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门诊用房的设计特点]综合医院门诊

【www.zhangdahai.com--交通运管公文】

  【摘 要】分析门诊用房的功能及总体布局的发展变化,总结门诊用房各部分的设计特点及规律,反映生态、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的设计思想对门诊设计的影响,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
  【关 键 词】综合医院门诊用房 人性化设计 总体布局 平面布置 生态建筑 信息化 智能化
  【Abstract】By analyzing outpatient building function and its general layout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and summariz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ttern of each section of outpatient building, this article reflects influences of new design thought such as ecolog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tellectual faculties on outpatient building design and patient-caring humanizing design.
  【Key words】General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to the room Humanity Design general disposition plane layout arcology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tize
  
  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而对人民的健康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级医院有时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咎其原因,硬件上的不足(医疗建筑、医疗设备)在有些医院比较突出,这就对综合医院医疗用房的改扩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把握好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机会,采用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总结近年来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心得,本文着重关注在医疗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的门诊用房的设计特点。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对诊疗活动的影响,门诊、医技两者的联系日益密切,加上土地资源的紧张,单独新建的门诊楼或医技楼,已很少出现,更多的是两者的综合体。
   一、门诊用房的功能分析
   医院门诊用房主要解决病人的疾病诊断及一般治疗,相对于其它医疗用房有其鲜明的特点:
   1、人流量大,且高峰期集中。目前我国综合医院门诊量一般按床位数的3倍计算,高峰都出现在每日开诊后1-2小时。高峰时,大科室门诊量大,候诊时间较长,常用医技科室(如放射、检验)、公共使用部分(收费、挂号、药房)等都出现排队现象。等候时间的长短,等候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影响他们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2、科室多,布局不同且内容复杂,不便于病人特别是初次就诊的病人识别。由于功能的原因,各诊室门诊量不同,业务用房数量差别很大。同一楼内,低层部分每层布置2、3个科室很紧张,多层部分每层可以布置4、5个科室,使用起来较充裕。如何使病人方便地找到就诊的诊室,就需要建筑师提供一个合理的布局及交通组织。
   3、病人的活动较多且复杂。病人就诊一般需要咨询、挂号、候诊、就诊、检查(甚至多项检查)化价、交费、拿药等多项内容,涉及不同楼层,不同科室,如何减少病人奔波的次数,缩短水平和垂直距离,是需要建筑师及医院管理者共同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宗旨――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
   这一观点已为多数医院管理者及建筑师所接受,但要把这一思想体现到医疗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确实需要做大量细致而独具匠心的工作。过去提到的医院设计的“家庭化”、“宾馆化”应该说都是反映这一思想,但又都不全面,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既有咨询、收费、休息、等候、小卖、餐饮等接受公共服务的内容(而这是以往我国医院设计所关注不够的),也有就诊、治疗、检查等医院特有的医疗活动。对于公共服务部分的设计,与一般公共建筑相似之处在于其方便、快捷、舒适等。由于被服务对象――病人的特殊性,设计中应体现对病人心理、生理特点的关爱。如靠墙扶手.助力拉手等设施,风雨连廊.各种不同空间舒适的休息区.候诊区的设计,以及建筑色彩在不同科室、场所的不同应用等。明亮、健康、近人尺度的有生机的室内环境、装饰,对放松病人的神经,愉悦病人的精神,鼓励其战胜疾病具有特殊意义。因此简单地参考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建筑的形式设计医院,特别是门诊用房,是不恰当的。豪华气派的风格、冷冰冰的、雷同的装饰,但并不能使病人感到亲切、自然,对医院有信仰感。
   对于医疗用房的设计,过去多为简单统一的风格,令病人感觉枯燥乏味,有的科室如放射科甚至令人生畏。个性化的诊室及候诊厅设计,使病人在各种诊室有不同的感受,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情,去接受检查、治疗。
  三、以门诊为中心的医疗用房布局的发展变化
   门诊楼的设计已从早期的一字型到与医技、病房相结合的工字型、王字型。如今这些形式仍然满足不了大型、特大型医院的需要。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科室面积越来越大,科室及医疗设备越来越多,门诊与医技科室及病房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而城市用地的紧张,使地处城区的综合医院,范围不会有大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集中或半集中式的布局,是可行的选择。出现了医院街、院落式、网格化等新的总体布局形式,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院街较早见于日本的医院设计中,它将医院的主要交通部分及公共服务部分置于纵轴上,将门诊、医技、病房等医疗部分置于纵轴两侧。病人身临其境,如同穿行于一条医院大街,到各科室易于寻找,主要出入口非常明显,导向性强,改变了医疗建筑“迷宫式”的感觉。同时,沿纵轴可继续接建其他设施,为发展留有余地。医院街还可多层布置,中央形成共享大厅,加以垂直绿化及休息空间,改善了医院的就诊环境。院落式、网格化则是形成多个横向、纵向的交通联系,可通过“L”型、“一”型等多种形式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接建,象骨骼一样,通过关节(交通核心),可以生长。这个布局适合于特大型医院用房。
