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炙甘草汤

【www.zhangdahai.com--组织人事公文】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莫雷西嗪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2组的基础情况相似,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2组动态心电图和QT离散度(QTd)的变化。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结果加味炙甘草汤组对24 h Holter监测室早的疗效也略优于对照组,但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轻度缩短患者的Qtd和Q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味炙甘草汤有抗室性早搏作用,与莫雷西嗪的疗效相当。长期应用比较安全。�
  【关键词】加味炙甘草汤;莫雷西嗪;室性早搏
  �
  炙甘草汤为汉・张仲景所创,我们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予以加减治疗各种类型的早搏,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从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的临床疗效角度,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验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选自医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心内科门诊及病房频发室早患者90例。�
  1.2纳入标准年龄21~75岁,窦性心律伴需药物治疗的室早患者,24 h Holter检查平均室早数>60次/h并具随访条件者。�
  1.3排除标准心力衰竭(NYHA Ⅱ级以上),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塞史,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炎,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率≤60 次/min,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室内阻滞和房室阻滞,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速,有R on T现象;QTc≥400 ms;低血压[SBP≤100 mm Hg];洋地黄中毒;重征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低钾血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4中医辨证按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93年)《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治疗原则》,临床上可分为气阴两虚、阳虚湿阻、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气滞血瘀五型。治疗组中气阴两虚型18例,阳虚湿阻型6例、肝肾阴虚型9例、心肾不交型6例、气滞血瘀型7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15例,阳虚湿阻型7例、肝肾阴虚型8例、心肾不交型8例、气滞血瘀型6例。�
  1.5资料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9±17.70)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4.3±3.2)年,冠心病12例,心肌炎后遗症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原因不明(含神经官能征)11例;对照组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44.78±13.55)岁;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4.5±3.4)年;其中中冠心病14例,心肌炎后遗症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原因不明(含神经官能征)12例。2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6药品来源医院药剂科监制加味炙甘草汤(炙甘草�25 g,党参20 g,桂枝9 g,生姜9 g,生地25 g,麦冬10 g,麻仁10 g,大枣10枚,酸枣仁15 g等)。莫雷西嗪由东北第五制药厂提供,50 mg/片(批号:010801)。�
  1.7治疗方法在休息、避免激动、吸烟等刺激因素和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并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5个以上半衰期后,治疗组以加味炙甘草汤加减:气滞加炒枳壳,陈皮,半夏;阳虚加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血瘀加丹参,红花,桃仁;湿阻加厚朴,苍术;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煅龙骨。上方水煎取汁200 ml,分3次饭前空腹服用,1剂/d。对照组口服莫雷西嗪600 mg・d(200 mg 3次/d)。治疗4周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结束试验。在治疗过程中,每周门诊随访1次,询问病史、体检、记录不良反应、用药情况及相应实验室检测。每2周复查心电图1次。�
  1.8QTd和QTcd的测量以12导同步心电图机,记录走纸速度为25 mm/s,测定7个导联(包括至少3个胸导联),每个导联测定3个QT间期,取均值,QT间期最大值(QTmax)- QT间期最小值(QTmin)=QTd。按Bazett�s公式求得QTcd。�
  1.9早搏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定《有关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10致心律失常的HOTTER诊断标准(参照Morganroth提出的药物致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①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多形性室速);②原心律失常加重(用药前室早>100/h者,用药后室早数增加3倍以上;用药前室早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QTd和QTcd比较�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3例于后期出现恶心、食欲不振,1例出现头痛。治疗组2例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由于不良反应较轻,无1例因此而退出实验。�
  2.4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
  
  3讨论�
  
  频发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少数患者可无征状,多数都有心慌,胸闷等不适,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除针对病因治疗外,主是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尤以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莫雷西嗪,心律平、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较为常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抗心律失常药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2]。由于各作者检查标准及检测方法不同,所统计的发生率也有所差异。临床上若长期单纯使用西药,往往疗效欠佳。�
  本研究表明,应用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改善24 h Holter检测的室早数量,总有效率为71.7%,比莫雷西嗪组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代研究[3]也表明炙甘草汤能减慢离体大白鼠右心房窦房结的自律性活动,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心肌异常自律性,还可延长心肌的不应期,延长动作电位的ERP而可能中断折返。周乐全等[4]用肾上腺素诱发家免心律失常并且观察用药前后心内希氏束电图的变化,结果可见复脉汤组A-H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复脉汤有延长房室传导、降低其传导作用,而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李政木等[5]发现炙甘草汤特别是高剂量组有较好的抗BaCl�2、CaCl�2致SD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可有效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但其确切的抗心律失常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早在1985年,Campbell等[6]就注意到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所测QT间期存在持续的微小差异,并明确提出了Q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Higham和Campbell[7]等于1992年对10例开胸手术患者行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记录,分别于窦性心律和左室起搏时探测和记录。结果发现心室兴奋性恢复时间的平均离散度与心电图记录的QT离散度呈正相关,也表明了QTd可以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正常人心室肌复极化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即也有一定程度的QTd[8]。抗
  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改变QT离散度,所以以QT离散度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9]。有研究表明,将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组、无效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组比较,后2组QT离散度显著高于前1组,因此QT离散度可以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情况[10]。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对患者的QTd和QTcd有轻度缩短作用,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亦表明长期使用加味炙甘草汤还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由于本研究是以EKG和24 h Holter监测为观察指标,只能说明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室早是确实有效的。但心律失常的治疗终点并不仅仅是心律失常的抑制、症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其近期及远期死亡率。故宜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观察和延长观察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Morganroth J.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arrhythmic events. Am J Cardiol,1987,59:32-37.�
  2高恩民.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9,5(2):125.�
  3沈玲,陈奇,刘研.炙甘草汤对离体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1(5):17-19.�
  4周乐全,罗荣敬,周欣欣.复脉汤对家免希氏束电图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2:98-99.�
  5李政木,王萧.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福建中医药,1998,29(6):19-20.�
  6Campbell RW,Gardiner P,Amos PA,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QT interval. Eur Heart J,1985,6(Suppl D):81-83.�
  7Higham PD, Campbell RWF. QT dispersion. Br Heart J,1994,71:508-510.�
  8Mirvis DM. Spatial variation of QT interval in normal persons an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1985 Mar;5(3):625-631.�
  9Moore EN. Mechanisms and models to predict a QTc effect. Am J Cardiol,1993,72:4B-9B.�
  10Hohnloser SH, Van de Loo A, Kalusche D, et al. Does sotalol-induced alteration of QT dispersion predict drug effectiveness or proarrhythmic hazards? Circulation,1993,88:13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加味 甘草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zuzhirenshigongwen/2019/0404/5401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