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指标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学校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再通,其中男59例,女22例;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2例,未经特殊处理,10 min后自行缓解;6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 d~2 d消失;7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4例出现心室颤动,经除颤转复窦性心率;89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3例,死因均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8例溶栓失败。结论 静脉溶栓是安全的,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另外,静脉溶栓后1周,均建议患者转院冠脉造影,进一步行PCI术,以解除冠脉狭窄,有效防止再梗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
  作者单位:463300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临床常见病,静脉溶栓的治疗具有有效、简便、易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现将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内三科自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MI 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2例,女27例;年龄45~78岁;既往有冠心病史26例,原发性高血压35例,糖尿病9例,无相关疾病者19例;发病时间3 h~6 h;心电图提示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 ST 段抬高,符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标准,其中下壁心肌梗死38例,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15例,前壁梗死25例,前间壁梗死11例;伴急性左心衰竭7例。�
  1.2 入选标准 病例均符合2001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溶栓适应证标准: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图形;CK�MB或肌钙蛋白T(cTnT)超过正常值上限并呈动态变化。�
  1.3 治疗方法 除常规给予休息、镇静、镇痛、吸氧及对症治疗外,均采用尿激酶(UK)于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100 ml)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同时配合肝素7500U皮下注射, 2次/d, 3 d后停用。于入院时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嚼碎后经颊黏膜吸收, 3 d后改每天150 mg维持;尽早给予卡托普利6.25 mg, 2次/d口服,逐渐增加剂量;若无低血压、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6.25 mg, 2次/d口服;监测项目:及时询问胸痛的减轻程度,溶栓前常规十八导联心电图及溶栓后每3 min一次心电图,给予全过程的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凝血时间及心肌酶的连续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梗死相关冠脉临床再通指标 ①心电图抬高的 ST 段在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 h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②胸痛自输入溶栓剂开始后2 h~3 h内基本消失。③输入溶栓剂后2~3 h内,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④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 h以内或肌酸肌酶(CK)酶峰在16 h以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
  2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中,81例再通,其中男59例,女22例;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2例,未经特殊处理,10 min后自行缓解;6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 d消失;7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4例出现心室颤动,经除颤转复窦性心率;89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3例,死因均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8例溶栓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溶栓最佳时机。�
  3 讨论�
  冠状动脉阻塞是AMI的发病机制,AMI溶栓治疗目的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尽早再灌注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维持心功能[1,2]。尿激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换为纤溶酶,纤溶酶直接作用于血栓使之溶解;尿激酶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AMI的主要原因。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能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展和心室的重塑,抑制心脏扩大和室壁瘤的形成,有利于左心功能的恢复;尽管AMI时心脏收缩力降低,血压会下降,但也应尽早(24~36 h内)开始使用,并尽量递增到靶剂量(150 mg),并减量长期维持;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脏和外周血管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心肌耗氧,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改善近、远期的预后;但须从小剂量开始,每2~4周缓慢递增剂量,达到最大耐受量或目标量后长期维持,切不可突然停药,症状的改善常在治疗开始后2~3个月才出现,以取得患者长期合作[3]。�
  尽早溶栓至关重要,年龄小于55岁者溶栓后病死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年龄55岁以上者;就诊时收缩压低于110 mm Hg,溶栓后病死率下降幅度大于收缩压在175 mm Hg以上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溶栓后病死率下降幅度高于无糖尿病的AMI患者。总之,静脉溶栓是安全的,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另外,静脉溶栓后1周,均建议患者转院冠脉造影,进一步行PCI术,以解除冠脉狭窄,有效防止再梗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7.�
  [2] 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7�53.�
  [3] 贺雅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32例疗效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19�120.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静脉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xuexiaogongzuozongjie/2019/0414/758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