  集中、半集中的布局形式较常见于国外医院设计,有的出现较多黑房间、复廊甚至三条走廊的形式,简单地照搬是不可取的。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国内医院空调及照明系统即所谓“人工环境”的投资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还没有达到舒适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国内医疗建筑空调系统常采用的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对空气的过滤及更新远不如国外采用的集中式全空气系统,仅能满足基本温湿度的要求。有的医院为节省投资,甚至省略新风系统。病人、医护人员长期置于这种“人工环境”中,而无法自然通风、采光,是不妥的,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在单体设计中,合理地布置医疗用房的朝向,组合以内院及共享空间,使大多数医疗用房处于自然通风、采光的环境中,将不需要采光的医技用房及人员较少停留的辅助用房,如更衣室、仪器室等置于没有直接采光面的位置。根据我们的国情,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节约能源,科学地合理布局。
   四、门诊用房平面布置的设计特点
   1、以共享大厅为中心的平面形式。新建门诊楼目前较常采用以共享大厅(门诊大厅)为中心,中心布置主要公共服务部分――楼电梯、卫生间、收费、挂号、取药、休息等。围绕大厅,各个尽端布置各科室。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交通及公共部分醒目,便于寻找,同时从中心到各科室路线最短。还可将各种设备管井也设在中央部分,则到各科室也是最佳距离,便于设备系统分布及分科管理。各科室位于不同的尽端,不互相穿越,管理方便。 大厅兼有人员分流,公共服务等多项职能,大厅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底层大厅应做到宽敞、通透。如有顶部采光,应控制在适宜的透光率(透光太强,夏季影响大厅温度)。做好室内绿化,使病人一进大厅,感到生机和活力。大厅周围设有各种服务设施――挂号、收费、取药、休息等,防止出现空荡荡的大厅,没人停留,也无法停留,大厅大而不当,造成浪费。
   2、医疗科室的功能组合与垂直分布
   在门诊楼各科室中,根据病人疾病特点及门诊量的多少,将病人活动不便及门诊量大的科室放在低层。将功能相近及联系较多的科室放在同层或临近层,减少病人的奔波。如将内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置于一层;将外科、妇产科、门诊手术放在一层等。分层设挂号、收费、取药,方便病人。
   3、门诊用房的设计
   ①诊室及候诊区的形式。诊室的形式已从传统的多人大诊室、二人诊室向单人小诊室变化,普通诊室向个性化诊室、特色诊室变化。诊室设计应尊重病人的隐私,便于大夫使用。候诊区的设计较常采用集中候诊区与走廊候诊相结合的二次候诊模式。科室集中候诊区,病人及家属停留时间较长,人员较多,怎样减少病人因等候及病痛带来的烦燥进而有一个放松、愉悦的心情,是应加以重视的问题。集中候诊区最好设在直接对外通风、采光,室外风景较佳的位置,使病人可看到窗外景致。厅内可设有线电视、报刊、杂志等服务内容。大候诊厅还可设小卖及餐饮等设施。儿科候诊厅可设儿童活动区,放置玩具。走廊候诊有中央候诊或两侧候诊,端部应尽量对外采光。有的设计将走廊一侧对外采光、诊室朝向里侧,提高了病人候诊的环境质量,是对传统诊室布局改革的有益探索,但这种模式对诊室采光影响较大,不太适合普通诊室,可用于不需采光的医技科室。还有的设计设宽大候诊廊,诊室小开间分隔,在诊室一侧也有医生走廊,便于医生交流,但这种形式对病人的私密性及诊室管理有一定影响。
   诊室和候诊区的设计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及基地的情况,选用不同形式的最佳组合,而不应简单地套用一种模式。
   ②医技科室的设计 医技科室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检验科室及放射科。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各种检查仪器越来越小。同时,各种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检验科室用房已从过去分工明确,一个房间一项检验一台仪器向大开间的检验中心、中心实验室方向发展。这种开放式布局为以后各种新型设备的进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集中使用各种设备,提高利用率。
   计算机的发展,对传统放射诊断学、影像学有很大影响,使之向数字化发展,原有的底片存贮也向数字化存贮转变,从而不光提高了诊断精度,也为运程会诊提供了便利。同时,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结合更加紧密。这些反映在放射科的设计中,就是各种设备及医疗用房需求更多,功能更加复杂,甚至出现手术室等有净化要求的用房。在防护方面,各种新型防护材料的出现,使防护厚度减小。建筑师在设计时,有了较大的设计空间,也为将来的设备布置调整提供了可能性。放射科的空间和室内设计应改变以往人们对它的恐惧感、神密感,将活泼的色彩和装饰引入室内。
   五、生态建筑,信息化、智能化建筑等设计思想对门诊门房设计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空气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环境问题应采取更加负责的态度。一方面“人工环境”本身并不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同时,制造“人工环境”也会对周围造成声、光、热等污染。这对于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高,人流量大的门诊用房更是如此。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空气、阳光及主导风向,加以引导,合理组织采光、通风、隔热及保温,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应是有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的建筑师在设计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门诊用房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建筑本身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二是对医疗活动的影响。现代建筑的智能化,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对日常使用的自动化管理,包括监控、报警、识别等系统,可以使管理人员通过设备掌握全楼的使用情况。同时,计算机还可以辅助对本楼的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包括温、湿度、照明等。
  
  
   以上是所谓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建筑,而做为医疗建筑,信息技术对医疗活动也提供了很大帮助。从病人入院挂号、就诊、检查、开药、治疗方案的形成及治疗全过程,这些信息如果建立在一个信息平台上,一方面方便医院管理,随时可以掌握从全院的医疗信息到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情况。同时关于病人的信息,相关部门可以共享、联动,为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减少病人的等候时间,实现无纸病历,方便就诊。结合传送系统,进行物流传输,方便治疗。信息技术的实现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体现在对设备的要求(包括水、电、暖等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及医疗设备计算机数据的形成和传输)及对建筑空间(包括所需的各种控制机房、微机中心、综合布线)的要求。

推荐访问:用房 医院门诊 综合 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tongyunguangongwen/2019/0416/7946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