005年报告发病2例,发病率为0.27/10万:2006年报告发病1例,发病率为0.14/10万:2007年报告发病12例。发病率为1.6/10万;2008年报告发病15例,发病率为2.05/10万:2009年报告发病64例,发病率为8.7/10万:各年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三年发病率呈快速上升。
  2.2流行特征 疫情多发生在2月到5月间、牲畜产羔产犊季节后;主要分布在饲养牛、羊较多的乡镇村屯: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集中于成人;农民发病率高。特别是无防护而接生流产牛、羊的人感染率较高:2005~2009年农民报告发病88例,散居儿童、学生、工人各报告1例,职业不详3例。
  2.3发病范围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5年有2个乡镇发生布鲁氏菌病,2006年有1个乡镇,2007年有5个乡镇,2008年有5个乡镇,2009年则达到15个乡镇,形势日益严重。
  
  3 讨论
  
  自2005年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发疫情相继出现,且有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近三年来疫情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发病范围逐年增大,到2009年已波及到15个乡镇,形势日益严重:2007~2009年有局部村屯出现暴发疫情。
  3.1疫情原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给牲畜接产时不做必要的防护是造成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出现流产的牛、羊不报告,甚至为了利益对病畜进行买卖交易。对流产物不做无害化处理也是造成本病发生和局部暴发的重要原因。
  3.2措施 今后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建议畜牧部门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以检疫、淘汰病畜为主,认真做好畜间免疫工作,有疫情的疫区免疫密度要达到95.00%以上,并坚持连续免疫3年,以有效控制传染源。(2)针对本病疫情发生特点和牲畜养殖情况,加强疫情监测,重点加强对辖区内养殖的奶牛、羊等畜类及其相关从业人员的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水平,减少疾病发生。(3)建立卫生、畜牧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和分析本地区动物间、人间布鲁氏病疫情,一旦出现,相互沟通和合作,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4)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尤其要加强对辖区内牛、羊等畜类及其制品的养殖、运输、屠宰、加工、销售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病防治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有病的认识程度,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推荐访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 调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gongqingtuangongwen/2019/0403/523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