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消渴【浅谈孙思邈对消渴的论治】

【www.zhangdahai.com--乡镇街道公文】

  摘 要:对孙思邈辨治消渴病做了探析,认为孙思邈确立的消渴病辨治学术体系目前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孙思邈;消渴;论治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13-02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消渴的诊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详尽记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机、症候特征、辨治方药、转归预后及生活调摄等内容。具体论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方面
  
  1.1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孙氏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失运化之职,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谓:“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筋之后,制不由己,饮唤无度,咀嚼醉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尤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
  1.2 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孙氏认为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精微随津泄于下,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谓:“夫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又云:“但小便利而不饮水者,肾实也。肾实则消,消者不渴而利是也。”
  1.3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
  孙氏认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加之房劳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云: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
  1.4 服食丹药
  燥伤阴津致消渴病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也有记载:“贞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既久忽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经数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来,百方治之,渐以增剧,四体羸嵘,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卒,此病虽稀,甚可畏也。”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后世关于消渴病之“阴亏燥热”的病机学说实导源于孙思邈。
  
  2 症候和诊断方面
  
  2.1 症候表现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症候表现有较多的补充,如:“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四体羸瘦,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卒”,“骨节烦热或寒”,“胃反吐食”,“脚弱”,“患脚气,喜发动,兼渴消,肾脉细弱”,“肌肤羸瘦,或乃转筋不能自止”等。丰富了消渴的症候学内容。
  2.2 诊断
  孙氏除了根据三多的症候诊断消渴病外,还对消渴病的具体病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如:“有人病渴利始发于春,经一夏……此法最有益。”是对胃热型消渴证治的论述。其后的每一论述都代表着一个病机类型。纵观全文,孙思邈将消渴病共分为胃实热型、胃热肾阴不足型、阴虚阳强型、肾虚失固型等。第一次详细地将消渴病作了病机分型论治。
  
  3 治疗方面
  
  3.1 饮食疗法
  孙思邈堪称消渴病饮食疗法的鼻祖。《备急千金要方・消渴》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存。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并认为医者应当使病人懂得如何去调养饮食,“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方可为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强调指出消渴病有三禁,消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廖,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1000多年前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这种食疗观点,竞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饮食疗法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3.2 药物疗法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创制了许多治疗消渴病方药。孙氏立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大法,《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共52方,其方药组成中含天花粉者23方,麦冬16方,地黄12方,玉竹5方,黄芪4方。所创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方沿用至今。孙氏在治疗消渴病方中,选用黄连、生地者颇多,反映了其治疗消渴病已突破了经典中多从肾气虚立论,重视使用肾气丸的思路,创立了清热滋阴治疗消渴病的根本大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生活调摄
  孙思邈明确提出生活调摄对消渴治疗意义重大,节制饮食尤其具有基础治疗作用。“其所慎有三:一饮食,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孙氏又指出,消渴患者要注意自我防护,避免因皮肤损伤而发生痈疮。“亦忌有所误伤,但作针许大疮……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
  
  4 预防与预后转归
  
  在预防上,孙思邈继承了《内经》中的思想,强调:“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至于消渴的转归预后,孙思邈认为“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廖,不自爱惜,死不旋�。”意即消渴患者,生活规律且饮食控制,则预后较好;反之,如贻误治疗,生活随意,饮食无节,则预后不良。
  总之,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消渴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自身完整、科学的理论特色,对今天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陈涌涛)

推荐访问:消渴 浅谈 孙思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angzhenjiedaogongwen/2019/0318/201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