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泻火药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R2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119-02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临床应用 浅表性胃炎 头痛 带状疱疹 抑郁症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原方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由“醋炒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麸炒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钱半”组成,煎服法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临床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证。近年来,该方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症,
  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内经》说:“木郁达之”。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是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虽由四逆散加味,而且各药用量已变,尤其是减甘草用量,使其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大增。现将多年以来我在临床中应用这一经典名方加减变化治疗各科常见病的心得作一简单介绍。
  
  1 临床应用
  
  1.1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诸多表现。普遍认为其与胃肠道的动力障碍有直接的关系,并与精神、Hp感染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胃病”、“痞满”、“嘈杂”等范畴。病变在胃,涉及肝脾。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多责之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六淫内侵、脾胃虚弱等诸多方面。本病与患者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据报道,慢性胃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1]。情绪变化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胃平滑肌痉挛、胃液分泌增加、胃肌运动以及胃部血管舒缩异常,致使食物在胃内消化不良,胃粘膜磨损增加,导致充血和炎症,并形成恶性循环[2]。而实验研究发现,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存在着胃、食道运动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肝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交感神经偏亢,副交感神经不活跃[4]。而疏肝健脾类中药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消除消化道局部炎症,促进胃排空、抑制胆汁返流、消除幽门螺旋菌[5-6]。 临床采用柴胡舒肝散加味配合抗HP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2 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疮疡类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透明疱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出血及瘢痕,加重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疼痛持久存在[7]。祖国医学称该病为蛇串疮、缠腰龙、缠腰火丹、蛇丹等,《外科大成》描述其临床表现“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如水疱,痛如火燎”。《医宗金鉴》论及病因病机“俗名蛇串疮,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火心热,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蕴作,复因外感毒邪,以邪湿热火毒客于经脉,郁于肌肤,肌肤之营卫壅滞而发病。症见疱疹与疼痛。疱疹分布颞侧、眼、耳前后、臂部、胁、少腹、臀部及大腿内侧、会阴,皆属于肝经;疱疹色鲜红或暗红,周围皮肤鲜红、灼热,其脉弦、滑数,其痛如针刺、刀割,归结起来则为肝经郁火无疑。本人临床观察证明,柴胡疏肝散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起协同作用,比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更能迅速止痛并可促使皮损痊愈,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从而大大缩短病程,减轻患者所受的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3 头痛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胃运化的功能。而肝郁头痛是由于内伤七情致肝失疏泄,从而形成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肝气循经上逆巅顶,引起经络淤阻而致头痛。故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此病,每获良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使肝疏泄功能正常;川芎辛温升散,性最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走肌肤,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是治疗头痛之圣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使肝不横逆。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偏头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4 抑郁症的治疗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此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此法既是抑郁症初起的常见法则,也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现代研究证实,柴胡疏肝散加减主要可促使下丘脑和海马DA神经兴奋,反复给药可使DA神经兴奋,但抑制5一羟色胺神经功能,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具有抗抑郁功能。临床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电针治疗及适当的心理疏导取得了可靠的疗效。 此外柴胡疏肝散还在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失眠,乳腺增生等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相信随着我们对这一传统经方的深入研究,一定会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 付超明,何燕霞.慢性胃炎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9,10(4):226.
  [2] 王承党,莫剑忠.胃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8.
  [3] 陈芝芸,项柏康,朱曙东,等.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本质的探讨:附150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32.
  [4] 周大桥,李延福.肝郁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1991,13(1):41.
  [5] 卜平,李登銮,朱海杭.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医研究,1995,8(6):21.
  [6] 杨洁,陈文剑.疏肝调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3例分析[J].中医药研究,1998,14(5):14.
  [7]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7.

推荐访问:柴胡 临床应用 疏肝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qitagongzuozongjie/2019/0310/76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