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www.zhangdahai.com--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承担着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地位重要,而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复合人才有力抓手。本文对当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要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各种机制,特别要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涵义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以对辅导员进行选拔、定位、考核及培养的复杂全面的建构工程,是对辅导员队伍中的组成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工作效能最大化的科学的组织构建工程,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新特点,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对象,为服务目标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突显政治性和专业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从1951年11月,政务院批准了教育部提交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提出:“为了加强全国工学院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地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到1953年4月,清华大学首次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双肩挑”制度,即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时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创新发展,为兼职政治辅导员的设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时至今日,我国各高校已普遍实行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等,肯定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从而拓展了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比2006年增长33%。平均下来,207名大学生拥有1名专职辅导员,这一比例已经接近200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专职辅导员按1:200的配备比例,除此之外,全国高校还有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班主任212851人,与专职辅导员一起构成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由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岁月变迁,终于得以建立健全。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队伍不稳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现已成为很多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一大问题,也是影响辅导员制度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员不够稳定。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成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渴望进入的工作单位,很多硕士毕业生就想通过应聘高校辅导员这个渠道先进入高校,以后再逐渐寻求机会转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把辅导员工作暂时作为一个“跳板”来看待;另一方面,很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后就被指派到或自愿转到其它管理岗位,或晋升,使得辅导员队伍频繁更换,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正常工作难以有效的展开。其次是思想认识不够稳定。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只是一个“临时性岗位”并且多由年轻人组成,年龄稍大就要考虑转岗,感到信心不足,前途渺茫,再加上辅导员的福利待遇的不如意,更使得辅导员心理落差大,难以安心在岗位上工作。
  2.专业程度不高
  大多数高校在选留辅导员时对人员所学专业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对是否是党员,是否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进行规定,有的院校也只招收和自己专业背景相符的学生作辅导员,这使辅导员的学科多样化。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他们只能应付日常的一些学生管理工作,当面临诸如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辅导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另外,大多数的辅导员在工作以后很少参加系统的业务培训,仅限于校内队伍间的交流,由于我国在学科支撑方面还比较薄弱,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点,但还没有针对学生工作全面系统的专业学科,再加上众多的事务工作,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只能靠经验和实践来逐渐摸索。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业务工作一般是由学校的学生工作处来负责安排,日常工作、人事关系、组织关系及考核一般是由学院,辅导员面临着双管制度,多重管理,工作积极性大大受到影响,再加上责任不明确,任务繁重,难以有成就感,不得不自谋出路。同时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存在很大局限,既没有辅导员系列的职称评定,也没有辅导员的职级晋升,尽管有一些做的好的辅导员能够走上领导岗位,但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辅导员的发展得不到保证
  4.社会地位不高
  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始终对辅导员的工作不理解,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空洞的说教,停留在表面功夫,是一项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现实中人们的忽视和工作地位的重要性忽略严重低估辅导员的重要意义,造成辅导员自身都忽视了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较低,没有职业荣誉感冲击着辅导员的职业追求。另外,在高校层面,辅导员的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使辅导员处于两个身份的边缘地带,在建设和发展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四、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实问题的对策
  1.切实贯彻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
  高校是辅导员职业化实施的具体承担者,同时也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受益者。辅导员队伍建设将促进高校办学能力的增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者是一个长期、曲折,充满挑战的过程。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处形势、实际发展情况及辅导员工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有自己特色的措施,并针对辅导员岗位特点,科学制定各项工作规范,逐步颁布工作标准,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通过分配制度改革,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保证辅导员的收入达到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通过制定辅导员评聘制度,设立辅导员职称系列,在职务竞聘、职称评定方面为辅导员提供政策保障;通过制定科学地考核体系,把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主管领导评价综合起来考虑,建立表彰奖励制度,重视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同时各高校领导也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遵循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有计划地、系统地来进行队伍建设,并将之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
  2.完善并落实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度
  高校在对辅导员开展的培训制度,应注重培训的系统性、长期性、实效性、多样性,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及专业水平方面始终高于受教育者,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实践的需要,能使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这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提倡学习终身化的今天,高校也要为辅导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使得辅导员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也是职业化发展基本要求。完善的培训制度是职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另外,根据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辅导员培训内容应主要将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统一起来,双管齐下。一方面,职前培训是辅导员任职上岗的必经环节,根据辅导员职业化的要求,辅导员只有经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后才能上岗。这既是辅导员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也是对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建立辅导员的在职培训体系,将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学历提升培训及国外交流有机结合,并根据其工作年限、所带年级,将辅导员进行划分,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训。
  3.加强辅导员自身职业道德和素质的提升
  领导重视和政策保障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外部条件,辅导员自身观念的改变才是关键。辅导员要强化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理解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增加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改变把本职工作当成临时职业的看法,改变视学生工作为个人前途的“跳板”的错误认知,要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实现个人事业发展与学校宏观发展的途径,更新自身观念,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当作是一项值得终身为之奉献和努力的职业。一方面,辅导员要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使辅导员队伍成为一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一颗饱含热情的心去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要有一颗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的心,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同时也要更加热爱自己的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价值观;最后,副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严格按照高校对辅导员职责的明确规定从事职业活动,注意培养语言、行为的规范性,努力树立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化形象。
  
  参考文献
  [1]杜向民,黎开谊.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4:57-60.
  [2]封林,余瑞福.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07(8):74-75.
  [3]刘丽娜.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5).
  [4]李永山.基于个体视角的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研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7(10):
  78-79.
  [5]张彦.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再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72-74.
  
  作者简介:张视星(1982-),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辅导员 队伍建设 高校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ngshenwenmingjianshe/2019/0316/1617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