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败血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败血症会死亡吗

【www.zhangdahai.com--其他公文】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败血症流行病学规律和常见致病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败血症234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的234例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5.13%,男140例,女94例,农村210例,城区24例。血细菌培养111例,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45.0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肺炎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杆菌2例,四联球菌2例,乙型链球菌1例。结论本地区小儿败血症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区,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关键词] 小儿败血症;流行病学
  
  败血症为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健康。为探讨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规律,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我院儿科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败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234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5.13%(234/4557)。其中男140例(59.83%),女94例(40.2%),男女比为1.49:1。居住地区分布:农村210例(89.74%),城区24例(10.26%)。年龄分布:≤28天142例(60.68%),~1岁43例(18.38%),一3岁24例(10.26%),~6岁14例(5.98%),6~12岁11例(4.70%)。
  
  l.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诊断标准凡急性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无局限某一系统的急性感染时,都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凡新近有皮肤感染、外伤,特别是有挤压疮疖史者,或呼吸道、尿路等感染灶或各处局灶感染,虽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体温仍未控制且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者,应高度怀疑败血症的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大、迁徙性脓肿等,则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1.2.2 确诊依据血培养骨和(或)髓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234例败血症患儿中体温升高者(发热)185例(79.06%),体温正常者35例(14.96%),体温不升者14例(5.98%)。黄疸51例(21.79%)。皮疹28例(11.97%)。肝脾肿大20例(8.55%)。发绀3l例(13.25%)。淋巴结肿大9例(3.85%)。无阳性体征34例(14.53%)。有局部感染灶152例(64.96%),以脐部感染(脐炎,脐部分泌物)最多,有52例(22.2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有39例(16.67%),肺炎26例(11.11%),消化道感染13例(5.56%),皮肤感染脓庖疮13例(5.56%),皮肤皱褶糜烂5例(2.14%),红臀1例(0.43%)。出现并发症42例(17.95%),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9例(3.85%),肺炎30例(12.82%)。伴随营养不良17例(7.26%),先天性心脏病5例(2.14%),佝偻病3例(1.28%)。
  
  2.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0×10(H9) /L者113例(48.29%),10~20×10(M9) /L者97例(41.45%),4.0~10×10(H9)/L者23例(9.83%),4.0 x10(H9) /L以下1例(O.43%);血小板计数,正常者167例(71.37%),增高者59例(25.21%),减少者5例(2.14%);合并贫血19例(8.12%)。
  血培养111例,培养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5.05%,占败血症患儿21.37%。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肺炎链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杆菌2例,四联球菌2例,乙型链球菌1例。
  
  2.3 治疗转归 痊愈106例(45.30%),好转111例(47.44%),放弃治疗13例(5.56%),死亡1例(0.43%),转院5例(2.14%)。
  234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共做血培养111例,检验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45.05%。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48%),肺炎球菌13例(26%),表皮葡萄球菌6(1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4%),肺炎杆菌2例(4%),四联球菌2例(4%),乙型链球菌1例(2%)。
  
  3 讨论
  
  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高,因此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性疾病中,败血症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我国败血症的死亡率为1/10万,而1岁以内的小婴儿死亡率则为7.38/10万,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死亡率为0.43%,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0万,放弃13例,占同期败血症的5.56%,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9/万。无论是败血症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小婴儿均明显高于成人和大龄儿童,国内报道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10%。
  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性别上元显著差异,为1.49:l。分布区域主要在农村,共210例(89.74%),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考虑农村小儿败血症发生与农村卫生状况、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卫生意识淡漠有关。降低小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小儿死亡率的关键在农村,在农村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群众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对疾病认识程度,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非常重要。
  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新生儿发病率最高,本组资料中新生儿142例,占60.68%,在培养阳性的50例中新生儿3l例(62%),1岁以内的小婴儿11例(2l.57%),~3岁5例(10%),-6岁3例(6%)。说明小儿败血症中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败血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小儿败血症防治关键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关系密切,出生体质量越低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新生儿时期脐部和皮肤护理对败血症的防治十分重要。本组资料显示,脐部护理不当,局部感染或有分泌物者52例(22.22%),皮肤感染13例(5.56%)。因此,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前用“干”法,即在换尿布后涂少量植物油,除会阴和臀部外不用水洗。浴后应用软毛巾吸干,而不应揩擦以免损伤皮肤。皮肤皱褶处撒爽身粉量不宜过多,以免结成硬块而刺激皮肤。这些方法尽管十分简单,但许多农村父母却做不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因此加强在围生期保健宣教,教会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十分重要,也将会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c反应蛋白(cRP)在炎性反应或组织损伤后的合成,在5~6h内迅速增加,在30~50h达到高峰,峰值可达正常值的10t)~1 000倍。CRP检测用血量少,检测迅速,可以很快将结果报告跟医生,值得在儿科临床大力推广,补充常规检查项目的不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异常率及体温异常率较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其形态学改变(出现退行性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溶解等增多)对细菌性败血症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本组资料显示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占比例较高,而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绝对值缺乏分析,GRP测定未做,在以后工作中应予完善,以提高诊断率并指导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近几年改变不大,但是病原菌却有很大变化。国外30~40年代的主要致病菌是A群β族溶血性链球菌;50~60年代为大肠埃希菌,70年代为B族链球菌(GBS),80年代为表皮葡萄球菌。国内70年代球菌多,80年代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有下降趋势,大肠杆菌明显增加。目前普遍认为国内病原菌仍是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次之,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次之。在本组细菌培养阳性的50例中,24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为肺炎球菌,6株为表皮葡萄球菌,2株为四联球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肺炎杆菌,1株乙型链球菌,革兰阳性菌占92%(46/50)。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为主,是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之

推荐访问:败血症 流行病学 小儿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qitagongwen/2019/0404/5445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