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_纳洛酮联合治疗昏迷

【www.zhangdahai.com--科学科技公文】

  摘 要目的:通过本试验探讨纳络酮治疗各类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应用纳络酮0.4~0.8mg每天1次静脉注射或肌注,连用3~5天和至少1个月的随访,同时抽取相应病例应用甘露醇治疗作对照。结果:实际完成观察组病例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治愈率达86.8%,较对照组为佳,且未发观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纳络酮可作为眩晕症的常规用药。
  关键词纳络酮;眩晕症;临床观察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为了观察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我们设计了一个随机对照的临床计划,比较纳络酮治疗眩晕症和应用甘露醇治疗的疗效差异。纳络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应用于临床的报告,为此,我院自1999年10月起应用纳络酮治疗各类眩晕症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我院应用纳络酮治疗眩晕症38例(A组),有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8~76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16例,脑动脉硬化9例,美尼尔氏病7病,颅脑外伤性眩晕4例,其它2例,同期抽取38例病例应用甘露醇等药治疗(B组)作对照,B组中有男20例,女性18例,年龄30~70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15例,脑动脉硬化8例,美尼尔氏病10例,外伤性眩晕3例,其它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常见全身性疾病
  1.2.1脑血管性眩晕
  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1.2.2脑肿瘤性眩晕
  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1.2.3颈源性眩晕
  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1.2.4眼源性眩晕
  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1.2.5心血管性眩晕
  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1.2.6内分泌性眩晕
  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1.2.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
  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1.2.8神经官能性眩晕
  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1.3用药方法
  各位患者均接受为期3~5天的治疗和至少1个月的随访。A组采用纳络酮0.4~0.8mg静脉注射(部分患者可用肌肉注射),每天1次,B组患者采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注射每天2次,而2组患者常规治疗药物相似,包括使用扩张血管、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药物。连续使用3~5天并能随访1个月者为观察对象。
  1.4主要观察指标
  在用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同时观察其有无毒副作用的发生,包括皮疹、血压、心率及肝肾功能情况。
  1.5结果
  A组用药后有33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起效时间为用药后半小时左右,总有效率达94.7%,治愈率达86.8%,B组有22例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92.2%,治愈率为57.9%,根据x2检验,两组在治愈率方面P

推荐访问:眩晕 临床 观察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kexuekejigongwen/2019/0314/1383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