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230例临床报告】 三叉神经痛症状表现

【www.zhangdahai.com--卫生防疫公文】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以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原因不明,后者多因其他疾病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风热外袭,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或阴虚阳亢,风火上升所致。本病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疼痛呈发作性刀割样、撕裂样或烧灼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时间约数十秒或数分钟,发作间隔长短不定。疼痛多限于一侧,常累及其中的1支,且第2、3支发病者为多见。疼痛常因说话、咀嚼、刷牙或触摸面部的某一区域而诱发,这种刺激诱发点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病程较长颇为顽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电针治疗230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本病自然痊愈的机率很小,仅有少数患者能自然缓解,采用电针疗法直接刺激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的方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近期疗效。本组23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目前尚未发现原因,客观检查无阳性体征者)。其中男80例,女150例,年龄20~72岁,以40~50岁居多,病程最短的3 d,最长的20年。1年以内的80例,5年以内的60例,10年以内的65例,10年以上的25例。疼痛的部位、右侧疼痛的115例,左侧疼痛的102例,双侧疼痛的13例,第1支疼痛的8例,第2支疼痛的96例,第3支疼痛的24例,第1、2支疼痛的15例,第2、3支疼痛的44例,第1、2、3支疼痛的43例。�
  1.2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头维、太阳、鱼腰、下关、四白、阳白、翳风、颊车、合谷、列缺、外关。
  配穴:风池、迎香、夹承浆、行间、太冲、阳陵泉、丘墟。�
  针刺方法:针刺一般以平铺平泻为主,或用强刺泻法,留针30~60 min,剧痛患者留针时间可延长,1次/d,或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1.2.1 局部取穴 第1支神经痛取穴:阳白、太阳或头维。针阳白时针尖向鱼腰,使针感放射到额部、眼窝、上眼眶。针头维时针尖向额角,使针感上窜头部。第2支神经痛取穴:四白、迎香。针四白时,针尖向眶下孔刺入,使针感放射到上唇。针迎香时,使针感达鼻部、颧部。第3支神经痛取穴:下关、大迎。针下关时,使针感放射到舌体及齿槽。针大迎时,针刺入下颌孔内,局部有麻胀感。除以上取穴外,加人中、承浆穴,并以G-6805电针治疗仪治疗。�
  1.2.2 辩证及循经取穴 除上述局部取穴外,外感风邪者加合谷穴(双),配足少阳、阳维之会、风池(双)已达到潜阳,解表祛风。肝胃实火者加内庭(双)、太冲(双)以育阴。�
  1.2.3 辨证论治 主要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并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本病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最大,下关穴位于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之焦点,胃经和胆经均循绕侧头面部,如果风热外袭或肝经郁热上冲,则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针刺下关穴,四白穴,大迎穴可疏通面部的经络气血,已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1.3 疗程 针刺1次/d,10次为一疗程,必要时再治1~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半年内未复发者。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半年内又复发者。好转: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针刺1个疗程后症状无变化。�
  2 治疗结果�
  本组230例患者中,痊愈180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1.2%。其中1个疗程痊愈的40例,2个疗程痊愈的128例,3个疗程痊愈的62例。�
  6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农民,2010年7月8号初诊。主诉;左面颊部疼痛3年余,每次疼痛持续数秒钟,�由多家医院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支混合)”,并曾采用穴位封闭、针灸及口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4个月来,疼痛次数渐增,呈阵发性、电击样、刀割样剧痛,每日发作15~20多次,每次疼痛持续数秒钟至1 min。常因洗脸、刷牙、呵欠、进食、说话等动作而诱发疼痛。检查;神疲、面黄、表情痛苦,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其疼痛部位为左侧三叉神经2、3支。�
  患者男,52岁。主诉:右侧面部疼痛5年。患者拔牙后面部右侧面部疼痛,开始认为是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以后每日发作20~30次,发作时面部有灼烧痛、闪电感,不能漱口,进酸、甜、辛辣、咸及冷热食物均引起发作,服用卡马西平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局部仍然抽搐。查:面色潮红,面部皮肤粗糙,上颌、下颌以及颧弓等处均有压痛点,眼泪汪汪,舌红,苔黄薄,脉玄数。用上法并加针刺面部最痛点2针及合谷穴,经治疗1个疗程疼痛消失,2个疗程后痊愈。�
  患者男,65岁。于2010年7月10日来我科就诊。症见左侧面部疼痛2年余,每次疼痛持续数分钟不等,常因洗脸、进食、哈欠、刷牙、触摸疼痛加剧,并伴流泪,经服药、静脉输液半个月未见好转,于是来我科诊治。来时痛苦面容。自诉疼痛呈阵发性刀割样、电击样剧痛,每日发作10余次。检查:神疲、面黄,表情痛苦,舌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按上诉方法电针治疗,每次留针40 min,1次/d。治疗8次后症状减轻,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7 体会
  7.1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的“眉棱骨痛”、“面痛”等范畴,多由脉络空虚,或痰浊上逆,或瘀血阻络,上扰清窍,致使经络滞涩,使血气运行不畅所致。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故取局部及远端穴位,旨在疏通经络,化痰降逆,行瘀开窍,取“通则不痛”之效。配合电针选用连续波型,患者感到有温和而舒适的刺激感,起针后即觉面部疼痛减轻。所以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止痛快、疗程短,并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7.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很多,但理想的治疗方法尚少。采用针刺学位直接刺激受累三叉神经分支的方法。为非手术疗法中较好的一种,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7.3 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一书中称本病为“面病”。认为病因是“风毒传入经络,学凝滞而不行,且凝滞而不行,且与阳明胃经关系最大。下关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交点。胃经与胆经均循绕侧头面部,如果风热外袭或肝经郁热上冲,则可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以致患者产生半侧面部疼痛。下关穴位于足阳明胃经,斜刺下关穴,可疏通患侧面部的经络气血。已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根据解剖、下关穴的深部有三叉神经的分支通过。通过穴位直接刺激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可能激活了体内存在的某种镇痛机制,而起到镇痛作用。

推荐访问:电针 三叉神经痛 临床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weishengfangyigongwen/2019/0416/797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