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鉴别方法_中药性状鉴别

【www.zhangdahai.com--银行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分析生活中常用中药的技术及方法。方法:通过外观、鼻闻、口尝、水试、口试等方法经验鉴别,发展到了涉及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以及新方法如电脑图像分析法。结果: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归纳了鉴定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说明了鉴别手段博采众法、灵活运用多种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药;鉴别方法;技术
  
  随着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品种逐渐增多,市场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真伪混杂的现象也相对增多,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从而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本草”对中药形态特征的记述往往不十分详尽和准确,致使中药的品种混乱现象相当突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始终未能澄清。“鉴别”系指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等。[1]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方便实用,极为宝贵,但因历史条件所限,难免有些局限性。现代的鉴别研究多种多样,其中是以人的经验鉴别为主,即以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等判别药材的真伪,对部分药材,还辅以简单的理化试验,如火烧试验、沉水试验等多种方法[2,3]。
  1 名词含义
  广义的药材性状还应包括人水、火试后产生的理化反应现象稳定性,是指药材不受产生个体差异的产地、年龄、性别等环境变异因素或遗传变异因素的影响而普遍共有的性状属性。如野山参的外形是“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天麻是“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顶端茎基鹅哥嘴,末端疤痕似圆脐,表面黄白半透明,断面淡棕角质样,冬麻皱纹细少,春麻皱纹粗而大”。
  2技术鉴别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差热分析技术等。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数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4]。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材(不含矿物药)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
  3经验鉴别
  经验鉴别中,通过目测可一目了然地发现虫蛀、霉烂、变质、变色、泛油等质量不合格极明显的假劣药品,如拘祀以颗粒大、色鲜红肉头厚,无破损者为佳,而颜色暗红,肉头薄破损且已虫蛀者为劣质品。
  4理化鉴别
  一般理化鉴别是针对中药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包括荧光法、显色法、沉淀法、升华法、结晶法等。一般用于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别特征且化学成分不同的药材。
  总的来说,简便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颜色变化、浮沉情况以及爆鸣、色焰等特征。中药的鉴别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其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水浸试验:对郁金的鉴别,李时珍谓:“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5]。对于不同品质的乳香的鉴别,李时珍谓:“次为水湿塌,水渍色败气变者”;对于青黛的鉴别;通常所说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就是指这种专属性性状。专属性性状又可分为单一专属性性状和集合专属性性状。单一专属性性状是指药材与其混伪品相比,自身特有的一个性状。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鉴定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及现代化,也给中药鉴定工作者带来新的问题。有的人不顾鉴定内容的需要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一味地追求“高”、“新”。用火烧、缎药材,观察所产生的现象来鉴别药材。有些药材用火烧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现象。如血竭粉末放在白纸上,下面用火烤即熔化,色鲜明如血且透明无残渣;口尝则很容易查出药材的真伪优劣,如砂仁的正品,味辛而苦;所有伪品均辛辣而无苦味。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鼻闻可闻出药材的原有气味,若气味改变。另外还有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谈、滑、凉、腻等。如麝香放入口中,有甘、辛、苦、咸、酸五味,并有清凉浓郁的香气,钻舌感直达舌根。另外还有,条痕鉴别,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粉末的颜色为条痕色。条痕是矿物和矿物药常用的鉴别方法。如《雷公炮炙论》载滑石 “其白滑石如方解石,色似冰白,画石上有白腻纹者,真也”。
  综上所述,鉴别要点是鉴别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鉴别特征则是多个鉴别要点的集合体。如果把某种药材性状中不稳定的部分作为鉴别要点,就会把药材种内的正常差异误认为是种间差异。以上介绍的中药鉴别方法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这些鉴别方法有的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中药鉴别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善,以不断满足整个中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中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2] 卓丹如.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8,20(8):77-79.
  [3] 杨颖.牛黄及其伪品的鉴别[J].中国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8,5(7):319.
  [4] 邬家林.中药质量鉴定新技术简介(三)[J].中药材,1994,6:34.
  [5] 乔传卓,张汉明,宓鹤鸣.生药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推荐访问:中药 常用 鉴别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nxinggongzuozongjie/2019/0328/418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