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病现状 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的研究现状

【www.zhangdahai.com--财务工作总结】

   【摘要】 浅析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超声诊断;自超声技术    自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60多年来,随着临床需求和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1],进展迅速,现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1 脂肪性肝病(FLD)
   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病变累积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FLD在临床上分两大类,即酒精性脂肪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ALD由过渡饮酒所致,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是导致嗜酒者肝损坏的基本原因。而NAFLD的病因则很多,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和毒物(如黄磷、四氯化碳等)都可以导致NAFLD。目前,FLD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慢性肝病和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3]。肝穿刺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4、5]是临床诊断FLD的首选方法。但此项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
  1.1 FLD在声像图上表现为:(1)肝脏弥漫性肿大,包膜光滑,边角园钝。(2)肝实质回声增强,有“亮肝”之称。肝脏近腹壁的前1/3~1/2区域回声增强、呈细密点状回声,如云雾状;深部的后1/3~2/3区域回声呈梯度衰减。(3)肝脏回声强度大于脾、肾回声。(4)肝内血管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显示肝内血管中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显示不清[6]。李锐等[7]利用超声对NAFLD病人的肝静脉、门静脉及血流频谱的检测发现,轻度脂肪肝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肝静脉管径逐渐变小,异常波形增多,门静脉管径逐渐增大,血流速度减慢;NAFLD病人的肝静脉、门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可以做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1.2 目前FLD的定量超声检查也取得一定进展[8]:(1)有研究显示[9],测定FLD脂肪肝实质回声强度(EI)值有助于估测肝细胞内脂肪小滴的含量,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2)背向散射信号检查(UTC)是探讨组织声学特性与超声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0],其原理为脂肪肝内脂肪滴是良好的散射源,脂滴之间散射信号相互作用能使散射信号强度增加,以此判断出肝细胞内脂肪小滴的含量[11],是一种特异、敏感和准确的方法。(3)定量仪分析对FLD的早期诊断及随访观察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复杂性分析方法有助于区分正常肝与脂肪肝,为超声诊断脂肪肝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客观手段[12]。
  2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三维超声图像能呈现肝脏纵、横、斜切及冠状切面,能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质地,可通过在X、Y、Z三种轴向的旋转及任意切割,动态或静态重建连续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图像[13],提取更详细的图像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变门脉系血管检查其超声表现如下:①肝脏缩小;②肝包膜呈锯齿状;③肝内回声增粗;④门静脉扩张;⑤脾肿大;⑥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门脉系流速降低,肝动脉流速加快,阻力指数增高。三维超声图像利用表面成像模式能显示被液体包绕的组织结构或病变,此种方法在检查肝硬化腹水患者时能显示肝脏大体形态失常,边缘锐利、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弥漫性隆起的小结节样改变[14],还可见肝硬化所致的胆囊壁增厚、皱缩、呈“花边样”改变,胆囊内壁结构特征也能清晰显示。肝硬化PV高压时,PV主干可呈双向血流,流速减慢,当PV有血栓形成时PV内彩色血流出现充盈缺损,也已被肯定。DPV随肝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VPV、QPV随着肝功能分级增高而下降。动态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较敏感的指标。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流速关系密切,肝功能损害越明显,门静脉血流速度越低。当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时已属肝硬化晚期。有作者认为,肝静脉的变化是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指标。肝硬化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顺应性降低,增生的肝细胞可压迫肝静脉,使其狭窄、弯曲、弹性搏动减弱或消失。因而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减小,故肝硬化时肝静脉的负相波消失。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肝静脉波渐趋向平坦,与门静脉血流频谱相似。
  3 肝占位
  3.1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在常现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彩色多普勒检查仅见少许或无血流信号,有时在病灶周围也可探及到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动脉相中肝血管瘤一般从病灶周围呈球状或环状增强,而没有肿瘤供血血管的显示,随着时间推移,造影剂呈渐进性、向心脏填充,病灶增强时间显著延长,可达5min以上。
  3.省略
  3.3 肝癌:肝细胞癌多为富血供肿瘤,且以动脉供血为主,在较大病灶,几乎100%的病例中能够检测到多普勒血流信号。SHCC内血流信号丰富,有报道示能量多普勒对SHCC血流检出敏感性达到92%[15]。造影的早期动脉相上,小的肿瘤可显示多条肿瘤血管杂乱分布,晚期动脉相呈均匀增强,在肝实质期,肝实质增强,而病灶不增强,因而回声比肝实质低;在较大的病灶呈非均匀性增强改变,病灶内多有不强化之变性坏死区域,在肝实质期增强减弱。
  3.3.1 原发性SHCC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内部回声尚均匀(或欠均匀), 边界尚规整的低回声光团,有的低回声光团周边有暗晕。原发性肝癌是“癌中之王”,在我国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预后差,病人生存时间短,一般在3-6个月左右。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预后意义重大。小肝癌(SHCC)又称亚临床型肝癌,指单个肿瘤结节直径<3 cm或癌结节数目<2个,其直径的总和<3 cm的肝癌。肝癌的生长过程中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成像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检查诊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在各级医院已密集推广,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医技人员的共同不懈努力,其在肝脏疾病检查诊断的应用范围必将更为普及,在临床实用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学梅,周旭.肝癌超声诊断与治疗现状综合论坛[J].超声医学论坛,2002,8(1):6466.
  [2] 范建高,郑晓英.脂肪性肝病概述[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3(7):461-463.
  [3] 范建高.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现状及其自然史[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445-447.
  [4] 白文元,李宁,白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J].胃肠病学,2007,12(12):713-716.
  [5] 郭斯敏,谢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及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4):279-294.
  [6] 贾译清,姜玉新.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99-340.
  [7] 李锐,王守彪.非乙醇性脂肪肝病人肝、门静脉及血流频谱超声检测[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3):562-566.
  [8] 王孟仙,陈伟庆,冉海涛,等.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6):377-380.
  [9] 盛明洪,吕斌,周兴祥,等.二维超声图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2):18-20.
  [10] 张文缓.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2):82-83.
  [11] 王志刚.超声组织定征射频法与视频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6):335-337.
  [12] 赵真,郝冬梅,张莉娟,等.脂肪肝超声图像灰度行程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3(1):22-24.
  [13]徐辉雄,张青萍,周玉清.三维超声成像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2):39~41.
  [14]徐辉雄,张青萍,周玉清.静态结构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4):254~256.
  [15]王学梅,周旭.肝癌超声诊断与治疗现状综合论坛[J].超声医学论坛,2002,8(1):6466.
  [16]刘琪,王雁,秦石成,等.肝恶性肿瘤的实时超声造影研究[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2):108110.

推荐访问:超声 肝病 诊断 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caiwugongzuozongjie/2019/0417/812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