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究_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www.zhangdahai.com--党风廉正工作总结】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264100)   摘要:论述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方法,并提出要注意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创新质量观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指,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学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兼顾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保持学风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使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循环状态。
  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和谐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三个层面。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相对于学生个体建设而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促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根本任务;相对于学校整体建设而言,保证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和谐,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前提;保证学风建设内容和措施的全面性,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基础;保证学风建设工作之间及其与其它工作的协调性,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保证。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着以下误区:一是思想认识上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将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上,目的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但缺乏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再就业考虑,致使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作措施上有偏差,顾此失彼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或者片面强调学生工作部门的“一枝独秀”,却忽略了全校各部门的“百花齐放”;或者偏执于单一素质提高的“坚持不懈”,却忽略了综合素质发展的“统筹兼顾”;或者注重于部门内部的“单打独斗”,却忽略了全校间及校内外的“协同作战”等等,致使建设效果差强人意。
  综上所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是高职院校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学风建设机制的策略
  1.针对学生个体学风建设而言,要遵循并实现公正性、延续性、和谐性的原则,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公正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正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利益世代非减”原则,即坚持当前的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学风建设计划的制定及工作的开展要兼顾长远性和衔接性,使目前的学风建设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学习的进步,而且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利益当代非减”原则,即注意学风建设中学生之间的横向公平,既体现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生施教,因材施教。
  二是延续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克服短期、近视行为,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指导,使学风建设在工作目标上,既注重实际效果,考虑学生当前学习的进步,又具有前瞻意识,考虑学生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在工作步骤上,既立足于当前而循序渐进,又着眼于未来而高屋建瓴;在工作方法上,既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又积极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导向性教育、针对性指导、具体性工作,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地推进。
  三是和谐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学风建设诸因素的融洽、调和。其中:一要和谐师生关系。即通过实施对学习困难学生“温暖工程”、班级专业导师制等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发展点并适时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二要和谐学习环境。即,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内驱力的激发,引导其逐步寻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结合专业特点,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服务活动等,既为学生成功创造展示的舞台,又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等。三要和谐学习心理。即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问题咨询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精神愉快地开展学习活动。四要和谐学习方法。即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心得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强化教育、明确要求、强化训练等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学校整体学风建设而言,要遵循并实现全面性、协调性、和谐性的原则,实现校内外结合、校内各部门的统一
  一是建立两个机制,突出全面性。第一,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介入、全方位渗透的立体化学风建设机制。其中,全员参与是指调动学校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目标明确、管理严密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群体;全过程介入是指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探索建立循序渐进的学风建设工作系统;全方位渗透是指丰富学风建设的内容、拓宽学风建设的途径,将学风建设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建立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主化学风建设机制。其中,自我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强化主体意识,主动提出学习目标,自觉培养、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和文化修养;自我管理是指引导学生强化对自身言行的约束和引导,主动将外在“管理”内化为自身需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自我服务是指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身进行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
  二是构建两个系统,突出协调性。第一,实现“社会―学校―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主要通过“学校―社会”及“学校―家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社会、家校、家庭教育互动体系的思维角度下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形成对学生全方位教育和管理的合力,全面引导学生确立学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措施并积极落实。第二,实现“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到位与协作。其中,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诚信教育、加强对学生情况督查及学习环境的监控等;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课堂考勤等强化课堂纪律、加强教与学互动等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等提高学业成绩;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开展学风建设宏观指导与管理、进行学习条件的改进和完善等。期间,要确保三者之间协调一致,和衷共济。
  三是建立两个平台,突出和谐性。第一,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即尊重学生的民主化思想,把重视、理解、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精神贯注于学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坚持整体引导、个性培育、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主体,教育、管理、服务共同辅助的原则。第二,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改善办学条件,即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之间的矛盾;提高服务质量。即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洞察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方便和帮助。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即提高办事效率,形成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合力等等。
  三、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学风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
  即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促进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从两个角度转变观念。其中,从学校的角度讲,要转变高职教育主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念,正确处理学生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胜任某种职业的人才,而且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讲,要转变将目标局限于获取文凭和就业的观念,把学习和发展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上不局限于自然科学,还要学习未来工作中需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上不局限于套用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机械模仿,还要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
  2.树立服务观念
  即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教师服务,让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中,就服务学生而言,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外,要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服务学生,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成材观;要以改革教学模式服务学生,培养其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要以改革管理机制服务学生,创设有利于提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水平的管理机制。就服务教师而言,除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外,要创新培训方式,走与市场接轨的道路,拓宽师资培训的途径,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要构建有利于挖掘教师潜能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3.创新质量观念
  一要将职业生涯意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二要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突出地位,让学习能力支撑起学生的职业人生;三要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职业通用技能教育,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五要重视并加强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把人文素养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访问:学风 探究 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angfenglianzhenggongzuozongji/2019/0318/2202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