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辨证与治疗_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www.zhangdahai.com--其他工作总结】

  痛经者,妇女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甚至难以忍受之谓也。本病妇科常见,尤以未婚女子为多。导致原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证侯各别,治法亦殊。兹将其辨证与治疗分述如下:   1肝郁血滞痛经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失疏,血因气滞而阻于胞宫引起。其证常见经前或行经少腹坠胀而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红或紫, 或夹有少许血块,经行不畅,肋痛胀满,舌常或紫脉弦缓等。肝郁血滞化热者、尚有心烦口苦、头昏目赤、舌质红、苔黄等。前者当疏肝解郁,活血行滞。用柴胡9g、白芍、川芎、陈皮、元胡各12g,枳壳、香附、丹参、麦芽各15g,甘草6g 。每日1剂,分3次服,其1效甚佳;后者应清疏肝脏,用丹栀逍遥丸治之,必验。
  2血瘀胞宫痛经
  本病多由气郁日久,血脉瘀滞或素有瘀血留结胞宫引起。其证多见经来少腹剧痛,按之更甚,痛引腰骶,行经不畅,经色乌黑有块,下血块则痛减,苔平舌常或紫,脉沉涩等。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用蒲黄、五灵脂、台乌各9g,川芎、当归、元胡各12g,丹参、泽兰各1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3寒湿互结痛经
  本病乃有寒湿凝滞胞宫引起。其证每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冷痛,经色暗红而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等。应祛湿散寒,行气活血。用小茴、苍术、当归、川芎、生姜、茯苓、桂枝、半夏各12g,吴茱萸9g,细辛6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服,不出3剂,即见显著之效。
  湿热郁结痛经
  本病多由情志不和,致肝郁脾虚,郁久化热,脾虚生湿,湿热互结,或过食肥甘, 致湿热内生,或胞宫直接感受湿热之邪,致经血淤滞引起。其证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刺痛而有下坠感,痛而拒按,经期多有提前,经色暗红,经水粘滞腥臭,带多而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苁蓉30g,败酱草24g,栀子15g,丹皮、白术、白芍、茯苓、车前子(布包煎)各12g,当归、柴胡、薄荷各9g。每日一剂,水煎服。
  5冲任虚寒痛经
  本病多由肾阳虚弱,冲任虚寒所致。临床常见经期或经后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经期大多延后,量少色淡,带下清稀,腰酸痛,小便清长,脉沉弱等。应温补肾阳及冲任。用当归、桂枝、川芎、白芍、干姜、大枣各12g,制附片18g,艾叶9g,细辛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6气血两虚痛经
  本病多由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所致。其证多表现为月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面色白或萎黄,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语音低微,头昏心悸、苔薄、舌淡、脉虚弱等。应补气血。用人参、肉桂各9g,黄芪30g,白术、川芎、当归、白芍各12g,茯苓15g,熟地18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7肝肾阴虚痛经
  本病多由先天不足,肝肾素虚,或房事不节,阴精亏损,致胞脉失于濡养引起。其证多见于行经之后,少腹隐痛,经量较少,经痛提前或退后,且常伴有腰骶隐痛,头晕耳鸣,电视物不清,心烦难寐,脉细数等。宜补益精血。用归芍地黄丸守方治之,必收良效。
  总之,治疗痛经,应先强调辨证。若辨证有不清,或辨证有误,则所用治法与方药不仅无效而且还会造成误治,给病人徒增痛苦。

推荐访问:痛经 辨证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qitagongzuozongjie/2019/0315/142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