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在妇科临床应用的体会】扶阳治疗脾胃疾病的临床应用

【www.zhangdahai.com--调研报告】

  关键词:脾胃学说;妇科疾病;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2―0013-02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所著《脾胃论》一书,奠定了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由生也”,“诸病从脾胃生者也”,成为临床辨证治疗的指导思想。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妇女以气血为本,气血是经、带、胎、产、乳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脾胃功能失常是导致妇科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运用脾胃学说指导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多年来从事脾胃学说研究,并运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脾胃与月经异常
  
  脾胃功能异常,则机体生血、运血、统血功能异常,以致气血虚弱,摄血无力,日久衍生出气虚血瘀、气虚内热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继之出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等病证的产生,此时治疗上应针对病因,重在健脾益气,并根据患者个体不同,佐以摄血止血、活血化瘀、清热止血等治疗原则,方选归脾汤、固本止崩汤、八珍汤加减。使脾胃调和,月经自调,可获较好的疗效。典型病例:陈某,女,35岁,干部,2001年2月初诊。诉月经量少已1年余,经色暗黑,夹少许血块,月经周期、经期尚正常,伴软困乏力,纳少,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查性激素6项提示血清泌乳素偏高,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占位病变。诊断:月经过少,辨证:气血虚弱型,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0g,广木香10g,鸡血藤20g,仙茅15g,麦芽30g,桑寄生15g,淫羊藿15g,炙甘草3g。随症加减,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至月经期改用四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连服2月,月经恢复正常,复查血清泌乳素降至正常。
  
  2脾胃与带下异常
  
  脾失健运是内伤带下的主要原因,脾胃受损,运化与升降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以生血,反聚生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发为带下。此类带下与感受病虫所致的带下不同,使用抗炎药物往往无效,如临床常见的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不适多属此种类型,患者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间夹血性,无异味,下腹隐胀痛,诸症遇劳加重,此时治疗应针对病因,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止带,方选完带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典型病例:刘某,女,39岁,2002年5月初诊。诉带下量多5年,色白或淡黄,质稀,有时夹血丝,伴下腹及腰骶部隐胀痛,舌质淡,或有齿印,苔白润或白腻,脉细弱。妇检:阴道内分泌物量多,色白,宫颈肥大,光滑,子宫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差,无压痛,双附件增厚,无压痛。分泌物病原体超高倍分析:清洁度Ⅲ,WBC(++),乳酸杆菌少,PC-。诊断:带下病,辨证: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和胃,升阳除湿止带,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15g,山药15g,扁豆15g,陈皮6g,柴胡6g,升麻6g,荆芥炭12g,桔梗12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随症加减,连服7剂,诸症好转,继服14剂,渚症缓解。
  
  3脾胃与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以�瘕、不孕、阴挺及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常见,这些疾病虽常以肝郁、气滞、血瘀、痰湿为主要表现,但往往与脾胃不和有因果关系,或因脾胃虚弱而致病,或因病而致脾胃虚弱,互相影响,使疾病缠绵难愈。如�瘕多因虚致瘀,患者虽瘀血重,但因虚不受攻,需健脾益气,活血消�《并用;又如不孕患者多因素体肾虚,复因肝郁脾虚,痰湿壅阻,闭阻胞脉而致病;而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因脾肾两虚而致病。因此在治疗妇科杂病时,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疏肝健脾或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原则,配合活血消�、燥湿化痰等治疗方法并用,方选八珍汤合桃红四物汤、归脾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典型病例:姚某,女,28岁,2001年9月初诊。诉婚后不孕5年,伴月经周期延后,40~60余天一行,经量少,有血块,纳少,神疲,精神抑郁,舌淡,苔白润,脉细弦,妇检: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性激素6项检查基本正常,基础体温及B超检查提示无排卵。诊断:不孕症,辨证:脾肾两虚,兼肝郁痰湿,治法:健脾补肾。疏肝化痰,方选逍遥散合五子衍宗汤加减,处方:柴胡9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菟丝子15g,覆盆子l 5g.杞子15g,车前子15g,酸枣仁12g,石菖蒲1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经期加桃仁、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随症加减,连服3月,诸症好转并妊娠。
  
  4脾胃与妊娠疾病
  
  妊娠疾病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滑胎、妊娠恶阻、妊娠肿胀等疾病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升降功能失常及生血运血功能失常所致,由于脾胃虚弱直接影响到胎元的生长发育,因此对妊娠疾病的治疗要重视健脾益气,并针对病情,辅以养血安胎、行气消肿、和胃止呕等治疗,方选寿胎饮合四君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典型病例:李某,女,33岁,2002年6月初诊,诉停经53天,阴道少量流血伴腰腹隐痛5天来诊,阴道流血量少色淡红,无血块及肉样组织物排出,伴头晕神疲,纳少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略滑,查:尿HCG阳性,B超检查提示早孕,宫内见孕囊,似见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诊断:胎动不安,辨证:脾肾两虚,治法:健脾补肾,养血安胎,方选寿胎饮合四君子汤加减,处方:菟丝子15g,桑寄生15g,杜仲15g,川断12g,党参12g,黄芪20g,陈皮6g,白术12g,云苓12g,黄芩10g,白芍15g,荆芥炭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配合卧床休息,服药5剂阴道流血止,继服5剂诸症缓解,为预防病情反复,随证加减,继服10剂巩固疗效,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顺产。
  
  5脾胃与产后诸疾
  
  产后病多因产时产后损伤和出血,耗损气血,以及产后七情劳倦损血所致,如产后汗证、产后大便难、产后排尿异常、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多是由于脾气受损,继之出现卫阳不固、肠道运化无力、膀胱气化失司、冲任不固、胞脉失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发病,治宜健脾益气,佐以和营止汗、养血润燥、通利小便、摄血止血等治疗,方选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加减。典型病例:覃某,女,30岁,2002年12月初诊,诉产后20天,汗出量多,以头面及胸背部汗出为主,伴形寒肢冷,面白少华,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产后汗证,辨证:脾气虚弱,卫阳不固,治法:健脾益气,和营止汗。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9g,升麻6g,柴胡6g,防风12g,浮小麦15g,五味子6g,竹叶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3剂,汗出明显减少,随症加减,继服7剂,诸症缓解。
  
  6体会
  
  妇科疾病病因较多,内伤脾胃是妇科疾病的病因之一;临证时要详查病情,凡属实证者忌用健脾益气法。
  施治过程要注重审证求因原则,使用健脾益气法时,要辨清病因,如为素禀不足,脾肾俱虚者,则宜健脾补肾,使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强盛。如为七情损伤,肝郁脾虚者,则宜疏肝健脾,使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如为产时出血损伤,则宜益气养血并重。在治疗中应注意有无其它兼证,由于患者因虚日久,继之出现兼痰、兼湿、兼瘀、兼热等证,如不孕者多兼痰浊,治疗时应兼燥湿化痰,带下多兼湿热,治疗时应兼清热除湿止带,月经诸疾多兼血瘀、血热,治疗时应兼活血化瘀、清热止血等。对于月经诸证,要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调整治疗,一般在月经干净后要健脾益气,调理气血为主,以尽可能恢复患者自身调节月经的功能。经前一周和月经期则宜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并用,使胞宫血海藏泄功能正常运行,月经自调。李东垣在治疗疾病时着重恢复患者本身元气,使气血升降调畅,增强患者本身的机能,以达到从根本治疗疾病的目的,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临床医生将这一治疗原则较好地运用于妇科临床,指导妇科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脾胃 学说 妇科 临床应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iaoyanbaogao/2019/0423/913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