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计算公式_上海市3936例成人体质指数分析

【www.zhangdahai.com--经贸招商公文】

  肥胖是一种常见营养障碍性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3]。体质指数(BMI)与体脂密切相关,且身高、体重易于获得。因此,BMI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判断超重或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2002年,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状况调查。上海市有3个区被抽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现将该调查中居民体质指数结果作如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时间
  2002年8月~2002年10月,根据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统一抽样原则,我们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本市抽取了黄浦、虹口和松江区(黄浦、虹口为市区,松江为郊区)的各3个街道1 620户中的18岁以上居民,共计3 936人,以此为调查样本进行了身高和体重的测定。�
  
  1.2 方法
  体重和身高的测量使用了磅称和身高标尺,通过目测得到数据。所有称量器械均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提供。�
  
  1.3 判定标准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采用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推荐标准进行评价[4],BMI<18.5为消瘦,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4 资料处理
  以P软件建数据库,以P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 936人,其中市区2 570人,占65.29%;郊区1 366人,占34.71%。调查人群中男性1 783人,占45.30%;女性2 153人,占54.70%。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调查人群性别年龄分布(%)�
  
  2.2 居民BMI分布
  本次调查人群的平均BMI为23.58。调查人群中消瘦者252人,占6.4%;超重者1 291人,占32.8%;肥胖者426人,占10.8%。经全市人口标化后,超重率为28.95%,肥胖率为�9.27%。�
  
  2.3 不同性别比较
  本次调查人群中男性的平均BMI为23.63,女性为23.55。男性的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17%、35.05%和�9.81%,女性分别为6.60%、30.93%和11.66%,两者的体质指数分类构成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053,P=0.029),见表2。
  表2不同性别人群BMI分布�
  
  2.3 不同年龄组比较
  本次调查人群中18岁~人群的平均BMI为21.67,30岁~人群的平均BMI为23.05,45岁~人群的BMI为23.98,60岁~人群的BMI为24.22,随年龄增加而略有增长。不同年龄组人群BMI分布见表3。差异有显著性(χ2=272.210,P=�0.000)。如将BMI≥24的人群均视为过重,则18岁~、�30岁~、45岁~和60岁~岁人群的过重率分别为21.92%、�36.48%、47.64%和51.98%,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过重率呈增加趋势(趋势χ2=147.743,P=0.000)。将30岁以上人口按全国人口标化后,超重率为33.07%,肥胖率为9.92%。�
  
  2.4 市区郊区比较
  调查人群中市区人群的平均BMI为24.00,郊区人群的平均BMI为22.79。市区人群的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94%、36.58%和12.61%,郊区人群的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15%、25.70%和7.47%,郊区人群的消瘦率高于市区人群,而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市区人群,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44,P=0.000),见表4。�
  2.5 不同经济收入比较
  调查人群中不同收入人群的BMI分布见表5,各收入人群
  
  表3不同年龄组人群BMI分布�
  表4市区郊区人群BMI分布�
  表5不同收入人群BMI分布�
  
  3 讨论
  
  BMI作为诊断肥胖的指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各项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标准却有所不同。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经过大规模数据分析,于2001年对中国成人适宜体质指数切点提出了比较合适的建议[4],初步建议以BMI 18.5为体重过低的切点,24为超重的切点,28为肥胖的切点,所以本次研究采用了该标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的平均BMI为23.58。经全市人口标化后,18岁以上人群的超重率为28.95%,肥胖率为�9.27%。将30岁以上人口按全国人口标化后,超重率为�33.07%,肥胖率为9.92%。本次全国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城市各年龄段成人超重率分别为27.7%(18岁~),39.8%(45岁~),39.9%(60岁~)[6]。比较发现,本市的年龄段超重率均低于全国大城市水平;全国成人肥胖率分别为10.4%,17.2%,�19.4%,本市情况均低于全国。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相比(BMI>25.0的比例为23.8)[7],超重和肥胖的情况有明显上升。
  近10年来,上海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比例逐步扩大,这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肥胖与各种慢性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体质情况的改变,上海市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趋势也呈上升趋势。控制居民的超重与肥胖对慢性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居民的体质情况与同期全国大城市比较,上海市的情况优于全国情况,这也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保持和加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调查人群的BMI分布与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有关,而与经济收入无显著关系,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5]。从初步分析结果来看,市区人群体重过重明显高于郊区人群,估计可能与膳食习惯与膳食结构不同有关,有待联系膳食调查的相关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人群BMI均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且随着年龄增长人群过重率呈增加趋势,45岁以上人群的过重率接近50%,即有将近一半的中老年人处于体重过重的状态。但是要排除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需要进行Logist回归等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不作探讨。
  目前,肥胖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肥胖是可以预防的,而且这个过程需要坚持较长的时间。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针对中老年人尤其是市区中老年人宣传健康合理膳食,并制定相适应的锻炼计划,组织长期锻炼,具有一定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写作组. 中国人群体重指数及血压关系现况抽样调查研究):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J]. 高血压杂志,1995,3(9增刊):7.�
  [2]Flack JM, owers JR.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insulinaemia[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91(suppl 1A):11s.�
  [3]Daniel M, Rowley KG, McDermott R, et al.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Aboriginal Australians): prevalence and risk[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2, 57):23-33.�
  [4]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5]杜村发, 翟凤美, 葛可佑.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 卫生研究,2001,30(6):339~342.�
  [6]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葛可佑.90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营养状况(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上海市 体质 成人 指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ngmaozhaoshanggongwen/2019/0329/424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