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的副作用【不同剂量缩宫素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银行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2组,组1(3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10 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组2(3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20 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血压、心率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 min SBP、BDP均下降,HR升高,其中SBP、BDP下降幅度组2显著高于组1(P<0.01),但2组HR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0 min,SBP、DBP、HR均升高,其中SBP、BDP升高幅度组2显著高于组1(P<0.01),HR升高幅度组2高于组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2明显高于组1(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较小剂量的缩宫素更有利于产妇。
  【关键词】 缩宫素;剖宫产
  
  临床上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剂量存在很大分歧。如何应用缩宫素,既保留其收缩子宫作用,又预防和减轻其心血管不良反应,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缩宫素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ASAI或Ⅱ级,年龄、体质量、孕周两组无明显差异。其中巨大儿13例,羊水过多5例,胎儿宫内窘迫21例,原发或继发宫缩乏力1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所有产妇均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患。术前血压小板计数>10×109/L,凝血功能检测正常。
  1.2 方法60例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机分为2组。组1(3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10 U,同时缩宫素10 U入复方乳酸钠500ml静脉滴注。组2(30例)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20 U,同时缩宫素20 U入复方乳酸钠500 ml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重量法计算术中出血量,观察产妇术中出血量、血压、心率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和尿量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和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前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 min SBP、BDP均下降,HR升高,其中SBP、BDP下降幅度组2显著高于组1(P<0.01),但2组HR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0 min SBP、DBP、HR均升高,其中SBP、BDP升高幅度组2显著高于组1(P<0.01),HR升高幅度组2高于组1(P<0.05),见表2。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比阴道分娩更为常见[1]。缩宫素仍是治疗宫缩乏力的首选,其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迅速关闭子宫肌层创面的血窦,阻断血流,效果确切。但缩宫素也有其固有的不良反应,引起短暂性血压下降和反射性心率增快。当应用较大剂量时,表现出加压素的活力,使周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脉搏增快。
  缩宫素对骨骼肌、肝、肾和内脏的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脐带、胎盘血管有强收缩作用。缩宫素有直接抑制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其机制同心脏内缩宫素受体,心脏胆碱能神经元以及NO因素有关。而且缩宫素的这种对心脏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由于反射机制的参与,以及缩宫素的间接作用,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血窦内的血液回流入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加,代偿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对于患心脏病的孕妇,易诱发心力衰竭。
  缩宫素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同剂量相关,多数学者认为小剂量缩宫素缓慢注射或以一定剂量稀释后静脉滴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而缩宫素半衰期为3~20 min,代谢失活快,单次应用后作用时间短暂,故应给予静脉给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缩宫素是通过缩宫素受体发挥作用[2],受体占满后已发挥最大效应,此时再增加缩宫素的用量,只会增加其不良反应,而无太多的益处。子宫肌注缩宫素极量为20 U/次。如仍宫缩乏力,不盲目加大缩宫素的剂量,而需要考虑产科措施,合用或加用其它加强宫缩药物以达止血目的。本观察表明,采用缩宫素较小剂量能达到与较大剂量相似的止血效果,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对产妇更有利。
  
  参考文献
  [1] 梁娟,李维敏,王艳萍,等.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257-260.
  [2] 李丽英,吴彩云.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70-1771.

推荐访问:剂量 临床 用于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nxinggongzuozongjie/2019/0406/593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